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肥胖已被广泛认为是心力衰竭(HF)患者中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尽管肥胖与心力衰竭的长期生存率存在所谓的“肥胖生存悖论”,但尚不清楚这一现象是否反映了BMI作为脂肪量衡量标准的局限性。最近,JACC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探讨了非奈利酮在不同体重指数(BMI)患者中的疗效,尤其是在肥胖患者中的潜在优势。研究显示,尽管BMI对非奈利酮的总体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在BMI较高的患者中,非奈利酮可能对主要临床结局产生更大的益处。这一发现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一起来看看吧!
醛固酮由肾上腺分泌,并受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II和血清钾浓度的调节,过量分泌该激素(以及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激活)对心脏、血管和肾脏的有害后果已得到广泛证实。然而,醛固酮合成酶也在脂肪细胞中表达,脂肪细胞能够分泌醛固酮,且血管紧张素II在脂肪组织中合成,并以旁分泌/自分泌方式刺激醛固酮的产生。因此,有证据表明脂肪组织分泌醛固酮,肥胖可能导致脂肪细胞源性醛固酮分泌过量,独立于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级联反应。
鉴于脂肪组织的内分泌作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s)在肥胖患者中可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治疗作用。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包括,先前对EMPHASIS-HF试验的分析显示,类固醇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在肥胖(以腰围增大为标准)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效果更好,近期的RALES试验也表明,体重对类固醇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的益处产生了调节作用,在肥胖的HFrEF患者中,螺内酯能显著降低风险。
如果这一假设是正确的,它可能对射血分数轻度降低或保留的患者(HFmrEF/HFpEF)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些患者中肥胖的发生率高于HFrEF患者。尽管在TOPCAT研究中观察到脂肪量(以BMI≥30 kg/m²为定义)与治疗效果之间的临界交互作用,但该研究未显示螺内酯在总体上的显著益处。
因此,我们在FINEARTS-HF(非奈利酮试验:研究非奈利酮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是否优于安慰剂)中进行了预设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非奈利酮显著降低了主要复合结局——心力衰竭加重事件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并改善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具体而言,在这项预设分析中,我们根据体质指数(BMI)及其他人体测量学指标评估了非奈利酮与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即由传统BMI分类定义的脂肪量是否与已确诊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更好相关(即肥胖生存悖论),或者这一反直觉的流行病学现象是否反映了BMI作为脂肪量衡量标准的局限性,且未考虑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而后者是心力衰竭不良结局的最强预测因子。
共有6001名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参与了研究,所有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功能分级为II、III或IV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有结构性心脏病证据,且脑钠肽水平升高。
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非奈利酮组或安慰剂组。
BMI(kg/m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具体为:
-
体重过轻/正常体重(<25.0 kg/m²;n = 1306);
-
超重(25.0-29.9 kg/m²;n = 1990);
-
肥胖I级(30.0-34.9 kg/m²;n = 1546);
-
肥胖II级(35.0-39.9 kg/m²;n = 751);
-
肥胖III级(≥40 kg/m²;n = 395)。
主要结局指标为心血管死亡和总的心力衰竭加重事件。
基线BMI数据可用于5988名患者(中位数:29.2 kg/m²;四分位数:25.5-33.6 kg/m²)。
与体重过轻/正常体重的患者相比,肥胖II级或III级的患者在主要结局事件上的风险较高:
-
体重过轻/正常体重为参考组;
-
超重:未经调整的比率比(RR):0.96 [95% CI:0.81-1.15];
-
肥胖I级:1.04 [95% CI:0.86-1.26];
-
肥胖II-III级:1.26 [95% CI:1.03-1.54]。
非奈利酮对主要结局的作用在不同的基线BMI组间无显著差异,交互作用P值= 0.32:
-
体重过轻/正常体重:比率比:0.80 [95% CI:0.62-1.04];
-
超重:0.91 [95% CI:0.72-1.15];
-
肥胖I级:0.92 [95% CI:0.72-1.19];
-
肥胖II-III级:0.67 [95% CI:0.50-0.89]。
然而,当BMI作为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时,非奈利酮在BMI较高的患者中的益处似乎更大(交互作用P值= 0.005)。对于总的心力衰竭加重事件,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模式。
在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及堪萨斯心肌病问卷得分改善方面,不同基线BMI的效果一致。
图1. 根据连续BMI的结果:蓝色样条曲线为最小校正分析/绿色样条曲线为完全校正分析
在HFmrEF/HFpEF患者中,非奈利酮对临床事件和症状的有益效果是一致的,无论基线BMI如何。然而,在BMI较高的患者中,非奈利酮可能对主要结局有更大的影响。
来源:Finerenone, Obesity, and 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Prespecified Analysis of FINEARTS-HF. J Am Coll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4, 2024. doi:10.1016/j.jacc.2024.10.111
往期回顾
进展 | JACC: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NT-proBNP与hs-cTnT水平,与心血管预后相关
进展 | Eur Heart J:TAVI术后两种血管闭合装置策略的止血效果比较:ACCESS-TAVI随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