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廉冰城
廉政教育及信息发布,及时发送廉政动态、廉政要闻、典型事迹、以案说纪、廉政书画、国学经典等廉洁和公益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市2025年春季学期收费标准 ·  3 天前  
成都发布  ·  打“飞的”真的要来了!成都人准备冲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2025成都元宵节免费活动汇总!(第一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廉冰城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清廉冰城  · 公众号  ·  · 2024-08-27 16:10

正文


8月22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客打卡“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该商业区致力让进博好物从“四叶草”走向国内“大市场”,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优质商品入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江苏省淮安市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深化“一个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图为工作人员为商户办理营业执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福建省福安市纪委监委聚焦产业园区发展,到生产一线开展帮扶式监督。图为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湾坞镇某新能源矿用运输车企了解情况。吴其文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怎样认识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重要意义?如何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教授张旭。
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记者:什么是“放得活”?什么是“管得住”?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放得活”与“管得住”的辩证关系?
张旭: 关于什么是“放得活”,什么是“管得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了言简意赅的说明:“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其中“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就是对“放得活”的要求;“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就是对“管得住”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只要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领域,就应大胆地“放”,给予市场机制运行的空间和环境。同时,市场机制不能到达的领域以及市场机制极端发展的地方,就应严格地“管”。“放得活”和“管得住”有机结合,达到的目标就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放得活”与“管得住”的辩证关系,实质就是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要“放得活”,就必须有“有效的市场”,各市场主体才能充分发挥活力和创造力;要“管得住”,就必须有“有为的政府”,才能充分保障市场秩序和各市场主体的利益。
记者: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这一难题难在哪里?提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体现了怎样的破解之道?
张旭: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之所以成为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如何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间的矛盾。历史地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始终面临着偏向于政府作用还是偏向于市场作用的选择,根本还是在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或者说是通过计划配置资源还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问题。在完全垄断或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下,计划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是一样的,但是理想状态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现实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使得无论是计划配置资源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极端状态。资源配置完全由计划施行,在保障公平的同时往往以丧失效率为代价;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施行,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往往以丧失公平为代价。无论哪种结果,都会导致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或迟滞。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盲目性,不能将全社会所有资源都由市场进行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这一显著优势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以制度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记者:在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通过哪些方式实现“放得活”“管得住”?
张旭: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了“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一系列激发市场活力的要求,并在实践中逐步落实。但是由于囿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约束,与新的时代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不断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长期高速增长所掩盖的体制机制弊端也不断显现,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的提高、质量的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出了新的定位,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理论观点,要求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要想“放得活”,就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和完善要素市场等,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作出了更加具体的部署。2020年5月,《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印发,提出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加强和改善制度供给,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4月,《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要求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发挥市场促进竞争、深化分工等优势,进一步打通市场效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市场主体壮大、供给质量提升、需求优化升级之间的通道,努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
要想“管得住”,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具体地说,就是进行“放管服”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简政放权、先照后证不是不要管理了,该管的还要管,上级部门放的权,下级要接住,不能出现真空地带,这也是守土有责。”《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则明确提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要求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才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落实问题
记者: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围绕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决定》从哪些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您认为如何才能将这些部署落到实处?
张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