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工程客
也许是工业领域最好的公众号。专注发布机械、电力、化工、材料、建筑相关知识、技术资料和信息。你可以加入各种专业群,收获技术分享、解答、人脉和工作机会。与最优秀的工程师一起成长。
51好读  ›  专栏  ›  工程客

他放弃300倍高薪回国,造出震惊世界的“天眼”,但他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工程客  · 公众号  ·  · 2017-09-23 18:00

正文

免费领取200G十几个工程领域的资料

一位工程师领取这600G资料后升职加薪了

电气CAD图纸免费领取!(至少5000套)

(点 红字 ,免费领资料)


9月15日深夜, 南仁东去世了, 享年72岁。 如果不是看《酷玩实验室》的报道,这则与我们擦间而过的消息,绝对不会在国内知名明星求婚霸占各大头条的新闻中泛起波澜。




照片上的人, 面容沧桑、皮肤黝黑。如果初次见面,大概每个人都会觉得他是个农民,就连他自己都自称是农民。


他,就是 南仁东


2016年8月, 刚被推选为院士候选人 成为同期 157人中年龄最大的候选人。 如今,刚刚进行到提名完成 还没有被评选为院士,他却走了。


1945年,他出生于吉林辽源。 从小就是个妥妥的学霸, 高考时更是以平均98.6分(百分制)的成绩, 夺得吉林省理科状元, 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他也是当地10年间,唯一考入清华的高材生

1984年,他开始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 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主持完成了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成了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一流科学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 他毅然舍弃高薪,决定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而那时他一年的工资 仅仅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1993年, 国际无线电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科学家们商议要在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代表中国参会的他, 激动地对身边的同事说: “咱们也建一个吧。”


就这样他开始了艰难的中国电望远镜的研制 FAST

要知道, 制造射电“大望远镜”?那可是上十亿的经费,90年代的中国哪有这样的条件?那时,核心技术遭遇封锁、关键材料需要攻关...



中国的天眼 FAST




1994年开始,经过艰难的选址工作,最终FAST台址选定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


2012年12月31,台址开挖主体工程竣工



2013年12月31日圈梁合拢, 历时145天完成了50个分块的圈梁安装



2015年2月4日, 索网安装工程合拢



2016年4月10日, 工作人员已完成4185块反射面面板安装,完成比例达94.04%,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2016年9月25日, 中国的天眼,FAST项目,终于完工!


看看南仁东怎么回看这种种往事——




22年, 祖国的天眼终于成功了!


这一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英国媒体说

“中国的巨型射电望远镜是其远大科学雄心的象征”


荷兰国家射电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理查德·斯特罗姆博士说

“相信以后的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将会由此产生”


还有人说

“中国也终于进入了观天时代,它将持续领先世界二十年”


对于我们来说,天眼将在基础研究众多领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学、物质深层次结构和规律等方向提供发现和突破的机遇,也将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 对于南仁东,20多年里他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当初热血的他已经苍老, 洪亮的嗓音变得嘶哑,曾跑遍全中国的双腿已不再矫健。他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全部留给了“中国天眼”, 自己却重重地病倒了……


2017年9月15日23点多, 由于肺癌病情恶化,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享年,72岁。


他的FAST工程还有10天就一周年, 而他却再也没有等到...


国家天文台2017年9月17日发布讣告称:

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在当代, 这么一位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淡泊名利,临走时悄无声息而我们同期在微博、朋友圈里热议的却是明星的求婚、绯闻。


凭心而论, 科学家自己可以高风亮节。但我们却不应该觉得,他们的“无私奉献”是理所应当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记住, 中国曾经有一位科学家叫——

南仁东!


天眼到底能“看”多远?

我们再看看 他老人家建造的天眼 "FAST"—— 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首先

需要反转你的手机

你转过来了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