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活成本暴涨,二线城市伺机推出“抢人”政策,给钱、给房、给户口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筹码。
5月22日,武汉“户籍新政”实施,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按照新规,凡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人员则可直接落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西安、长沙、郑州等地近期也均推出了宽松的落户政策。
西安在今年初对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做出重大调整,具体可概括为“三放四降”。
“三放”就是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同时,西安今年4月出台政策,提出给与大学毕业生住房租住支持,2017年西安市本级大学生安居试点套数不少于12000套。新毕业大学生租住公租房准入条件为:3年内普通高校新毕业大学生或5年内985、211院校新毕业大学生,免于资格审核。普通高校新毕业大学生给予1年租住过渡期;985、211院校新毕业大学生给予2年租住过渡期。过渡期满,按照西安市公租房准入条件重新进行资格审核。
南京在4月发布《人才安居办法》,出台住房新政,提出力保16万人才安居乐业,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和园区内新就业人员。
此外,广东东莞、珠海等地都发布了类似“抢人”政策。
北京上海,外地人渐渐不来了。
目前看来,二线城市的这些吸引人才政策的效果较为显著。以武汉为例,2009年至2016年武汉人口净流入量快速增长,从2009年的74.45万人增至2016年242.78万人。2016年净流入人口约为2009年的3倍余。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的28个一二线城市2016年常住人口增量,2016年,有11个城市的人口净增量超过了10万,其中人口增量最多的五个城市是广州、深圳、重庆、长沙和杭州。从地域分布上看,人口流入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部的长沙、武汉和郑州以及上游的重庆等地。
28个一二线城市2016年人口增量(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一线城市中,由于落户政策较为宽松,产业发展较好,深圳、广州成为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而北京、上海2016年人口分别仅净增2.4万和4.43万。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减少了15.1万,是18年来首次减少,而上海的外来人口更是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减少。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常住人口增速下降主要和北京市人口调控政策和调控目标有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2300万以内,这几年也采取了诸多人口疏解政策,主要是体现在外来流动人口上。
目前京沪人口都已经超过了2000万,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大城市病”。为了从病根上破解这些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并设立了严格的人口红线。
而就在北京、上海常住人口缓慢增长,外来人口负增长的时候,重庆、长沙、杭州这几个二线城市常住人口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而武汉、郑州、天津2016年的人口增量也都超过了15万大关。
然而,“逃离北上广”回到二线城市也会面临不少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合适的工作岗位少,工资较低。
一份由某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在武汉进行招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为1051家,而北京有16200家。
报告选取了产品、运营、设计师、Java工程师和安卓工程师五个岗位,对比北京和武汉。可以看出,武汉互联网行业主要职位薪资都远远低于北京,以安卓工程师为例,北京的平均薪资几乎是武汉的两倍。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2月曾经报道,作为典型的IT男,赵刚(化名)在北京某高校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工作3年后,他还是选择回老家工作。究其原因,赵刚给了三方面的解释:在北京的工作不很理想,北京生活压力很大,老家那边工作也还不错。
但是,从工资上来说,老家的工资和北京相比仍旧相差甚远,是否还有重返北京工作的想法呢?对此,赵刚说:“现在要想再回北京的话,肯定是回不去的,房价太高了。”
近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为338个中国城市重新分级,在这些城市中,评出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9个五线城市。
其中,15个进入“新一线”的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
相较于2016年度榜单,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发生了一些改变,郑州、东莞新晋入榜;苏州跃升明显,进入前十;而厦门和无锡则降为二线城市。
二线城市把人抢来后,就真能够把人留住?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给钱给房给户口,对人才来说都是“毛”,而人们愿意长久留在一个地方,最根本的是在这个地方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公共服务分享权。这才是留住人才的“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有病灶“毛”将减少。
为什么大学生都愿意去北上广深?就是这些地方个人前景可选择的余地大,公共服务较为完善,而且人际关系比较简单。
而更重要的是,所谓安居乐业,首先要安居。如果在一个二线城市,早教服务不完善,生了孩子就没人看;幼儿园建设有短板,上幼儿园就焦虑;午托晚托班不普遍,就为孩子上小学接送发愁;如果高考分数线一直是一线城市低于二线城市,届时他还想回北上广。再加上要为什么事必须托关系,想辞职可又找不到下家,空气污染让人厌烦……这都增加了在一个人在二线城市生活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抵消了本城市对大学生给钱给房给户口的优惠。也就是说,如果把人抢来了,而当地的综合气氛又把人“呛”着,就难以真正留住人。
这就需要抢人的二线城市,把重心放到公共服务建设和产业规划发展上来。用完善的公共服务来节约人才的时间成本,用多元化的产业来增加人才的选择机会,用公正高效的政府行政能力来减轻人才的公平忧虑,用文明城市的形象来减轻人才的担心的道德摩擦,用安全放心的法治环境和空气环境来强化人才的居住信心,只有这样,人才会不请自来,来了就不愿再走。
内容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东方网等
推荐关注中国经济学人新启动的专栏号
经济深观察 |经济的热度 观点的深度
扫码关注▼
ID:yhhhsbxz
经济深观察可留言互动哦~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3▼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回复142 ☞ 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
回复143 ☞ 今天的教育乱象是90年代忽视教育的报应
回复144 ☞ 真正的高手都是悄无声息的摆渡人
回复145 ☞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回复146 ☞ 培养出身价200亿的儿子,这个妈妈才是真超人!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