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欧商业评论
“思维力成就决策力”,《中欧商业评论》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强大的资源优势,以最深入和前瞻性的触角,透析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为中国企业提供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提升中国商业精英的思维力、决策力、领导力,被誉为 “商业决策必读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比亚迪插电混动车能否抚慰欧洲的迟疑? ·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8700亿厦门地产龙头,一年缩表550亿 ·  2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主动放慢脚步,拼多多押注长期价值 ·  3 天前  
长江商学院  ·  Labubu爆火,百亿盲盒生意为何“与众不同 ... ·  1 周前  
长江商学院  ·  Labubu爆火,百亿盲盒生意为何“与众不同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欧商业评论

职场腐败,你怎么看?

中欧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6-11-13 12:43

正文


编者按

百度李明远事件传播地沸沸扬扬。其实在这不久前,京东首次对外公布了10起内部腐败事件。国内互联网大公司的“价值观”大旗一直都举得很高,但要远离职场腐败,究竟有多难?


腐败本是一道非黑即白的是非题,但放在职场这种复杂的情景下,掺杂了利益争夺、公司政治、情感因素等多种变量之后,必然是扑朔迷离的。正因其复杂性,人们才始终热衷于讨论它。


我们从quora上摘选了一些关于职场腐败的讨论,无论你是局中人还是围观群众,看看无妨。


发现公司内部的贪腐行为,你会怎么做?


@Nan Waldman


这个问题也可以表述为:“如果我们发现了公司内部的贪腐但缄口不言,会有什么后果?”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会让整个系统变得不再公平,这相当于是在惩罚那些没有贪腐的职员,因为系统已经变得不再一视同仁了。


当然人们有很多理由不上报贪腐行为,但多半都是个人化的原因:害怕自己被视为“告密者”而被鄙视,甚至被陷害。报复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想一想,如果你发现了问题,却因为害怕被报复而没有采取任何举措,这相当于将自己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组织中其他所有人之上了。


所以,发现贪腐问题一定要举报,但决定何时举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意志。就我而言,不会太计较后果,将直接说出真相。我的底线是,每天早上在照镜子的时候,不会为镜子中的自己感到羞愧,如果我知情不报,一定会自惭形秽的。

 

@Joseph George A


当然人们都希望举报不正直的行为,但关键是当大家这样做之后,是不是真的不会遭到报复或伤害?

 

从道德层面上,当然需要举报公司内部的贪腐。从心理层面上看,这种事情至少别大声宣告出来闹得众人皆知。何况,举报者的归因,与听者的归因,以及监察委员会成员的感知也许都是不同的。 因此,“贪腐事件”的严重程度其实是被有权为这件事情定性的人决定的,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不幸的是,如今对于造福于组织系统行为的支持,多半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

 

在一个对于事件的意义、对于公正的感知都不甚公平的世界,要依照道德准则行事需要极大的勇气。很大程度上,是在道德和价值两端进行平衡。正直、责任感、同情心是最核心的要素,关于组织的“道德指南针”,Doug Lennick和Fred Kiel (编者注:两人合著《德商:提高业绩,加强领导》)写过不少文章可供借鉴。


在亚马逊,微软,谷歌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职场腐败的几率有多大?


@Michael S. Schultz

 

虽然我不能代表所有的科技公司发言,但可以想见,像微软,亚马逊,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里,腐败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当然任何公司都会有个别的人怀着阴暗心理,冒险从职务中捞取好处, 但公司更大范围内的贪腐需要协作,是很难逃离管理层视线的,更不用说这些公司还有来自投资者的监督。


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那些有云计算业务的公司,本身靠的就是用户对安全和隐私保护的信任感,如果暴出贪腐的消息,无疑对业务是致命打击,得不偿失。一旦在组织层面上丧失了客户信任,就万劫不复了。尤其是考虑到云计算未来将要花费的投资,这一点尤其重要。


事实上,正是因为对于大型科技公司来说,哪怕是一点点不正直的暗示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贪腐在这些公司内部是很小概率的事件(如果不是完全杜绝的话).


为什么有些领导者明明很腐败,但仍然追随者众?


@Shreya Sarnaik


也许众人被“洗脑”了,也许他们同属于一个“宗教”,也许他们认为至少这个贪腐的领导是有领导力的,能把事情办成。其实在很多人心中,换一个领导也同样会腐败,没什么两样。


@Raghavendra Satya

 

自负所致。人们不希望被证明自己跟错了人,更不希望在众人面前出丑。如果他支持的某人做错了事,对于他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视而不见。恋爱中的人也同样如此。


对于企业家来说,面临的最大的道德困境通常会是什么?


@Keinosuke Johan Miyanaga

 

最大的困扰就是,道德到底在商业中扮演多大的角色。我们感到困扰,就是因为它通常与赚钱的目标相冲突。

 

诚然有很多公司也建立了所谓的道德标准,有监察机构,但绝大多数还只是公关策略。道德并不直接驱动商业,然而利润却是极大的驱动力。所以,当道德与利润冲突的时候,绝大多数公司首先询问自己的问题是“这会成为一个公关问题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就会为所欲为。除非,这家公司的领导者敢于凌驾于某些商业准则之上,推行更高的道德标准。


然而随着企业的强大,个人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微弱,最终导致,道德感最强的公司通常都长不大,因为这样的公司直接映射着创始人的价值观,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创始人愿意以放弃更多利润和规模的代价去坚守理想。


@Peter Pudaite


我在一些创业公司工作过,对于这类公司来说,最大的道德困境通常都发生在“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快的成长”这一目标上。


比如,我服务过的一家创业公司有机会免费(但不合法)得到一份重要客户名单。这份名单也可以通过合法手段从第三方数据公司购买,花费却不小。鉴于被抓的可能性很小,这家公司当然会要这份免费的信息。


在印度很多行业里,贪腐都是不能避免的。当然也有很多公司采取了反腐的行动,但关键难题的是在“哪里划那条线”?我曾经工作过的另一家创业公司,在很多问题上都事无巨细的规定了严格边界,然而结果就是,哪怕申购一根电话线都要经过繁复的手续,创业公司需要效率,可经不起这样的拖沓。


所以最本质的道德困境在于,当你在一个竞争惨烈的市场拼杀,做一些违规行为被抓的概率很低,同时其他竞争对手也在这样干,你还会不会坚守你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