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界说
世界说是财新的国际新闻项目,关注全球资讯,讲述全球故事,和你一起积极生活在别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突发!印度“击毙31名反政府武装分子”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福特CEO:这方面,中国领先美国10年 ·  2 天前  
环球网  ·  太牛了!张伟丽卫冕金腰带 ·  2 天前  
环球网  ·  太牛了!张伟丽卫冕金腰带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突发!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墨总统怼美国:从你们自己开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界说

《吃动物》 | 一周赠书

世界说  · 公众号  · 国际  · 2021-05-24 20:20

正文


本周, 【世界说】 联合 【新经典】 ,为过去一周的留言被选为“优秀评论”的读者送出 《吃动物



内容简介


在儿子出生后,美国知名作家弗尔决心为了自己和家人,重新审视“吃动物”这件事——


我们吃的肉到底是什么?它们从哪儿来?如何被生产?那些动物处境如何,与我们有何关系?我们吃肉有哪些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作者弗尔结合权威资料和数据,从文化、伦理、生态等角度,全面而细致地梳理“吃动物”这一议题。他实地走访(包括暗访)美国现代肉食工业的各个环节,记录了从流水线工人、工业化农场主、动保人士到农业专家的观点交锋,呈现工业化养殖不为人知的一面,探讨每一个汉堡、每一块炸鸡、每一条鱼背后的现实危机和道德困境。


作者简介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Jonathan Safran Foer,1977年2月21日-)



1977年出生,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曾短暂就读于西奈山医学院。之后辍学,做过停尸间助手、珠宝销售员、农场看管员和捉刀写手。2002年,首部长篇小说《了了》获全美犹太人图书奖和《卫报》首作奖。2005年,长篇小说《特别响 非常近》入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汤姆·汉克斯主演,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2019年,非虚构作品《我们就是天气:拯救地球从早餐开始》获《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图书、《卫报》年度饮食类最佳图书。


曾入选多项媒体评选,包括《格兰塔》杂志“美国最优秀青年小说家”,《纽约客》杂志“20位40岁以下最佳作家”,《前进》杂志“50位最具影响力的犹太裔美国人”等。


上榜评论



赠书:《海洋与权利》



巴以冲突,从历史到现在似乎都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开始,曾经流离失所、没有祖国的犹太人有了自己的国家。但是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和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成了死敌。一战的《贝尔福宣言》是列强通过的国际性法令,为犹太人问题指明了出路,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巴勒斯坦人的想法,巴以冲突的根源在近代可以追溯于此。以色列建国后,以色列当局不断扩充自己的疆域领土面积,挤压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这一做法不太道德。因为,我认为,就像一位名人所言,强者当遭遇不公的时候,不会自怨自艾,而弱者却向更弱者抽刃,犹太人在历史上被许多国家所驱赶,属于事实上的弱势群体,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却向更贫弱的巴勒斯坦人开刀,虽说人类的进步有时也伴随着血雨腥风,但这却未免太丛林法则了些。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取得胜利,巴以冲突中也充满了背后大国博弈的感觉,可以说,巴以地带是大国角力的舞台和前哨阵地。犹太人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以色列政客却为了选票,挑动巴以的不和,这是不应该的。人类为什么就不能和平相处,非要互相残杀呢?这个问题虽然貌似简单,但却充满了太多的无奈和残酷复杂的现实因素,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所包围,虽有美国支持但毕竟相隔万里,鞭长莫及,生存环境十分严酷,加之有被屠杀的惨痛教训,遂采取铁腕手段对付巴勒斯坦人。而冷战中苏联支持阿拉伯阵营,就成了超级大国的一个前沿焦点,现在情况有变,但仍是各方力量对比的地带。


—— 天线宝宝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基督徒对远在中东的穆斯林了解不多,只是被动地接受后者妖魔化地描述,反而是参加了东征后驻留在圣地的基督徒因为更加了解穆斯林,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和平共处。这个例子和后来奥斯曼帝国时期对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宽容政策表面,不同信仰间是可以共存的。如果说以往因为信息不通阻碍了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了解,那么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人们是否更宽容了呢?事实证明不然。前几天听了宋念申老师的讲座,他指出并非掌握的信息越多,沟通就会越顺利。因为不同的知识或认知框架也容易造成冲突。由此看来,要为巴以的冲突,乃至世界上其他不同群体间的冲突寻找解决方案,也不能光强调多沟通,而是要寻找利益的共同点。


—— 麦永全


这次巴以冲突,网上许多资料都给了我重新了解、审视这二者恩怨的机会。我此前总以为这是犹、阿两族群千年来的宿怨,永不得解。可是文中指出的相对和平时期,两族群却能有过那样和睦的交往——直到隔离墙修起来为止。因为政治上的操作,很容易让人们分出自他,以相疏远,以相衅斗,可是这个地方,并不能说再也不会有和平的机会。文中温和派的表态,便给出了鲜活的例子,理解与同情就是抵御自他罅隙的有力武器。记得十年前人防课老师说,二战以来至今,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只有五十几天(记得不确切了)。但我仍然卑微地保持着希望,终有一天,这个地域,乃至这个星球,可以与战火告别。

—— 关彳山



受旧宪法约束,智利长期回避公民参与、正义、性别平等和土著权利等问题,整个社会已深藏不平等危机。这次选举对智利来说意义非凡,虽然过低的参与度和高度碎片化的立宪会议仍令人不安,但这一切都无损其发出的积极信号。任何重大变革都是艰难和曲折的,就像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一样。当我们面临危机时,我们要敢于相信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 seacn



在《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里也记述过一个以色列士兵拒绝越线。我比较讶异的是,即便是比较高压专制的以色列军队也能对这样的士兵采取不那么让人害怕的态度,并且能够包容一定的反战声音,很多军官甚至都会参与进来。我的意思是,少数异见者在这种环境下能不被明里暗里攻击实在是值得我们的社会学习


—— 流浪的偷书贼



本周推送留言,还有机会赢取 《吃动物》 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