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卫计委印发《“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2018年6月国家卫健委印发《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和弱视诊治指南的通知》;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更是首次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并强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政府持续重拳出击,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视力问题。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介绍,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及19~22岁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7%、74.4%、83.3%和87.7%。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系Kathryn Saunders教授指出,“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以及高度近视发病率的情况来看,这些近视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20%日后会发展为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而高度近视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白内障、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等,这将极大增加他们永久性丧失视力的风险以及相关痛苦。”数据统计显示,每100位高度近视患者中至少有一位会因高度近视而致盲,高度近视致盲率已高达1%-2%。
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系Kathryn Saunders教授介绍国际青少年近视情况。
预防近视、控制低度近视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儿童持续近距离用眼和户外活动时长等行为因素是造成近视的决定性因素,但我们还不清楚这些用眼行为如何造成近视以及对近视发病的影响具体有多大。”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近视眼户外理论创始人之一Ian Morgan教授指出,“而这份《大数据报告》通过对用眼行为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各地区青少年用眼行为以及视觉环境的差异,以便大众能够真正明确近视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防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