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交友网站和越来越多婚介应用的兴起,令寻觅佳侣的过程有了大数据与算法的帮忙。一层浪漫情愫之外,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幸福的那一半与经济学所描述的“匹配市场”道理相通,最重要的是市场的参与者够多(“稠密”),而信息交易也足够有效。
一种对于浪漫关系的乐观说法是“海里的鱼多的是”,但细看之下,很多鱼要么不卫生,要么太过自我,要么还在对“前鱼”一往情深,要么是特朗普的粉丝。比起神秘莫测的人心,精明实际的经济学原理能够更有效地为配对提高成功率,数字交友网站和越来越多婚介应用的兴起就是这种“科学约会法”的实践。
在某种意义上,寻找伴侣和求职很类似。工作就像未来的伴侣,有优点也有缺点,想要找到合适的那一个是复杂的利弊权衡过程。不同于其他交易,能够成功的双方必须都对这一匹配充满热情。阿尔文·罗斯(Alvin Roth)在研究这类“匹配市场”方面颇有建树,2012年他与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一同获得诺贝尔奖,他发现匹配市场的结构对于决定谁和谁相匹配十分重要。
如何理解“匹配市场”?
1.这类市场的供求并非以价格来平衡,相反,人们基于信息交易。
好的匹配靠的是好的信息。即便没有数字化的帮助,人们也能基于相似的选择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但是这里少了一个关键的信息:双方是否互相有兴趣。数字化交友大大降低了相互筛选的成本:像Tinder和Happn这样的应用,只有两情相悦时才会显示一位用户喜欢另一位用户,避免了现实交流中的猜疑与尴尬。
2.最佳的配对市场是那些参与者众多的“稠密”市场。
寻求数字化交友的人越多,找到好对象的机会越大。拥有海量数据优势、配对成功率高的大城市会因此更加吸引年轻人。不过太过“拥堵” 的稠密市场也可能适得其反,参与者数量过多会导致用户不知所措。
即使最精妙的算法也难以保证幸福,但“精准配对”有潜力为婚配市场和其他领域带来深刻的经济变革,让人们能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最佳选择。
欢迎登陆《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阅读八月刊文章
《优化浪漫》,了解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八月刊文章《优化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