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商业银行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核心,助力企业及至实体经济“去杠杆”,是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
助力企业去杠杆要找准切入点,一大重点即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帮助企业提升流动性管理水平,从而在去杠杆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基于此,致力打造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的浙商银行历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值得关注。
盘活存量资产,直击“去杠杆”痛点
据国内外研究机构测算,截止2016年6月末,全社会杠杆率250%左右,其中,居民部门债务率约为40%,金融部门债务率约为21%,政府部门债务率约为40%,问题最大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其债务率高达150%左右,一旦企业资不抵债大规模爆发,将冲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甚至诱发金融危机。
因此,企业去杠杆势在必行,但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如果帮助请企业去杠杆的途径只是简单粗暴地限制贷款增量、或盲目抽贷压贷,不仅无益于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更有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无法正常经营。
科学有效的去杠杆应该是直击企业痛点,通过提升企业流动性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流动性,逐渐修复资产负债表,从而在去杠杆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企业都面临大量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理财产品、信用证等流动资产沉淀账上,却又缺乏流动资金的窘境,不得不举债融资。
可以说,目前的境况是,外部间接融资仍然是多数企业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主要手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改善企业流动性、帮助企业去杠杆的金融工具则显不足,因此如何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是商业银行帮助企业去杠杆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池化融资,“去杠杆”利器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多措并举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和“多方式优化企业债务结构、降低企业财务负担”等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七大途径,为商业银行从流动性管理角度切入、为实体企业的去杠杆和降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原则。
历来着力打造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的浙商银行正是基于此,创新推出涌金票据池、资产池、出口池等池化融资平台及超短贷、至臻贷等一系列流动性金融服务产品,帮助企业增强流动性管理、降低企业融资总量,助力企业去杠杆,同时亦被该行视为实现弯道超车的利器。
其中涌金系列池化融资方案的特点正是能够接受各类可货币化的速动资产入池并生成池融资额度,企业可在该额度内灵活办理贷款、银票、信用证、保函等各项银行融资业务,从而盘活积压、闲置的资产,减少资金备付和贷款总额,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杠杆。
以卧龙控股集团为例,在浙商银行支持下,利用池化融资平台管理原本沉淀的票据,每月盘活资金2000-3000万元,每年可节省财务成本上百万元。
截至2017年3月末,浙商银行池化融资平台客户数过万户,入池票据超55万张,入池金额超5700亿元、出池融资近7000亿元。企业通过池化融资方式盘活沉淀资源,不仅减少了20%左右的传统融资,还累计节省了5亿元的利息支出。
去杠杆的“节流”与“开源”
与之同时,企业去杠杆,除了“节流”、更应该“开源”。也因此,浙商银行的流动性服务正是应用创新思维,开启了公司贷款定制时代,该行“超短贷”、“至臻贷”等短期贷款产品支持客户随借随还,最短只计半天利息。据统计,截至2017年3月末,池化融资平台项下累计发放超短贷1800余亿元。
可以说,浙商银行在金融助力“去杠杆”实践中另辟蹊径,聚焦企业流动性管理领域,探索出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已初见成效,是国家去杠杆、降成本宏观政策在微观层面的实践,也是浙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践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
经济新旧动力转化仍需要较长时间,“去杠杆”仍然是一项时间跨度较长的系统性工程,在这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勇于担当,既要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又要充分认识到实体企业“去杠杆”过程中蕴藏着巨大创新空间,积极创新直接、间接融资服务,结合“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提升资金、资产的使用效率,切实帮助实体企业“去杠杆”。(浙商银行于5月11日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