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导体行业联盟
半导体行业联盟(icunion)属半导体产业链俱乐部, 分享半导体行业资讯动态,半导体企业名录,半导体行业协会报告,半导体行业论坛研究报告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DeepSeek:2025半导体封测十大预测! ·  8 小时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京东方,跨界半导体,CPU用玻璃基板! ·  5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微软:DeepSeek将接入微软AI电脑 ·  3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央视网 ... ·  3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副市长简报:“杭州六小龙”——东方神秘力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导体行业联盟

吴恩达是谁?22岁麻省硕士、37岁《时代》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38 岁救火百度、41岁创业、48岁加盟亚马逊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公众号  · 半导体  · 2025-02-01 07:43

正文

点击看:吴恩达:DeepSeek 启示

江湖AI客:吴恩达传奇
在人工智能这片风云变幻的江湖中,有一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就是吴恩达。江湖中的故事总是充满传奇色彩,吴恩达的经历,亦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

初入江湖:学术萌芽
故事的开篇,年轻的吴恩达踏入学术的江湖。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启了自己的学术之旅,那时候的他,就像初出茅庐的剑客,虽略显青涩,却怀揣着对未知的无限渴望。在校园的学术天地里,他日夜钻研,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为日后的大放异彩埋下了种子。
他对机器学习领域的探索,是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的。每一个算法,每一次实验,都是他在这个江湖中迈出的坚实步伐。就如同剑客在修炼剑术时,从一招一式的基本功练起,看似平凡,却为日后的高深剑术奠定了根基。在这个阶段,吴恩达在学术的江湖中崭露头角,他的研究成果开始引起同行的关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崭露头角:谷歌风云
吴恩达进入谷歌,就如同一位剑客踏入了高手云集的武林盛会。在谷歌,他开启了一段震撼江湖的传奇。他领导了谷歌大脑项目,这个项目就像是他手中的一把绝世宝剑,在人工智能的江湖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利用大规模的数据集和强大的计算资源,吴恩达带领团队训练出了能够识别猫脸的神经网络。这一成果,在江湖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让所有人都对人工智能的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就像是在江湖中,一位无名小辈突然使出了一招绝世剑法,震惊了在场的所有高手。谷歌大脑项目的成功,让吴恩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江湖中人人敬仰的人物。

传道授业:学堂授艺
离开谷歌后,吴恩达来到了学堂,开始了他的传道授业之旅。他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在学堂里,他开设了多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课程,这些课程成为了无数江湖后辈踏入人工智能江湖的引路人。
他的课程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他的知识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这门神秘的武功。他培养出的学生,如今已在江湖中各个角落崭露头角,成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业征程:新的江湖
吴恩达踏上了创业的征程,这是一个全新的江湖。他创立了Landing AI,旨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中。这就像是他在江湖中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去探索新的武功秘籍。
在创业的道路上,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就像江湖中的侠客在闯荡江湖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化解危机。他带领团队深入制造业企业,了解企业的痛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他的努力,让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这片江湖中生根发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江湖影响:传奇延续
吴恩达在人工智能江湖中的影响力,如同江湖中流传的古老传说,经久不衰。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成为了无数后来者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他就像一座灯塔,在人工智能的茫茫大海中,为那些迷失方向的船只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他的每一次演讲,每一次分享,都像是江湖中的一场武林大会,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聆听。他的理念和思想,在江湖中传播开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工智能从业者。他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人工智能的江湖中,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人工智能江湖中,吴恩达的故事,是一部激励人心的传奇。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就能在江湖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吴恩达学习工作经历:
1. 97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香港医生,幼年在香港和新加坡度过。
2. *92年:就读新加坡莱佛士书院。
3. 1997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4. 199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5. 2002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并开始在斯坦福大学工作,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后成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6. 2007年:获得斯隆奖(Sloan Fellowship)。

7. 2008年:  

- 入选“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TR35”。

- 发起“Stanford Engineering Everywhere”(SEE)项目,把斯坦福许多课程放到网上供免费学习。

- 成为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

8. 2010年:加入谷歌开发团队XLab,与谷歌顶级工程师合作建立全球最大的“神经网络”,即“谷歌大脑”项目。
9. 2011年:在谷歌成立“Google Brain”项目,其重要研究成果“Google Cat”被应用到安卓操作系统语音识别系统。
10. 2013年:入选《时代》杂志年度全球最有影响力100人,成为16位科技界代表之一。
11. 2014年5月16日:加入百度,担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领导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计划。
12. 2014年5月19日:百度宣布任命吴恩达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百度研究院。
13. 2017年3月22日:宣布从百度离职。
14. 2017年10月:出任Woebot公司新任董事长。
15. 2017年12月:成立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
16. 2019年2月7日:女儿Nova Athena Ng出生。
17. 2019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Landing AI创始人吴恩达接受新浪科技专访,表达对5G、深度学习等看法。
18. 2021年:被评选为“2021福布斯中国·北美华人精英TOP 60”。
19. 2022年2月8日:推文透露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7天后转为阴性。
20. 2023年:被评为首届全球AI行业的领导者。
21. 2024年4月:被亚马逊纳入其董事会。
22. 2024年8月23日:辞去LandingAI的CEO一职。

吴恩达的30条言论(必读)
一、AI技术发展与应用相关
1. “AI就是新时代的电力,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2. “不只提升工作效率,或是增进使用者体验,生成式AI在垂直领域中,有着许多应用。”
3. “随著开发成本降低,我们可以进一步将AI应用推进至长尾领域。”
4. “作为通用技术,AI带来的好处,将会是雨露均沾。”
5. “不做(AI)就会掉队。”
6. “对没有工程团队的小型企业来说,若想打造针对特定垂直领域的应用,需要更多资源,这确实更加困难。”
7. “技术能替公司带来价值,寻找AI机会很重要,但在产业积累的领域知识,才是获胜关键。”
8. “大语言模型在文字以外的多模态能力,持续取得进展。”
9. “投入AI的成本,将随著时间推进逐渐下降。”
10. “训练成本确实在每年下降。”
11. “追求模型规模并非一切。AI代理(AI agent)的低成本发展路径,同样让人兴奋。”
12. “人工智能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通用技术,它不仅仅适用于一个或两个场景,而是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场合,就像电力一样。”
13. “监督学习在过去10到15年开始发挥巨大作用,它非常擅长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14. “如果上一个十年是大规模监督学习的十年,那么这个十年似乎将成为生成性人工智能的十年。”

二、个人发展与教育理念相关
1. “当我开始在Coursera上开设我的机器学习课程时,很荣幸地发现,我们的技术不只能教导给极少数人,而是可以培训一大批人。”
2. “我深信透过科学、工程,以及创新,能让人类变得更强大。而我自己透过教育,似乎能做出有用的事情,帮助他人实践梦想。”
3. “我们需要社区。拥有朋友和盟友的人比孤身前行的人表现得会更好。”
4. “知道如何使用AI工具的人工作效率更高。知道如何操纵数据的个人和企业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真相、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取得更多成就。”
5. “最好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它可以让你更有效率,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
6.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计划来跟上这一浪潮。”
7. “让孩子们学习编程。掌握编程与AI技术的相关知识将成为未来高效使用计算机的关键能力。”
8. “无论孩子们未来选择从事何种职业,编程技能都将为他们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

三、AI与职场、社会影响相关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会直接导致人类工作岗位的消失。相反,那些掌握AI技术的人才能够在新时代中脱颖而出,取代那些尚未接触这一领域的工作者。”
2. “企业如果能够为员工提供有效的AI工具,则会显著提升他们的生产效率。”
3. “未来职场的竞争将侧重于个体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职业中的许多任务能够被机器高效完成,因此懂得如何与AI协作的人,无疑会成为职场中的‘抢手货’。”
5. “AI不会取代人,但使用AI的人一定会取代不使用的人。”
6. “以安全为幌子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的努力,是出于那些在受到开源威胁的人工智能模型上投资了数千万美元的公司的利益。” 

点击看:吴恩达:DeepSeek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