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诗词赏读
诗词名作赏读,小众诗歌解析,原创投稿展示,诗词格律学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东北人的第二故乡,已经不是三亚了 ·  昨天  
广西市场监管  ·  一周市局动态(下) ·  2 天前  
广西市场监管  ·  一周市局动态(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诗词赏读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古诗词赏读  · 公众号  ·  · 2024-04-15 23:39

正文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简单的两句诗,诗词君喜欢了好久,从去年冬初到现在的春暮,不为别的,只为那股子静心定意的神秘力量。如今,正是“春深”时,终于可以推荐给诗友们了。


来看施闰章的这首《山行》:



名作解读

@古诗词赏读






山  行


清·施闰章


野寺分晴树,

山亭过晚霞。

春深无客到,

一路落松花。



施闰章(安徽宣城),清初诗人,诗与宋琬(山东莱阳)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称。什么概念?王士禛、屈大均、吴伟业、查慎行等都得靠边站,施闰章与宋琬分别统领南北诗坛,是康熙时期最璀璨的两颗明珠。可后来明珠蒙尘,施闰章只得在山野林间消磨光阴。这期间,他“游苏浙、历赣南、登嵩洛、临黄山”,过着清闲恬淡的生活,创作的诗歌也有“王孟风致”,这首《山行》就是一个代表。


山行,即在山中漫步,暮春时节的山林,自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最适合散人游逛。最先闯入施闰章视线的景物是“野寺”和“晴树”,寺着一“野”字,表明此地偏僻,鲜有人来,正应了下文的“春深无客到”;树着一“晴”字,则说明天气晴好,这是“山行”的前提,也是下句“晚霞”出现的必要条件。




但“野寺”和“晴树”到底有何关系呢?


作者用一个“分”字,便使两者发生了关联。山中的晴树,远远望去,本该连成一片,却因野寺耸立其间,而分割成两块。表面上看,野寺把晴树分隔开来,实际上,晴树却紧紧地环抱着野寺。


次句“山亭过晚霞”也拈出两个景物:“山亭”、“晚霞”,并用“过”字,将二者绾在了一起。山亭是静物,当然不会穿行在晚霞中,但若以“晚霞”为参照物,山亭不就能走会动了吗?此句化被动为主动,赋予山亭以生命,为全诗平添了不少情趣。


接着转写人事。“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春事已深,依旧无客来访,山路幽阒无声,偶有松花簌簌落下。闲居山林之人,虽习惯了独来独往,却终究耐不住寂寞,总盼望故人来访,或路上偶遇老友,刘长卿说“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老友相逢,最能慰藉风尘。若相逢的场景发生在春天,那该是何等的诗意浪漫啊!


施闰章守着一山的好景,大概从“寒梅雪中尽,春风柳上归”时,就开始等待友人了,可直到“春深”,依旧“无客到”,那种落寞感是显而易见的。大自然似乎也看出了诗人的心事,于是“故意”催落松花,令诗人的“山行”之路不至太寂寥。


“一路落松花”句,寓动于静,寓情于景,景情俱美,动静相宜,颇有唐诗风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