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NU生物学社
北师大生物学社的前身是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院士与李仲来教授创立的“观鸟社”。我们以“好奇无处不在,生物无可替代”作为口号,以 “发现生物之美,唤起生命之爱”为理念。我们宣传生动、有趣、实用的生物知识,呼吁大家关注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NU生物学社

京师飞鸟集丨2024校园鸟类观察笔记(下)

BNU生物学社  · 公众号  ·  · 2025-02-02 10:00

正文

BNU生物学社 设为星标,即时关注最新内容

好奇无处不在

生物无可替代


飛鳥集



Birding

Diary

2024

VOLUME


聆听校园里



鸟的声音


……

下半年的观察笔记从上半年一条漏掉的记录开始写起,大抵也可以作为一个颇有新意的开篇。就在上半年校园鸟类观察笔记发布当天,一只 远东树莺 的红外照片被冯浩展师兄分享到群里。作为一种在北京城区不甚常见的小莺,看着它顶着棕红色的冠羽在冯师兄的小花园里活跃,便不免想借一个“‘红’运当头”的吉祥话,来开始24年下半年的故事。




北师大的夏天是寂静的。学校的学生基本都离校回了家,炎热的天气也让为数不多的同学大多躲回了宿舍空调房;那些曾在师大停留的鸟也飞走不少,大多去了北方繁殖,只剩下少许留鸟和更少许的夏候鸟还为校园提供一丝生气。好在 夏日的许多鸟都不甚惧人,这倒给了我们更多观察的机会。


生物园在初夏时而可见 家燕 金腰燕 从北边玻璃温室的另一侧飞来,在实验区低空盘飞,离人最近时不足半米,不一会又飞回北侧去。我们因此猜想玻璃温室背面或许有它们的巢址——但这还尚未考证过。实验田旁,为了降温通风,温室大棚的门在夏天总是敞开的,这使得 珠颈斑鸠 总会闷头飞到温室里去。一整个假期,珠颈斑鸠大概造访了温室四五次,于是也总能见到高书闻师兄拿起抄网捕捉斑鸠的有趣图景。

捉斑鸠 高书闻/摄




夏末生物园, 白头鹎 的幼鸟多了起来,它们的头部不像成鸟那样有干净的黑色和白色,顶冠和枕部均为灰褐色,好像只有背上隐隐染着的橄榄绿可以把它们和白头鹎建立些联系。它们常随着亲鸟一同站在荫棚的铁架和树枝上,偶尔飞到在小麦和豚草田里做实验的高书闻师兄身旁抓蚂蚱吃。


白头鹎幼鸟不仅在外形上和成鸟有差别,在鸣声上也有不小的差异。许多观鸟爱好者空耳白头鹎成鸟的鸣声为“守纪律”或“遵守纪律”,幼鸟的叫声相比之下就没这么有逻辑了:它们会发出如东方大苇莺一般的“呱呱”声,有时又在口中咕噜出一串颤音——像时而大哭时而大笑的小孩子。

白头鹎幼鸟 何文博/摄






8月1号,何叔叔傍晚忽然听到 乌鹟 “骂街”一般的叫声。几天以后, 北灰鹟 也回来了。虽然正值盛夏,但是这一笔记录意味着鸟类的南迁已经逐渐拉开帷幕。从这一层物候的意义上讲,今年的“秋天”从八月初便开始了。

北灰鹟宝宝(应该是宝宝) 何文博/摄


秋日的帷幕在夏末展开,生物园整个秋日也也像是夏日的延续。一直到十月份,生物园都仍然是一片绿意盎然——虽然园里也除过草,但猛救中心旁和试验田的荫棚里仍然绿植丛生。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成百上千只蚊子:每次靠近试验田旁,或是蹚进荫棚里,总会白着胳膊进,红着胳膊出。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荫棚,给路过的旅鸟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相对安逸的庇护所。


秋天的观鸟记录,往往是在和行踪隐没的鸟“打游击”。秋天荫棚里常驻了一只 红喉歌鸲 雌鸟,寻找它的过程却十分艰难。这只红喉歌鸲总是按照固定的路线躲开人类的追踪:如果我们在荫棚的小径里,她便躲在暗处那些花盆和凤仙花丛之中;倘若我们再往深处走一些,她又顺着南侧的铁丝网飞到荫棚西边的高草堆里;而当我们折返到高草堆处时,她便又不知道以何种方式钻到哪一处灌丛里去了。


植被繁茂,鸟影难寻,但有时也会带给我们出乎意料的惊喜:董子洲同学在试验田的灌丛里看到了一只看起来有些特殊的“褐柳莺”,最终被确定为 中华短翅蝗莺 ,子洲同学也惊喜到:“感觉它不常见,没想到这么不常见” (笔者注:中华短翅莺的记录在北京城区的记录还是很少的!) ;张谦益师兄在散步时找到了一只呆呆的 绿背姬鹟 ,非常不怕人,许多师大鸟友听闻后便前来观察;何叔叔在高书闻师兄的小麦田里又找到一只 黄胸鹀 ,可见小麦田深受它们喜爱;国庆期间,一只 牛头伯劳 又一次降临师大,一连驻足了四五天,光顾了生物园的一众“景点”——荫棚、试验田、小水坑等,许多在上半年错过牛头伯劳的同学们在这一次弥补了遗憾;有一日我在荫棚打游击时,也看到一只鲜红色的小鸟落在荫棚旁的灌丛中,竟是一只 普通朱雀 雄鸟,前几次在校园目击普通朱雀都是雌鸟,这艳丽的红色也让我大饱眼福。

中华短翅蝗莺 董子洲/摄

呆呆绿背姬鹟 范文博/摄


除了美好的相遇,还有一些相遇是带着遗憾的。


今年秋天记录到的第一只 棕腹啄木鸟 在9月2日,但当我们发现它时,它已经因为鸟撞而永远留在北师大了。除这只 棕腹啄木鸟 外,今年还有 珠颈斑鸠 巨嘴柳莺 黄腰柳莺 红喉歌鸲 等数只鸟类在师大因为鸟撞而受伤或死亡。


9月23日,一只 虎斑地鸫 来到北师大,但也因为不明原因在草坪里睡下。9月26日,我们在生物园也看到一只巨嘴柳莺被流浪猫叼走,救下后按压胸部尝试救助,但它再也没有醒来。

与巨嘴柳莺的最后一面


除了和野生鸟类的故事,我还希望将我们在秋天与一只玄凤鹦鹉的故事记录下来:


故事缘起在9月19日,有同学发现一只逃逸的玄凤鹦鹉,高书闻和冯浩展师兄前去抓捕 (笔者注:去年似乎也有类似的情节呢!) 。在后来由于没有找到原先的主人,我们便将它养在学校里,经过几次辗转,这只玄凤鹦鹉最终在生物园的温室里安定下来。

可爱捏


在之后的日子里,这只玄凤鹦鹉就像是大家的朋友一样,无论是去温室照料植物的同学,还是我去温室给小水坑打水,只要靠近温室,就能听到这只小鹦鹉的呼唤声——随后,走到鸟笼旁,跟它说说话,蹭蹭它的脸颊,好不惬意!有趣的是,不知道是哪位师兄师姐的调教,还是前主人的教学,这只小鹦鹉还会唱《幸福拍手歌》!于是在温室里等待它唱尽可能完整的《拍手歌》片段,也成为了大家的乐趣之一。


但不幸的是,11月20日,冯浩展师兄发现小鹦鹉的腿被咬断了,送去救助中心急救后并未完全康复,最终在几天后不幸去世……


随后的一段时间,每当我走到温室附近,还是会在外面停留片刻,期待可以听到玄凤鹦鹉还在里面唱着歌。






大家都说,今年的冬天是暖冬。


今年冬天许多冬候鸟都没有如期到来,我想,可能也跟暖冬有关。冬季北方气温相对偏高,许多原本需要南下到北京地区越冬的冬候鸟便可以停留在更靠北的地区了;或是原本需要到城区内取暖的鸟类,在今年也可以安然待在气温相对偏低的郊区了。总之,北师大今年的冬天与往年比略显寂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2 天前
星座不求人  ·  十二星座最适合生活在哪座城市
7 年前
十点读书会  ·  多少感情的破裂,是因为我们不会倾听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