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桌子的生活观
桌子: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现教育培训行业先行者,签约专栏作家,著有《你只是假装很努力》一书,只写有思想,有价值的原创文章。一张深度聚焦生活里的温暖、智慧的桌子,致力于让你成长为最想要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猫笔刀  ·  一个最近很火的项目 ·  10 小时前  
看理想  ·  刘擎对话唐小兵,疼痛比麻木好 ·  昨天  
看理想  ·  与大S有关的46件事 ·  4 天前  
京法网事  ·  “法味”灯谜闹元宵!看看你能答对几个 ·  3 天前  
京法网事  ·  “法味”灯谜闹元宵!看看你能答对几个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桌子的生活观

她用23年走出家暴阴影:有一个暴力犯罪现场叫家庭!

桌子的生活观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9-01 12:08

正文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最近看了一集《我是演说家》,38岁女导演黄莉的母亲离家出走9年后终于回家了,可是她却不想见她,因为她恨母亲。



在成长过程中,她曾经亲眼目睹父亲一次次家暴母亲,然而母亲被家暴后,竟然把所有怒气都发泄在她身上。



她成了母亲的发泄筒,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即便是灯泡坏了,母亲心情不好,她也要遭受一顿毒打。

长大后,她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花了23年才走出家暴的阴影。

遭受家庭暴力,她从来不会反抗,也没有向父亲告密,只会一个人默默忍受。所以,她在后来的亲密关系当中,只会一种相处的模式,那就是隐忍和牺牲



可是一味的隐忍和牺牲,并没有换来爱和尊重,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和伤害

如今,已经38岁的黄莉,不懂如何去爱,每一段感情都无疾而终,依然单身一人。

不仅如此, 童年家暴的阴影,让她一直扭曲自我的认知, 她觉得自己是有罪的。

她把母亲所有的不幸,都怪罪到自己身上,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没有阻止爸爸伤害妈妈,如果她当初勇敢的站出来,也许后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这种深深的负罪感紧紧捆绑住了她。



直到后来她遇到心理医生,是心理医生告诉她:

你明明是一个受害者,可你为什么要背负负罪感呢?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男人会打自己的老婆,可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打自己的孩子。

所以,她才知道并不是自己的错,而是母亲的错,她恨母亲。

演讲快结束的时候她说:

我们的父母可以任意地虐待自己的孩子,凭什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顺这样的父母?



一、你给了孩子恨,却想从他身上得到爱

周立波的节目上曾经来了一个小女孩,她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

结果节目组私下将女孩的亲生父母请到了节目现场,周立波希望她和亲生父母相认。

可女孩选择了拒绝,因为在过去20多年里,亲生父母和她就生活在同一个镇子上,却一直没来看过她一眼。

她说,她认定的父母,就是这过去20多年里,在她最需要亲情的时候,给了她亲情的养父母,而不是迟迟没有现身的亲生父母。



谁知,周立波却指责她心胸狭隘,甚至说她和养父母如果不愿意接受的话,就未免太自私了!



周立波的话,恕我不敢苟同。

原不原谅都是女孩自己的事情,你逼迫她原谅,就算她原谅了,那也不是诚心的。

所以,请不要搞道德绑架好么?

不是所有的过错都可以被原谅,女孩的父母即使只隔几公里却二十几年从来没有看望过她,一上节目就要得到她的原谅,这可能吗?

胡适在儿子出生后,曾经在日记中写下:

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的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也并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 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

胡适先生的思想很新潮:生不能算是恩情,反而还要有歉意。

所以,我不赞成愚孝,难道父母只要生了孩子就是一个天大的恩情,就值得原谅所有过错?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值得孩子去原谅,如果成长过程中,父母不断虐待、摧残、折磨孩子,那么他长大了也可以不原谅这样的父母。

你给了孩子恨,却想从他身上得到爱,这永远不可能。


二、 父母一直在等孩子的道谢,而孩子在等父母的道歉

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我特别羡慕自信的孩子,因为他们就算是错的,也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就算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因为我怕我真的错了。

而他就是在父母“打击教育”中长大的孩子,非常没有自信。

中国许多父母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对子女的一切都需要打击。我们中许多人在其成长经历中,极少能获得赞扬和肯定。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一生都受到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最亲的人,来自最亲人的贬低,才是真正的伤害。

许多人, 父母从小就打击他们,长大后,他们的性格变得十分内向,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圈很小,对外人沟通总是讨好状态,事情没有做好,会内疚很久,哪怕是别人的过错。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而太多的父母不知道怎么和孩子好好说话,只知道对他们的一切进行打击,这在无形中建立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壁垒,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父母徘徊在孩子的情感世界之外,常常会想,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为什么我的孩子从来不说感谢我?

然而他们的孩子还在他们错误教育方式中苦苦挣扎。

父母一直在等待孩子的一声道谢,而孩子还在等他们道歉。



三、永远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杨澜提到一件事:有一次自己和先生吵得不可开交。本来夫妻吵架,应该在房间里解决。但他们当时气上头了,忽略了在场的孩子。

孩子躲在一个角落里,看着父母狂风暴雨式的骂战,心跳得要快要冲出身体,眼神里充满恐惧。

吵完以后,杨澜才知道孩子伤害极深。

于是夫妻两人来到孩子的房间,几乎是半跪着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争吵,而且还用了许多不雅的话,真对不起,请你原谅我们。

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

第一, 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只是刚才意见分歧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执。

第二,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不希望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过后,孩子也平静了下来,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心里的疙瘩得到了即时的平复。


杨澜一家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在孩子的心里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整个世界都会坍塌,非常难以建立起安全感。

父母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电影《一念无明》中,余文乐饰演一名精神病患者,父母很早就离婚了,他跟着母亲,而她的母亲常年过得不开心,郁郁寡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