3000块钱你会买些什么?
一趟短途旅游?一次全身体检?或者是一个月的口粮?总之,应该很少有会买一支吹风机的对吗?
错了,最近一款售价近三千的吹风机频频出现在各大博主和网红的购买清单中,如果说网红和博主的消费能力是普通人企之不及的,那么各美妆网站以及代购的喜人售卖数据总能证明它的畅销吧。
对,就是长得如此抽象,颠覆传统吹风机外形。这货不仅颜值颇高,实力也不弱,总结起来就是轻巧不重,智能温控,快干顺滑,降低噪音。
就是吹干头发的一个工具,至于能气死前男友贵死现男友吗,它凭能卖这么贵还有人买单?
这还要从让它诞生的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说起——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中国消费者中,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在英国欧美日澳,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很多家庭都在使用戴森发明的东西。你以为他靠吹风机吃饭?又错了,他其实是靠吸尘器起家。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戴森,从小就成绩优异,1966-1970年就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聪颖爱创新的他在学习期间就展现出发明天赋。
英语中有句古谚:需要是发明之母。1978年,31岁的戴森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们一家人居住在一个满是尘土的农舍里,家里有一台破旧的胡佛牌真空吸尘器。有一天,这台吸尘器又坏了,喜欢钻研的戴森决定自己动手修理。拆开吸尘器后他发现,他遇到的是自吸尘器1908年问世以来就未解决的简单问题:当集尘袋塞满脏东西后,就会堵住进气孔,切断吸力。
一开始,戴森研制了几百个模型后都没有成功。换作别人,或许早就中途放弃了。但戴森没有,他意志坚定,永不言输,哪怕背负高息银行贷款。戴森用5年的时间,在研制了5127个模型后,终于钻研出不需集尘袋的双气旋真空吸尘器,这被看作是自1908年第一台真空吸尘器发明以来的首次重大科技突破,彻底解决了旧式真空吸尘器气孔容易堵塞的问题,引发了真空吸尘器市场的革命。
1983年,戴森制造出自己的第一台吸尘器样机,然而,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了。在当时,这台非常具有后现代特色被命名为“G-Force”的吸尘器,由于集尘袋生产和销售在当时的欧洲是个不小的产业,有10亿英镑的产值。在市场利益驱动下,业内人士纷纷选择维持现状,对戴森的新发明敬而远之,竟找不到一个合作者,他的公司曾一度接近破产。
但戴森把永不放弃当作人生信条。1985年,他带着吸尘器产品来到日本,寻找合作对象,没想到双气旋吸尘器在日本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日本开始销售G-Force。1991年,这一发明获得了日本举办的国际设计博览会大奖。在日本,拥有一台G-Force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戴森这才开始了事业的转机,这之后他再次回到英国,在英国开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厂,并开始逐渐占领英国市场。
几年前,戴森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面前弯腰,接受英国王室授予的最高荣誉。他听见女王问他是做什么的,于是告诉她,自己是戴森牌双气旋吸尘器的发明者。“真的吗?”女王惊讶地说,“王宫里用的都是这种吸尘器。”
凭借这个发明,戴森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名列英国富人榜第37位。戴森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凭借长相如此另类的一个产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美国市场同类产品中的龙头老大,实在让人惊讶不已。我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思考:披头士后到底还有没有别的英国人能如此成功,最后还真没想出第二个。”
可以说,戴森在美国刮起了一股“戴森旋风”。戴森牌真空吸尘器价格高达450美元,是对手产品价格的三倍还多。即便如此,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都稳坐市场份额的头号交椅,拥有戴森牌吸尘器在美国一度成为一种时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一只售价三千人民币的戴森吹风机如此受欢迎。
到目前,戴森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在戴森的领导下,由12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庞大发明团队,仍在致力于数字发动机、洗衣机、吹风机、电风扇等乃至吸尘器本身的发明和革新。
30多年前,戴森单枪匹马创业,却四处碰壁。今天,他的企业在全球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这肯定不能谦虚的归咎于好运气。好的方面我们就该虚心学习,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本意。
一个企业建立创新文化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创始人亲力亲为,本身就是创新专家,如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盖茨和谷歌的佩奇等。戴森公司也是这样,戴森本人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创新专家,他深受英国最天才工程师伊萨巴德•布鲁内尔的影响。这位被誉为对英国的影响力仅次于丘吉尔的工程大师总是寻找最新颖独特的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从来都是敢为人先,永远追求前人从未走过之路。
戴森在研发产品时也是如此。他很早就表现出蔑视传统、敢于打破陈规的独特个性。他对当时工业设计师谨小慎微的特性颇为轻视,并坚信,产品需要全新的理念而且优雅美观才能成功,这个观点成为他一生秉持的创新信条。
在这样的创新大师的领导下,戴森公司从来都将研发作为安身立命的基础。为进一步强化新的文化,戴森鼓励荒唐、探索、失败、共享。在他眼中,所谓荒唐的背后很可能就蕴藏着金矿,2006年推出的高速干手机就是一个所谓荒唐想法的结晶,然而这个市场表现良好的产品给也的确给戴森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
和绝大多数企业家不同,戴森从来都视自己是一个工程师和设计师,而非一个商人。商人以盈利为终极目标,所以骨子里是机会主义者,如同苍蝇逐腥,什么盈利就做什么。这种现象在中国企业界尤其明显。但企业家应该对人生有更高的诉求,他们做企业或是出于真心喜爱这项事业,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将它视为一种责任和担当,所以,他们不会轻易被诱惑,具有高远的人生目标,只是矢志不渝地前行。
戴森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科技极客,他的目标不是赚钱,而是设计出世界上最卓越的产品。他一再强调公司以科技为纲,新招员工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组装属于自己的无袋吸尘器,以此举向每个员工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工程技术才是戴森安身立命之本。如今68岁的他还亲临第一线,和工程师们一起开发产品。
卓越的产品最终来源于研发的持续投入。戴森公司每周在研发上的投入高达300万英镑,而且从不间断,单是开发环状无叶风扇花费了8500万英镑和4年时间。而对于戴森所有产品的核心技术,比如马达技术,研发人员已经持续投入了15年时间,累积投资超过1亿英镑。它新近开发出的微型数字马达,其产能自重比竟然高出用于方程式赛车的最高效微型发动机的5倍之多,展现出极高的技术水平,目前已应用于自家品牌的微型吸尘器和电吹风中。
因为多年来对研发的大幅投入,2009年,戴森公司申请的专利总数在英国国内仅低于生产涡轮机和飞机发动机的工业领袖劳斯莱斯公司。而到了2012年,戴森已当仁不让地成为英国申请技术专利最多的公司,俨然已是英国的发明领袖。
设计师和发明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总能发现生活中的不完美,总想亲自动手将不完美的东西进行改进,甚至重新设计。在发明气旋式真空吸尘器技术后的数年间,戴森和他的团队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改善,在不断研究和试验中最终开发了能够吸取更小颗粒灰尘的真空吸尘器,可吸取导致过敏的微小颗粒,如花粉和霉菌孢子。
戴森公司还会选择那些被大众普遍使用并相当成熟的产品类别,然后找到这些产品的缺陷,再发挥独辟蹊径的创意,大胆对这些成熟产品进行深度颠覆式创新。通过深厚的研发实力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推翻不够优化的设计,这就是所谓的“戴森方式”。
©版权声明:除标注出处外,其余均为原创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企业求报道、约采访、内容合作,请加微信:ylen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