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近段时间给大家介绍了不少香港电影,
说起香港电影,总是绕不过以下这几种片子的类型。
B级片、赌神片、警匪片、风月片等等。
很少会提及“
青春片
”这一个类型。
在香港的青春片里,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导演叫做
陈果
。
他手底下的青春片,大多不太适合未成年人观看。
今天
社长
要来聊的这部片,也就是今天标题里这句台词的出处:
▼
《香港制造》
这是一部讲述香港回归之前,一群特殊青少年青春期的故事。
故事围绕着四个孩子展开。
一个跳楼自杀的乖乖女
阿珊
:
一个混迹黑社会的马仔
中秋
:
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太妹
阿屏
:
一个自小痴呆的傻大个
阿龙
:
傻大个是中秋罩着的小弟。
两个人本来过着无所事事的小流氓生活。
这种生活却被阿龙捡回来的
两封遗书
打破。
遗书是阿珊的,在女校上学的她,爱上了自己的体育老师。
女学生爱上男老师,难免就会生出一些无法被世俗所接受的事端。
而阿珊就是抱着对爱情和生活的绝望跳了楼。
跳楼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坐在楼顶吃云吞。
头顶有飞机飞过,远处的教堂响起钟声。
她手里拿着两封简短的遗书,仓促地结束了这段人间旅行。
落地的时候,头着了地。
嫣红的血像蛇一样,自阿珊身体里破出往其他地方游去。
见证这一切的,除了冷漠的路人之外,就只有阿龙。
阿龙把这两封信转交给了中秋,自此之后,中秋的生活便出现了奇怪的事情。
他经常梦见阿珊死去的场景。
从阿珊身体里流出来的,有时候是
鲜血
,
有时候是粘稠的
白色液体
:
不知道是不是阿珊的鬼魂作怪,
中秋燥热的青春期开始在
身体
上凸显出反应。
尤其在遇见了阿屏后的那一晚,中秋的生理反应更是找到了
心理寄托
。
年少时的青春啊,之所以令人难忘,魅力就在于不考虑任何后果的冲动。
当拥有了爱情和友情之后,就仿佛坐拥了天下一般过瘾。
他们帮阿珊寻找着生前的爱人,去墓地呼唤阿珊死后的灵魂:
估计谁也想象不到,墓地会成为这三个孩子
最后的乐园
。
▼
在陈果的作品中,有一个系类叫做
"陈果回归三部曲
"
这三部曲分别是1997年的
《香港制造》
、
1998年的
《去年烟花特别多》
以及2000年的
《细路祥》
这三部有一个同样的主题:
记录在香港回归前后香港社会的变化
。
讲述这些变化的主角,都是处于社会的底层的人物。
《香港制造》里是一群家庭分崩离析的
青少年
,
《去年烟花也别多》里,是一群在巨变的社会下迷茫了的
成年人
。
而《细路祥》则是回归到了一个普通穷苦人家
小孩子
的视角。
越是生长在底层的人,越能最先感知到社会变化所带来的东西。
在《香港制造》里,主角是一群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最为敏感,所以他们比大人更加敏感地觉察到了这个世界的变化,
也用了一种最极端的方式来对抗这种变化。
除了阿珊之外,阿龙、阿屏和中秋的家庭都非常不幸福。
阿龙是被遗弃的孤儿,长到这么大也就是有中秋对他好。
阿屏父亲欠下巨款逃跑,丢下了身患绝症的她与母亲面对债主。
中秋的父亲在外面包二奶,母亲每天打工却仍旧养不活这个家。
处在这样家庭的孩子,都会有同病相怜的地方。
在阿屏的卧房里,贴着一张电影海报: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
《我自己的爱达荷》
一个身世悲惨的“男妓”追寻真爱的故事。
这个主角与阿屏后来的故事异常相似。
阿屏拖着重病一次次入院,却始终牵挂着中秋。
后来中秋被黑社会报复,躺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
她就这样陪在他身边,直到自己带着微笑就这样死去。
虽然你我无法永远在一起,但我愿意陪着你过完我这一生。
而在中秋的房间里,也挂着一张海报:
这部电影是
《天生杀人狂》
中秋的心境是符合这部电影中男主的性格的。
虽然他最开始的确只是想为阿屏家还债才去接了杀人的生意,
但他拿到枪之后那一段迷乱的舞蹈:
分明是在找到了发泄口之后的狂欢。
后来随着阿屏的死去:
阿龙的死去:
死已经变成了中秋最期待的事情。
这一群被香港社会制造出来的孩子,也一个个地走向了死亡。
片尾,中秋站在阿屏的墓碑旁把自己一枪爆头。
这四个孩子说:
能够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已经得到逸抑
但是孩子们呐,你们没能看到的是97年之后的香港,
也同样是一个
美好的新世界。
如果你们能熬过那些日子,如果你们能再坚强一点。
现在的你们,就不会再那么迷茫。
中秋说:
我的每一个飞机都是为阿屏而打
那么
社长
要说:
我的每一个飞机,打的都是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