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学杂志
《光明日报》直属期刊《留学》杂志社,是隶属38家中央新闻单位之一的国家级期刊。拥有半月刊杂志/两微/光明留学网及流媒体全矩阵,着眼于泛留学领域,洞见留学行业发展,深度报道国际教育领域资讯,助力BC端产教创融合。《留学》看世界,开视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⑨ | ... ·  2 天前  
江苏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⑨ | ... ·  2 天前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字节大模型团队架构调整 ·  2 天前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字节大模型团队架构调整 ·  2 天前  
三易菌  ·  DeepSeek给的压力太大,前国产大模型之 ... ·  3 天前  
三易菌  ·  DeepSeek给的压力太大,前国产大模型之 ... ·  3 天前  
资质体系认证中心  ·  【重要通知】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运行 ... ·  3 天前  
资质体系认证中心  ·  【重要通知】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运行 ... ·  3 天前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  3 天前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学杂志

麦肯锡最新预测:50%工作被AI取代?时间窗口只剩6年

留学杂志  · 公众号  · 互联网短视频 科技自媒体  · 2024-10-27 08: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来职业前景和技能培训的影响。文章指出,AI的应用正在改变就业市场的格局,未来职业需要的技能将发生变化。报告强调跨学科技能的重要性,并将工作技能分为五大类。此外,文章还讨论了AI的发展维度,包括计算智能、感知智能、理解智能和自我行动智能。最后,文章提醒家长和教育者不断更新认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AI正在改变就业市场的格局,许多职业将被自动化取代。技术技能和社会情感技能将成为未来职业成功的关键。

关键观点2: 未来职业需要的技能变化

未来职业需要的技能将发生变化,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技术技能和社会情感技能的结合将成为未来职业的趋势。

关键观点3: 工作技能的五大分类

麦肯锡将工作技能分为五大类:技术技能、社会和情感技能、体力和手动技能、高级认知技能、基本认知技能。这些技能在就业市场中都具有重要性。

关键观点4: AI的发展维度

AI的发展包括计算智能、感知智能、理解智能和自我行动智能四个维度。从弱智能到强智能的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键观点5: 教育策略的调整

家长和教育者需要不断更新认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趋势。培养孩子们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注重技术技能和社会情感技能的结合。


正文

本文来源:公众号“谷雨星球”

l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


如果说今年最热的话题一定是AI,就连诺贝尔奖都「蹭」上了AI的热度,物理奖和化学奖都颁发给了与AI相关的研究。


难怪有人评论说: 这年头不跟AI+挂上点钩,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身在21世纪。


身为业内第一批关注AI的教育自媒体,早在几年前就写过好几位科技大佬,当时他们就说投资投的是未来十年世界的模样,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将发生范式转移。


仅仅几年后,AI的应用就让人瞠目结舌。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


在2030年至2060年间将会有50%的现有职业被AI取代,中点为2045年,而且与之前的估计相比,加速了大约十年。


那么,在被联合国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当下, 我们的孩子,到底还能做什么工作呢?



01

生成式AI取代了谁?


不久前,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工作的新未来》的报告。


该报告聚焦于在AI带来生产力变革的当下,对哪些工种产生更大的影响,又有哪些职业会更有竞争力,甚至出现人才短缺呢?哪些技能会更受欢迎,哪些技能又几乎完全不需要了呢?


该报告关注的2030年以后,正好得以一窥孩子们未来就业环境的究竟,从而来倒推孩子们的培养路径。


报告显示,到了2030年, 欧洲27%的岗位和美国30%的岗位将会被生成式AI所取代 ,影响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深远。跟2017年的报告比起来,职业转型加速了约十年,将彻底影响一代人的职业黄金期。


投资银行高盛的报告也显示,全球劳动力市场可能即将出现重大颠覆, AI会影响相当于3亿份全职工作的工作量。 在美国和欧洲,三分之二的工作岗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动化。


从产业端口来看,遭受最大冲击的是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 而在热门金融领域里,对人才的需求也会经历重大变革: 「随着数字化平台的兴起,对懂STEM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增加。」


早在2016年,花旗集团就发表过类似的预测报告,其预测在2015年至2025年间,30%的银行业职位会消失,主要是零售业务自动化程度提升造成的。摩根大通则表示,公司需要招募更多的技术员工。



哪怕是那些不怎么被影响的产业如医疗健康领域,内部岗位需求也有所变化,比如医疗领域里增长的是专业研究人员、医生和提供情绪价值的护工们,而办公室支持岗位则会迅速下降。


有挑战,自然也是机遇。


新技术带来了新岗位的增长,大约有700多万的新岗位需求被释放。到底哪些职业更有前景呢?研究显示,科技进步创新和对生物技术的前沿研究推动了两类工作需求的显著增长:


其一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高科技产业,其二就是与生物相关的医疗保健和其他高技能领域的工作。


这跟我们的体感也是相似的,计算机、数学、生物等是现在最火的三大类学科,而相对重复性的行政管理、客服、公共服务、艺术管理、教育管理等等大多会被取代,这些工作由生成式AI来处理,效率更高。


不难发现,不被取代的工作大多是硬核技术类,而文科生所对口的工作则很危险。


这也正好验证了前段时间很火热的话题:文科无用论越演越烈。那么, 理科生就高枕无忧了,文科生就此没落了吗?



02

五种技能的分类


与其说文科没用了,不如说现有学科分类是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求,而在AI时代里,文理科的分类已经是职场所需要的技能,已经从单一学科变成基于人为中心的「跨学科」了。


就像麦肯锡提到的那样: 在未来的职场格局里,无数工作岗位将被重新定义和分配。


跳出学科的范畴,从就业端来看,麦肯锡将工作技能分为了五大类,每一个工种都会涉及到这五个技能,不管读什么学科,只要具备了相应的技能,在AI时代就可以「畅通无阻」。


技能一:技术技能


该技能涉及高级数据分析和数学、IT、编程、科研开发、工程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TEM能力。


需求大幅增长,尤其是在AI时代,任何工种都需要有懂行的技术人才来维系智能系统,且会需要更多人才推动技术进步。


根据在美国读大学的朋友告诉我, 不管读什么学科的同学,如电影,艺术,哲学,还是商科等,基本都会修读一门编程,就跟刚开始有电脑一样要会打字一样,这已经成为了刚需。



技能二:社会和情感技能


该技能涉及适应力、持续学习、高级沟通与谈判、创业精神和主动性、 人际交往技能和同理心 、领导和管理、教学和培训。


如果说技术技能是「理科技能」,那么该技能就是所谓的「文科技能」,也是「新宠」技能。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麦肯锡报告也给出了答案: 人工智能时代,人需要更像人,人更需要展现人际同理心和领导能力。 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些技能都显得尤为关键,比如当AI医生已经能给出基本诊断时,甚至能超过大部分初级医生时, 那么人类医生不仅需要医疗技术,还需要能够理解和关怀患者的情感需求。


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曾经发出过警告:当机器人接管工作后,数量庞大的银行员工将失业,尤其是「银行里那些像算盘一样工作的会计师们,在银行里,有些人像机器人一样从事机械性的工作,以后我们会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行动。」


而这个技能是需要长期浸润从小培养,却也是许多看重短期快速结果的鸡娃家长常常会忽视的。



技能三:体力和手动技能


该技能涉及工艺和技术技能、精细操作技能、一般设备操作和导航、一般设备维修和机械技能、粗略操作技能和力量、检查和监控。


该技能需求基于稳定。 一方面机器人仍难以模仿人类的精细手工动作 ,尤其是在涉及到微小物体时候,仍需要时间突破。但是 另一方面,大型生产的自动化将会减少这部分的需求。


技能四:高级认知技能


该技能涉及高级读写技能、复杂信息处理与解释、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决策、项目管理、定量和统计技能。


这部分技能有所复杂, 简单来说,创造力的需求依然在高位,预计将增加12%。 未来需要更多的创意人才。但是对于那些撰写、分析、文字处理等高级技能工作的需求将减少。


而这也是对于大部分人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化,如果没有发展出技能一和技能二, 那么大批坐办公室的「白领」将失业,现在看似稳定的工作也将会被AI取代。



技能五:基本认知技能


这项技能涉及基本数据输入和处理、基本沟通技能。毋庸置疑,该技能将迅速减少,被AI所取代。如曾经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报表处理,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由AI自动完成。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未来的人才将需要结合先进的技术技能和强大的社交和情感能力。


简而言之,预计到2030年,想成为职业的香饽饽,要不就成为技术人才,要不就是有着高阶认知和社会情感功能。


别小瞧了后者,麦肯锡数据显示,大约40%的高管们说缺乏软性技能的员工成为他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03

人工智能的四个维度


为什么AI的影响这么大呢?


国际货币组织IMF的一项报告显示,全球近40%的就业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而从历史上看,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往往会影响常规性任务, 但人工智能有所不同的一点是,它能够影响高技能工作。


换句话说,就是拼了命考上大学换了个学历想去从事的「白领工作」。


高盛的《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大规模影响》就提到: 在美国,文职工作中可以自动化的任务比例最高,为46%,其次是法律工作,为44%,建筑和工程中的任务为37%。生命、物理和社会科学领域紧随其后,为36%,商业和金融业务以35%位居前五。


IMF也提到,在发达经济体,大约60%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而在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受到人工智能影响的工作岗位预计分别占40%和26%。



在受影响的工作岗位中,有一半是被取代,但约有一半可能受益于人工智能集成,从而提高生产力。制约因素有两类,一类是年龄影响: 越年轻的劳动者越有可能利用AI的相关机会 ,一类则是收入影响 :越是高收入人群越有机会利用AI。


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全球职业发展平台LinkedIn在《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里给出了一个解释: AI就是人类思维的容器。


这几十年来在四个维度不断发展:计算智能、感知智能、理解智能、自我行动智能。而从弱智能到强智能,将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教育最难的事情,就是旧的上一代去教未来的下一代。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里,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代沟,可能是马里亚纳海沟。我曾经听一个05后聊到,两三岁还没用过电子产品的人类, 百年后就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史前人类」,我笑着说这不就是指的是我们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对于新世代来说,线下物理世界和线上虚拟世界早已经是密不可分、同样重要的栖息之地,甚至线上比线下世界更加重要。 而AI也是线上世界里最为重要的存在。


对于父母来说,不断革新自己的认知越来越重要,哪怕面对AI的冲击,既要调整现有教育的策略,也要不过度焦虑孩子被落下,就像LinkedIn在报告里写的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一样:


至今为此,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跟我们在赛道里抢工作的主体,而是一种能为之所用的能力。




来源: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

编辑: 李嘉祺
刘洁
终审:姜乃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字节大模型团队架构调整
2 天前
互联网坊间八卦  ·  字节大模型团队架构调整
2 天前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3 天前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3 天前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小编的朋友圈被曝光了,竟然是这样的!
7 年前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她夸口干“别人干不了的事”,谁给她的底气?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