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针对自媒体的整顿愈发严重。
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近期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从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规全网处置“唐纳德说”“傅首尔”“紫竹张先生”“有束光”“万能福利吧”“野史秘闻”“深夜视频”等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
微信平台也于近期公布了对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规定,存在发布色情低俗、标题党、传播谣言等违规行为账号的处罚措施。
11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对自媒体乱象进行了抨击。揭露某些自媒体为获取流量,追求10万+,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明确指出了如下自媒体乱象:
1.
为博取眼球,发布低俗色情内容;
2.
标题党,通过道德绑架的方式提高传播量;
3.
谣言;
4.
刷阅读量;
5.
黑公关;
6.
伪原创,洗稿泛滥。
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将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思路,探索新方法,管理新业态,解决新问题,对自媒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二是开展自媒体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依规从严惩处违法违规账号,坚决遏制自媒体乱象,坚决维护网络正常的传播秩序,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而除央视之外,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央媒也在近期频频发声:
自媒体乱象频频,从业者缺少操守是原罪
其实种种乱象从自媒体诞生之初即已经存在,大多自媒体人尽管深恶痛绝,却早已见怪不怪。
但此次从多家官媒集中谈及此事,能够明显感受出,国家层面对于自媒体乱象的整治态度。
当然,在小编看来,对于新媒体的整治早就应该进行了。
因为以当今自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如不正确利用,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
举个例子,最近有一篇《男子说碱性食物抗癌是谣言,被踢出家庭群!老妈还气哭了……》的帖子突然火了,引发了舆论热议。
大致经过是:一小伙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一篇名为《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的帖子,小伙指出这是一篇谣言,却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老妈认为儿子不应该这样公开质疑她,提醒家人注意健康,得到这样的回复她很不理解。
最终小伙被移出家庭群,一次家庭矛盾由此产生。
小伙的委屈的是,一篇明显的“谣言贴”,竟能令长辈如此信服。在群里辟谣竟然直接被“处理”了。
而类似例子不在少数:
比起家庭矛盾,谣言给家人健康带来的威胁似乎更加令人担忧。
生产这些谣言的公众号也未必有多恶毒的目的,大多是因为小编迫于流量、点击率的压力,以危言耸听的消息吸引眼球,换取流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严重。
从微信公众号诞生之初,流量即是各公众号运营者的永恒目标,于是很多运营者通过造谣的方式换取高关注度,以极低成本即可换取较高的关注度。
比如前端时间知名主持人李咏患癌去世,本来令人惋惜心痛。但一些商家竟将其视为热点,借此兜售保险、养生保健品,甚至有卖茶叶的自媒体借此消息快速拼凑出了一篇
10
万
+
,可谓为了利益秀尽了底线。
流量面前人人平等,只是有人为了图利,能够快速放弃从业操守,有些人为了高流量能够变得毫无底线。
“投机者”正在告别好日子
所以类似黑公关、刷阅读量、洗稿等自媒体乱象的屡禁不止,皆因利益在前,付出成本极低(忽略道德成本)即可换取大量利益。较高的投入产出比面前,一定会有人钻空子。
因此,要想根除自媒体乱象,仅靠自媒体的自我约束,谴责个别自媒体小编社会责任缺失等舆论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自媒体自诞生之初既存在自由表达观点、分享见解、发布新鲜信息的特点,言论自由和多元化是自媒体的优势。但在行业规范性监管上,不能单纯依靠人性和行业操守。
此次包括焦点访谈、人民网在内的官媒的集体发声,说明有关部门对于自媒体乱想的整治决心。从自媒体长远角度来看,势必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近年微信平台对于各种乱象也推出过一些举措,比如针对公众号刷流量现象,数月前,微信运营后台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可以说,此次微信对后台统计数据口径的更新,一方面是在修
bug
,修补迭代之前并不合理的统计方式,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微信打击刷量外挂以及黑产的决心。
微信阅读刷量这个行业灰色地带第一次被公众熟知,是
2016
年
9
月
27
日晚间。当时,微信对公众号图文信息的统计接口进行了升级,这导致了当时刷量的工具和手法顿时失效,许多大号的阅读量大幅下降。
那一次,被称为“新媒体的一次退潮,让裸泳的人暴露在沙滩上”。
如今微信刷量现象一直存在,今年
6
月,微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封号,大量使用外挂、非官方客户端或模拟器的账号被限制登录。一些制作这些外挂的团队也被有关部门查处起诉。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那些习惯靠打擦边球牟利的自媒体公众号,他们今后的“好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少了。
剔除乱象,自媒体运营今后要拼真实力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逐步变得规范都是发展趋势,而在乱象清除后,真正比拼的才是真实运营实力。
而对于那些踏实的公众号运营,首先应当梳理好良好的从业风气。比如各类公号在传递内容的同时,更需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有一些从业底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触碰的。综合一些被封过的大号,我们梳理出
10
条红线,需要明确注意:
1.
严禁涉黄;
想模仿杜蕾斯打擦边球,需要强大的文案策划能力,没有那份实力,很可能会被封号。
2.
恐怖主义倾向和政治敏感话题不得碰触;
但凡内容涉及恐怖主义,及政治敏感话题,如果内容立场存在问题,撤稿、约谈,严重甚至存在判刑的可能。这些话题,宁可不要流量也不能碰触。
3.
国家重要领导、历史英雄人物不可亵渎;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新媒体人需要认真了解相关内容。
4.
新广告法需要注意;
新广告法的出台,小编在撰写文案时需要注意不得使用极限用语。比如“最”、“第一”等词汇需要尽量避免,否则会被罚款。
5.
不得抄袭、侵权;
需要具备极高的版权意识,不洗稿,不抄袭。
6.
避免出现新华社公布的新闻媒体和网站的禁用词汇;
新华社频频公布禁用词汇,例如一些不雅网络用语,时政热点词,新媒体人需熟知这些禁用词。
7.
多级分销是禁区,类似传销的模式都不会长久;
2017
年
1
月
6
日,曾创下
20
天卖出
23000
条裙子记录的“小黑裙
SOIREE
”,因涉嫌多级分销被永久封号,
700
多万粉丝成过眼云烟。
8.
不搞标题党,不作假阅读量;
自媒体从业者需要自律,不仅要关注粉丝量、阅读量,更要看自己创造了多少社会价值、传播了多少正能量。
9.
娱乐需要有限度,道德底线要守住,传递扭曲价值观终会自食恶果;
10.
不要涉及业务类型属于国家监管空白的领域。
总结
自媒体平台流量重要,但媒体应承社会责担的任、正确的价值观更加重要。随着严厉整顿期的到来,接下来新媒体行业拼的是硬实力。对于那些踏踏实实的新媒体人,无疑是个大好消息。
你如何看待这次严厉整顿?
留言区等你分享,说不定二师兄会翻牌送你会员
文章来自原创微互动ID:qianheikeji),作者史中
本文排版使用i排版,更多样式请登录ipaiban.com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