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全民焦虑,喷薄欲出。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今年的春节,数十年来首次出现了春节消费萎缩的现象。民众开始怕花钱了。
意犹未尽。不仅仅是春节。
在过去的
2018
年,消费不足成为重压,刚出笼的国家统计数据表明,
2018
年度,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80987
亿,增长
9.0%
。增速跌破
10%
,与
GDP
的比重为
42.3%
,比
2017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
大哥惹祸,二哥背锅。房地产对于中国消费的挤压,最后落地的是汽车行业。
2018
年,全国汽车销售下降
2.4%
,数十年来首次萎缩。
国民何以不敢消费?
没有安全感,是主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低福利,缺保障的国家。尤其是对于体制外广大民众更是如此。
国家提出要解决七大民生问题,实现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其中,不敢失业,不敢生病,是最直接的痛点。
为此,
国家应该给民众吃两颗定心丸:免费医疗,社保兜底。
免费医疗,解决生死焦虑。
社保兜底,解决生存焦虑。
(1)
尽早建成民享民有的人间之国
民有民享,全民所望。
改革开放凡四十年,中国
GDP
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为百年来最高点,且有望十年之后成为全球第一;
2018
年,中国人均
GDP
超过
9000
美元,已达世界中等水平,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点。宽口径收入在超过
20
万亿,国家资产超过
100
万亿,银行资产超过
200
万亿,
国家大势初定,财力逐步雄厚,该到反哺国民的时代了。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
中国走的一条内生式发展的独特道路,不象老牌发达国家一样通过殖民掠夺完成原始积累,
中国的原始资本,凝结了几代人数十年之辛勤与血汗。
国家的巨大进步,是以本国民众的贡献和牺牲为基石。
如今国家实现了初步富强,
享有国家发展成果,已成民心所向。
但是,国强民富并非预期而至,近十几年来,国民获得感不强,尤其是底层弱势群体,改革初期各个阶层均能分享国家发展红利,而至后期,利益逐步集中到政商与知识精英手中,底层民众逐步沦为受损群体。各种权利缺失,民众的发展受阻,起点公平受到破坏。
民有民享,关键不在少数,而在多数,实行普惠式社会福利,是落实民享的关键。
中国作为穷国,成为产生富人最多的国家,而且财富集中度惊人。
2017
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
0.467
,高于多数发达国家,接近动荡线。
多数中国人并没有享受到社会福利,而是背负了“负福利”,中国需要从负福利时代,走向适度正福利时代,
国家托底,将全民的注意力,从谋生的苦路中解脱出来,释放全民创造力。
在中国,中产及上层不到
20%
,剩余
80%
为平民阶层。
所谓“发展中国家”,其实是“穷人的国家”的优雅别称。
中国人均收入居全球下游,
仍是一个以穷人为根基的国家。
就战略路径而言,先扶助底层,保底之后再扩大中产阶层,最后造就橄榄型社会,是最明智的选择。
地藏菩萨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只有中国还有一个吃不饱饭的穷人,国家就有责任。
(
2
)
适度福利,为何必要?
高税收,低福利,万民疾苦。
福利权是全球公认的国民基本权利。
北欧国家自不必言,实行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社会结构以中产为主体,基尼系数不到
0.3
,收入差距小,瑞典最穷的贫困人口,年收入约
10
万人民币。安徒生童话中被冻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从此不再存在。
美国等竞争性市场经济国家福利稍低,但奥巴马医改之后,起码在医疗方面实现了比较广泛的覆盖。而且美国穷人发放食品券,没人饿死街头。
中国福利状况,正如著名学者秦晖所言,是负福利。福利分布两极分化:体制内利益阶层享受超高福利,体制外几乎无福利。穷人的养老、医疗几乎无人管。冻死饿死街头的事情时有发生,因为疾病而全家致贫的事情也经常出现。
赋税比欧洲高,福利比非洲低,这是岐路。
很多人担心中国提高福利或增加赋税,误读。
为什么中国福利地,税负却高?利益集团消耗了太多了国民财富。压缩利益集团消耗,即可为全民减负减税。
最坏的选择,是一边压低穷人福利,一边却纵容利益集团。
已经高赋税,再来减福利,两边不靠谱。
未来中国的适度福利政策,有两大特征,一是结构,遏制利益集团的高福利,增加穷人的福利。二是总量,从“负福利”走向适度正福利。
不奢望北欧国家的高福利,三大底线:不要饿死人,不要读不起书,不要因病赤贫。
适度社会福利至关重要,部分人拿福利过度的国家来套负福利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竟然还反对福利,这与禁止一个饿昏的人吃肉以控制高血压一样愚蠢。
提供社会保障不仅是国家的道义要求
,以功利算计,也有利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哈佛大学的研究已证实贫穷和忙碌将降低人的智商。适度福利则可以激发国民活力。
经济学家马歇尔、萨缪尔森等都认为,适度福利对于社会有三大激励作用。一是适度闲暇,国民工作效率更高。二是不用因为生存所迫而扭曲职业,实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三,提高文化与技术水平,创造更好效率。在瑞士,实业人士可以在国家资助下读完大学,保证了全民的高素质,富有活力。中国可以有穷人,但不可有痴人。
(
3
)
两大定心丸:免费医疗,全民社保
免费医疗,解决生死焦虑。
社保兜底,解决生存焦虑。
先说社会保障,两大弊端,一是退休金按照身份等级划分,差别巨大。二是没有全国统一的失业救济。
中国的社保按照阶层和身份,划分为三个等级。退休公务员
4000
以上,企业人员退休
2000
以上,农村老人,没有体制保护,退休只有几十元。三个等级,差别太大。
未来需要大幅度提高体制外老农民退休金,填平三大等级的鸿沟。
失业保险,至关重要,
关系到国民是否有足够的自信与从容自主选择职业,发挥聪明才智。太多的人因为临时的困顿,而收敛锋芒,大材小用。一个合理的,充满机会的社会,应该让全民国民,都能够从容选择职业,或者从容创业。更不能因为生存而埋没人才。
搞好失业保险,愿意创业
1
元注册,何须设立
50
万的科创板门槛。
免费医疗,更是全民渴望。因病致贫的利剑高悬,时刻让一般民众胆战心惊。而在重病突然降临的关键时刻,不少人因为没钱,而失去了生命。免费医疗,可
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推行,再推到到全国,或者先从重病开始,逐步普惠到一般领域。
(
4
)本国人民最值得信赖,释放国民两大力量
2018
年年报显示,三驾马车中,
消费贡献
76.2%
,外贸贡献为—
8.6%
。负值。
国内人民的消费重要性,远远大于海外市场,
国内民众,是中国财富创造的中流砥柱。
只要国内消费增长
10%
,足以再造一个中国的对美贸易市场。
为国民生存筑底
,解决国民的后顾之后,释放国民消费能力,对于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实现动能转换,至关重要。
同时
,有生存保底之后,国民的创造力也将被释放,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才具备社会根基。
附:著名书画家王清风先生作品欣赏(雄风图)
——往期经典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