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荣是人群里惹眼的那一个,外形高大、漂亮,还能说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中文教育,从“你好”开始,大学期间每天向中国朋友学习3到5个词汇,4年不间断,现在应付商务交流已绰绰有余;不去上语言学校或培训班的理由是,大学四年几乎已被学习、实习、创业计划填满,碎片时间用来学语言已足够,不必再投入额外的成本。
这个彬彬有礼且高度自律的男孩曾一度是旁人眼中不务正业的叛逆小子。吴金荣出身于工程师家庭,兄弟姐妹四人中,数老二吴金荣学习最差。17岁那年,吴金荣的个头就拔上了186厘米,加之外表俊朗,他在校外被星探发掘,成为兼职模特,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集中训练。
整个高中时代,除了T台走秀、拍平面广告之外,他常做的另一件事是翻学校的围墙、钻网吧打游戏。但到上大学时,贪玩的习惯被他自己改正了。
“很多人上大学、离开父母管束后就开始疯玩,但我恰好相反,我觉得打游戏变得很无聊。”逐渐意识到学习对前途的重要性后,吴金荣彻底终止了以前的生活方式。
“进入真正的社会之后就像上战场,在大学里,你虽然不知道那到底会是什么感觉,但你可以准备武器,”吴金荣在易三仓大学修读国际贸易专业,他认为自己的武器可以是商业知识和外语。大学期间,吴金荣收到过许多姑娘的表白,却连一次恋爱都没顾得上谈。
2013年,吴金荣到中国实习时,发现了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泰国存在明显的价差。他在广州用100元人民币买了一对耳机,拿到曼谷百货公司的小柜台去试着寄卖,很快就以相当于300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人买走。于是,吴金荣拿着自己攒下的4000元人民币又飞了一趟广州,买下一批手机壳,回到曼谷后,一天之内就回了本,货却还剩下一大批。
尝了一年批发卖货的甜头后,吴金荣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我意识到这只能叫做买卖,而不是商业——商业应该是一套没有你也能持续运转的体系,但我当时的知识还不足以去创立一家公司”。他中断了自己的国际“倒爷”生涯,铆足劲儿上课和实习。
毕业之后,他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做管培生,得以在各个部门轮岗,了解公司的结构和运转方式。按照规划,这家公司将扩张到其他东南亚国家,这批年轻人有望在未来成为驻外的负责人。但怀着创业梦的吴金荣也意识到,没有资本和大量人力支持的情况下,在外贸领域创业很难。
“什么领域投资少、回报快呢?”吴金荣想到了物流。
期间,吴金荣每天晚上下班后去上夜校,6个月后,考下了泰国做跨境贸易需要的报关员职业资格证,此后又到美国快递公司UPS做了半年销售。2015年,摸清了传统物流公司的打法后,准备一台电脑、一台秤,把自己家当临时货仓,他的物流公司开张了。
利用中泰贸易的势能和自身的中文优势,吴金荣决定专门服务在两国之间做外贸的公司。在中国境内与中通、圆通等物流公司合作,转运到曼谷后再交棒给泰国邮政。起步的前三个月,他最狼狈的时候只能自己帮忙装货,抽成真空的乳胶枕和乳胶床垫一包二三十公斤,来回往卡车上扛,直到单量逐渐起来后,他才开始有了第一个雇员。至今,他的物流业务每月至少处理1000个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