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界
健康界:华语医疗智库—为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肿瘤时间  ·  疾病控制率达 80%,HER2 双抗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界

基层医生如何管理高血压? 国家卫计委指南来了

健康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1-10 18:08

正文

摘要

基层医生如何做好高血压管理?符合何种标准的高血压患者可转诊?国家卫计委给出指南。

来源:健康界 作者:郝兰兰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诊治发展趋势。


11月10日,国家卫计委正式发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下称《管理指南》),专门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案,以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在高血压管理上的同质化。


《管理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流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


根据《管理指南》对基层高血压管理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先应该成立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的高血压管理团队,通过签约服务方式,为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提供服务,并获得相应报酬。


在硬件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配备血压计、身高体重计、血常规分析仪、尿常规分析仪、血生化分析仪、心电图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机构,可以配备动态血压监测仪、心脏超声设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设备、胸部X线检查设备及眼底检查设备等。


按照分级诊疗制度设计,患者首诊在基层。在高血压管理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转诊。最终,《管理指南》希望能够实现降压达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管理目标。


《管理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转诊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起病急、症状重、怀疑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多种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属于需要转诊的人群。


根据要求,患者转诊后,基层医务人员应该在2~4周内主动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断结果或治疗效果。对于达标者,恢复常规随访并预约下次随访时间;针对未能确诊或达标者,建议其留在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指南为纲 行动助力基层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助理、阜外医院副院长蒋立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由高血压带来的直接经济负担达2103亿元,占中国卫生总费用的6.61%。


面对严峻形势,2017年4月,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订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在基层推广使用,同时在贵州、云南两省开展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试点工作。


蒋立新强调,《指南》以基层“可实施、可追踪、可考评、可负担”为原则,与第三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基本保持一致。围绕《管理指南》,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多方发力,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生高血压管理能力。


一方面,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组织基层医生进行高血压规范培训及认证,针对《指南》制定统一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设置一系列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包括“雄鹰计划”骨干培训班、“群雁计划”培训会、“云鹊计划”网络培训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


蒋立新表示,在2017年,首先完成了贵州、云南两个试点省份的培训全覆盖,并逐渐向全国扩展。作为试点省份,据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许勇刚介绍,目前,该省已有69名基层骨干医生参与国家“雄鹰计划”培训,成为试点工作业务骨干,完成首批试点地区系统软件安装。


与此同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还搭建了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基层高血压管理质量考评体系。蒋立新表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制订《中国基层高血压管理质量考评手册》,明确基层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质量评价及考核标准,拟纳入全国年度统一考核评价体系。


此外,办公室开发了全国统一的高血压管理电子记录系统,为今后对基层高血压管理的考核由现场考核为主逐步转为日常上报数据监测为主创造了基本条件,将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高血压管理质量控制监测体系。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