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国道318线,走进四川芦山“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漫步其中,根雕作品琳琅满目,古色古香,散发出千年文化气息。
城内,一家“世均超市”格外引人注目。超市里摆放着各类根雕艺术作品,也经营着烟酒等日常用品。超市老板名叫刘世均,人称“刘老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根雕及木雕技艺的传承人。
刘世均在介绍自己的根雕作品。
“乌木,我们叫阴沉木,也是东方神木。”说起乌木,刘世均如数家珍。千百万年前,无数参天大树因冰川、地震、泥石流而卷埋入泥土,在隔绝氧气的高压环境下,历经岁月流转,沧海桑田,似石而木,似木而石,似石而玉,既有木质古雅,石质神韵,更有玉的质朴无华,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为土生土长在乌木根雕艺术之都的芦山人,刘世均与根雕有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从小就跟根雕打交道,至今已有30多年了。”他在父辈留下的根雕物件的陪伴中度过了童年,也因此埋下了学习根雕技艺的种子。15岁时,他便学习根雕技艺,拜访全国各地名师,历经多年的学习钻研,根雕技艺愈发精湛。
刘世均正在雕刻作品。
从少年到中年,刘世均终于学成归来,靠着一手根雕绝活儿成家立业,办起了根雕加工厂,经营起了烟酒便利店。
正当人生和事业处于发展期时,2013年芦山“4·20”强烈地震突然袭来,让他家园损毁,厂房倒塌,根雕作品被掩埋,小店损失殆尽,人生经历劫难,事业跌入谷底。
刘世均与乌木根雕打了几十年交道,深知自己不能倒下。相较于胡杨的“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乌木的出土,沉淀着千百万年的默默修行,根雕作品更凝聚着代代匠人的心血传承。在乌木身上,他学会了经沉潜而崛起,经挫折而不倒,经苦难而辉煌。
于是,刘世均再次拿起雕刻刀,将心中的坚韧和不甘融入作品。在芦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帮助下,他重新经营起了这家超市。新超市一边陈列着根雕作品,一边售卖卷烟等商品。他探索以动物为主题的小型系列根雕作品,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根雕加工厂办得越来越红火,超市生意也越来越好。
刘世均店内陈列的小型根雕作品。
经过多年的沉淀打磨,刘世均的根雕技艺愈发炉火纯青。他充分取形于乌木“瘦、透、漏、皱”的自然特点,以“巧雕”为主的雕刻工艺技法,遵循“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创作原则,因材施艺,造就了“独、特、奇、妙”之态。“独”在乌木原料,“特”在文化底蕴,“奇”在自然造型,“妙”在三分雕琢。他的根雕作品独具匠心,深得行家赞誉,令人爱不释手,慕名前来学习根雕技艺的人越来越多。
人生,经历沉淀而厚实底蕴;生命,经历坎坷而精彩蝶变;生活,经历雕琢而华丽转身。而今,刘世均凭借不懈的刻苦钻研、精湛的根雕技艺,成为芦山乌木根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物之一,让根雕艺术和根雕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