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人
从这里开始自由的理解政治,自由的感悟政治。在这里为学术与公共生活搭建起平台。你的公民身份从这里再一次启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人

学人活动·读者福利 | 香港学者力作:《当代政治学十讲》简体版请您来读

政治学人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14 09: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民主转型、社会运动、身份认同,政治世界纷繁复杂。如果没有政治学的视角,怎能理解我们所身处的政治世界?

《当代政治学十讲》简体版正式上市

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阎小骏著

阎小骏, 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学士、硕士。现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2012年荣获全球中国研究权威学术期刊、英国《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年度最具原创性论文奖。同年入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首届杰出青年学者计划。他多年从事政治学教学工作,曾于2007年获 哈佛大学优秀教学奖 ,2013年获香港大学杰出教学奖。其首部中文专著 《香港治与乱:2047的政治想象》 荣膺《亚洲周刊》2015年度十大中文好书 (非小说类)。


植根于人类历程的政治学


当代政治学是人类社会在整个二十世纪政治生活丰富历程的结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随着政治学家对人类社会观察和思考的不断深入,政治学本身也从早期政治哲学对抽象及终极问题的探究,逐渐转为对现实政治世界的科学描述与解释。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介绍了现代政治学若干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第一,现代政治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寻找政治现象及政治事件彼此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二,现代政治学往往通过比较研究来找寻和建立因果联系。第三,在政治学中,我们运用许多不同的研究路径来定义政治概念、阐释政治现象。第四,政治学所涉及的因果联系并非绝对的因与果;即使在最理想的状况下,政治学也并非一门完美的“科学”。


但最重要的是,现代政治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所考察的是“实然问题”。譬如:某一国家的政治文化“是甚么”?某一次革命的原因“是甚么”?某个国家的政治组织结构“是甚么”?当代政治学与传统政治哲学不同,后者是从“应然”角度出发的研究,考察“应该如何”的问题。譬如,一个好的政府的权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人类为保护公共事务中的“善”和“德行”而能够安排的最佳制度“应该是甚么”?怎样的国家政体最能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等等。传统政治哲学中的种种“主义”(-ism)都会包含一长串关于“应然”的问题及相对应的回答。现代政治学则不然——作为一种实证科学,现代政治学的直接任务是解释现象,而非直接指导实践行动。绝大多数现代政治学中的“主义”或者模型都是解释路径,而非道德原则。与政治哲学不同,尽管现代政治学有其价值前提,但作为学科我们很少对政治事物、现象或者过程做出直接的道德判断,也不会给任何一个政党、人物、现象或者制度简单贴上“好”与“坏”、“善”与“恶”的标牌。


不丹国王吉格梅•凯萨尔•纳姆耶尔•旺楚克曾直接推动了该国由专制君主制到立宪君主制的转变,但他是一个“好”的或者“善”的、有“德性”的国王么?这个问题超出了现代政治学的关注范畴。我们只会评价说,作为一个政治领袖在实证意义上确实起到了自上而下推动政治改革的作用;至于这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和意义,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国王推动改革是出于某种责任感或者信仰,又或许是因为他能从中得到某种满足,也未必不是时势使然、不得不为之——可以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德或价值判断永远属于主观世界,而现代政治学希望探讨的则是客观规律和联系。因此,在实证主义统领下的当代政治学研究中,我们倾向于不相信任何政治行为体(无论个人还是集团)会仅仅基于其善意(good will)而采取政治行动;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任何商人出售给我们物品、满足我们的需要、提高我们的福祉,都是出于实现其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参与市场交易,而非出于“利他”之动机。这种理性人假设——即理性个体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和追求——也基本适用在今天的政治学研究中。


政治学的轮廓


二十世纪人类的历程为当代的政治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殖民主义的崩溃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从科学技术的跃进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从传统君主制的式微到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更不用说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席卷东方和西方的社会革命浪潮,这些精彩纷呈的人类政治历史画卷也塑造了二十一世纪政治学的基本框架。今天的政治学已经从对理念——如善、自由、正义——抽象研究为主的形而上讨论中逐步脱离,成为问题导向型、面向现实生活并与人类社会一同进步的崭新学科。正如在本书的前九章里所分别介绍的那样,今天的政治学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范畴,即:(1)发展理论;(2)政体和民主理论;(3)制度主义和国家理论;(4)政治社会理论。这四个基本范畴实际上也就是二十世纪人类政治生活的四大主题,当代政治学就是实实在在根植于二十世纪的人类政治和社会历程之中的。


政治学与我们


当代政治学在其关注的、最基础的四个理论范畴内都对人类社会既有的政治生活发出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质的追问。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政治学家不断追问「发展」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为何不同国家贫富有别,全球南方和北方之间发展程度如此悬殊?无论韦伯基于西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解释,还是经典的现代化学派以西方发展模式为唯一路径的经验总结,或者后来的学者对后发国家发展「时机」的分析、依附理论对国际体系的批判等,这些不同的政治学发展理论都在试图解答人类文明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和逻辑问题。


政治学家们同样关注政治组织(尤其是现代国家)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在本书中,我们讨论过传统西方的发展道路,以及“亚洲四小龙”、日本等国采用的“发展型国家”路径,并以此为基础对比了以市场导向为主和以国家引导为主的两种发展理念,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治学家们对“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两种发展模式的区分和探讨。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究竟应当扮演甚么样的角色?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应当遵从密尔顿•弗里德曼等新古典学派的劝喻,将主导现代化的任务留给自由市场,还是应该将权威主义政治、国家强力干预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图实现经济的跨越型起飞?而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究竟又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何?从经济到政治、从个人到社会、从政府形式到现代化演进,政治学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囊括了范围极为广泛的议题和概念,贡献出五彩缤纷的思想成果。

……

……

今天,作为重要社会科学门类的政治学已经被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全世界政治学家的交流、对话和合作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发展出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具有世界眼光的、崭新的政治学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学在过去的一百年为人类社会曾奉献出无数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也必将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为人类继续了解自身、探求真理和建设美好的公共生活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



名家推荐

阎小骏教授在本书就许多当代政治学的关键问题,如民主转型、政权组织、市民社会、社会运动、政治身份等,撰写了富有启发性的篇章。对于这些看似庞杂的题目,他既全面地综述具重要影响的文献,亦提供了其独到的观点。二十世纪至今,政治研究的范畴、深广度和方法论都得到重大的扩展,作者现在把精彩纷呈的政治科学知识与动态介绍给读者,亦当能造福学界。

——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哈佛大学政府系亨利·罗索夫斯基政治学讲席教授


作者以广博知识的精心养护,呈现出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的智慧之光;汲取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在政治学这块传统西方学术文化领地里,耕耘出一片新的沃土。我们从《当代政治学十讲》中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有背后浓烈的人文关怀。

—— 袁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可能是迄今为止由中文直接写出的最好的政治学入门教材。兼顾政治学理论的前沿与及其发展的历史。思路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作者的学术传承也体现了出来。

—— 比格诺斯(豆瓣豆友的评价)


目录

第一讲 走进政治学

3   政权与治理

5   21 世纪的政治学

12   寻找因果联系

17   比较的方法

20   政治学的解释路径

25   不完美的科学

第二讲 发展理论:现代化之批判

31   “发展冶的起源

37   南北鸿沟

44   现代化还是“西方化冶?

52   批判现代化

56   “四小龙冶的挑战

57   从“市场驱动冶到“国家引导冶

60   发展型国家

64   “华盛顿共识冶与“北京共识冶

68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三讲 民主和转型理论:现实与迷思

73   今天的民主

74   民主的由来

81   什么是民主?

85   民主的“能冶与“不能冶

88   转型的道路

93   “第三次浪潮冶

95   三种路径

99   解释民主转型

第四讲 政权组织形式:新制度主义的框架

107   制度主义

111   “制度冶的奥秘

115   制度怎样影响政治?

118   政权的组织

126   政党制度

133   选举制度

第五讲 国家理论:从利维坦到福利国家

目录

143   政体、政府和国家

147   国家:一种关键的制度存在

152   国家性与国家权力

155   失败国家

第六讲 政治参与理论:为什么和怎么样?

163   什么是政治参与?

166   政治参与何以重要?

168   人们如何参与政治?

173   公民

第七讲 在国家和市场之外:建设美好社会

179   在国家和市场之外

183   什么是市民社会?

186   市民社会能使民主运转起来吗?

192   “独自去打保龄球冶

194   市民社会使民主失败?

198   功能与基础

第八讲 社会运动理论:对抗性政治简析

203   对抗性政治

206   社会革命

209   革命的缘由

214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冶

第九讲 政治认同理论:我们是谁?

219   永恒的追问

221   什么是政治认同?

224   认同政治的迷思

227   实践中的认同政治

230   从“大熔炉冶到“沙拉碗冶

235   认同政治与未来

第十讲 写在后面的话

243   植根于人类历程的政治学

245   政治学的轮廓

246   政治学与我们

252 后记

255 延伸阅读书目

260 索引


小编私语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无删减简体版《当代政治学十讲》

在文末撰写评论,说出你喜欢政治学学科的理由(要原创,不超过100字),优质留言 被精选 后,于16时前收到点赞数量最多的前20%的朋友,我们将会免费赠送一本供您阅读,截止时间今日下午17时。

这一次,我们不要最长的留言,只要最能打动我们的。



编辑团队微信:

zzxrbjtd

原创投稿、文章推荐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