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为人民。武汉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发展路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做城市建设排头兵,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将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变成美好现实。
9月12日,由市委组织部主办的2024年“英雄城市·先锋有我”主题实践活动之“城市建设”专题分享会在长江日报社(长报传媒集团)新闻发布厅举行。
现场,江汉城资智慧运营先锋队等10个党员先锋团队分享了团队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奋斗历程和经验启示。
城市运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城市系统的科学管理,追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持续提升。
“云巡检”“数字消防”“AI巡逻”,一批先进科技正在江汉区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江汉城资公司党支部纪检委员、副总经理杨霆威介绍,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精细化管理一直是个难题。为破解发展空间不足、增长动能衰减、治理难度增大、生活品质降低等一系列问题,2020年,江汉区与万科携手成立“江汉城资公司”,率先实施“物业城市”改革,江汉城资城市智慧运营团队应运而生。
团队将整个江汉区看作一个“大小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自下而上搭建区、街两级智慧调度平台,实现城市的人、车、设施设备等数据全部上线。
现在,仅凭智能“一张网”就能通过电子工单合理调度、及时转办群众反馈的各类急难愁盼,做到城市问题随手拍、处置进度随时查、处置结果随时评,让居民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心。
“在抢占‘数字之城’发展制高点的新赛道上,我们坚持出新招、谋实效!”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专班临时党支部民警、市公安局警务技术一级主管陈霞说,想让一座城市变得智能化,前提是做好城市的数字化。为此,全市成立以市公安局牵头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专班,并设立“吴钢工作室”。
吴钢作为支部书记冲锋在前,党员先锋日夜攻坚,工作室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成功为全市所有实体对象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证”,编制的《统一识别代码编码规则》已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累计生产增量标准地址28.9万余条,真正实现“多地址一码关联”,为“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汇聚城市体征数据、监测数据,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不仅能实现桥隧安全监测、渍水风险预警,还能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预警,可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陈霞介绍。
“我们是党员,就是要打头阵、挑重担。”武汉地铁股份有限公司通号部经理李冬介绍,武汉地铁通号部团队主要负责轨道交通新建线路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综合监控的建设管理和联调组织工作。多年来,团队坚持科技赋能城市智慧出行,让群众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华中地区第一条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线路武汉地铁5号线、武汉首个“云”上开通的地铁新线19号线、国内地铁首个商用5G专网……多年来,团队牵头推动多项新技术在轨道交通应用落地,刷新国内多项“第一”记录。
要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建设武汉新城,对武汉而言是重要发展机遇,是重大历史责任,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光谷科学岛(武汉)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经理陈宇介绍,作为武汉新城的排头兵、主力军,科学岛公司承担了新城核心区大部分的建设任务。
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公司党员坚持“铁棚精神”的旗帜领航冲锋在前,以细致工作态度、扎实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任务。武汉新城重大工程启动暨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前夕,2023年除夕夜,大家都还在紧锣密鼓推进工作。攻坚克难,成绩喜人。公司投资建设的科创中心一期项目荣获“科技创新融合试点项目”等多个奖项,在算力运营领域,智算中心获科技部授予华中地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地铁、长江隧道、地下综合空间,都属于城市开拓的地下空间,合理规划开发后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还能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居住品质。
铁四院城地院结构所所长毛良根介绍,铁四院深地空间技术研发攻坚团队着眼于高水平科技攻关,不断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总包设计了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世界首例公铁合建盾构隧道武汉长江公铁隧道、亚洲最复杂的城市地下综合体武汉光谷综合体等一批“高难新尖”的城市地下空间项目。
旧区改造,事关民生、事关民心。青山区新沟桥街新沟桥街道四级主任科员余莉萍分享了二十一街坊危旧房合作改造联合社团队在危旧房合作化改造中的创新实践经验。
“群众的房子应该群众说了算,‘好房子’就要‘共同造’。”余莉萍说,小区原有居民134户,其中3栋居民楼使用年限均在50年以上,普遍存在房屋结构老化、维护保养不足等问题,居民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团队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危旧房改造的新模式,创新成立“21街坊危旧房合作改造联合社”,与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共同组建起了一支30余人的服务小分队,深入小区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发动居民参与改造工作。仅4个半月时间,就全面完成居民房屋的签约、腾退、拆除工作,让社区群众在“原地”就能住上好房。
当前,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出台“以旧换新”购房政策,鼓励和帮助已有住房的居民卖旧换新,满足居民对住房消费升级、美好人居需求。
如何贯通二手房盘活和新房去库存?武汉市硚口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成杰说,武汉“硚帮住”宜居焕新先锋队持续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率先在全省试点探索住房“以旧换新”工作,协同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搭建“硚帮住”交易平台,帮助群众拓展二手房、保障房、新房置换渠道,实现一网通办。
“居民不了解政策、遇到难题难,团队党员随呼随应。”半年以来,围绕居民实际需求,促成交易近200项,帮助群众住上了更好的房子。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汉口作为武汉三镇之一,尤其以其独特的历史风貌著称,集合了众多优秀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
城市风貌公司行政助理经理兼商业管理总监钱小芊介绍,汉口历史风貌区更新团队以加快打造文化繁荣的新时代英雄城市为重要使命,着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武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保护性重塑,大力发展城市更新新业态、新场景、新功能,力求进一步彰显武汉的城市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在团队的努力下,105岁的民众乐园等一批传统历史坐标焕新,成为城市文化网红打卡地,被注入多元活力。
活动现场,中建钢构武汉厂一车间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装焊班组党小组组长么忠孝向大家展示了一根特别的“烟花棒”。他手中所拿,是一根焊丝。他介绍,焊丝块头虽小,却蕴藏着大能量,引燃后,花火最高温度达2900度,能融透12mm厚钢板,焊接出数十吨的钢构件。
从天河机场、武汉站到五环体育中心,从泰康金融中心到古田桥、东西湖大道,从国家存储器基地到中法永久会址……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和工艺创新,参建了武汉的各大标志性建筑和重大基础设施。
汉南桥、武松公司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卢国权介绍,“武松”筑路架桥先锋队来自武汉城发集团所属交投集团汉南桥、武松公司,负责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汉南桥)、武汉至松滋高速武汉段(武松)两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两大项目均为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通过压茬推进“挂帅攻关”拼搏行动,团队仅用时10个月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汉南桥“数智建造”科研成果为项目节省投资6亿余元,获评省级“红旗项目”“省五一劳动奖状”。“我们将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今年,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深化开展“英雄城市·先锋有我”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和党组织深入学习身边榜样,持续提能力、转作风、拼业绩、比贡献,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力量。
活动主要面向各级在汉单位和在汉工作生活的党员开展,聚焦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围绕创新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5个方面,重点培育一批先锋团队和先锋个人。
“创新发展”专题分享会后,市委组织部还将举办系列专题分享,以及年度榜样事迹分享,邀请先锋榜样代表讲述奋斗故事,全面展示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