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宣布南海神湖海域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工程圆满成功。该试采依托'蓝鲸二号'深海钻井平台,日均产气量达3.5万立方米,创造了可燃冰开采新纪录。这一成果验证了我国在深海能源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为未来商业化开采奠定了基础。同时,试采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未发生甲烷泄漏或地层扰动。此外,可燃冰领域的企业和股票也有相应的发展动态和政策支持。
攻克深海浅层软地层水平井钻探技术难题,采用国际首创的'固态流化+降压联采'工艺,提高开采效率并降低成本。试采过程中环保指标优于国际标准,显示我国在可燃冰开采中重视环境保护。
试采区已探明可燃冰储量达800亿立方米,相当于4.8亿吨石油当量。我国计划于2026年在南海启动首个万吨级产能示范基地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深海科技',强调推动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可燃冰板块逆势上涨。相关上市公司的业务亮点和股票涨幅也值得关注。
3月10日,自然资源部宣布,南海神湖海域第二轮可燃冰试采工程圆满成功。此次试采依托“蓝鲸二号”深海钻井平台,日均产气量达3.5万立方米,连续稳定产气30天,创造了可燃冰开采的新纪录。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我国在深海能源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奠定了基础。
本次试采攻克了深海浅层软地层水平井钻探技术难题,采用国际首创的“固态流化+降压联采”工艺,将开采周期从2017年首轮试采的60天大幅缩短至7天,单井产能提升近4倍。这一技术突破显著提高了开采效率,降低了成本,为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试采过程中,同步开展了海底地质形变监测,结果显示未发生甲烷泄漏或地层扰动,环保指标优于国际标准。这表明我国在可燃冰开采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为全球深海能源开发树立了典范。
目前,试采区已探明可燃冰储量达800亿立方米,相当于4.8亿吨石油当量,展现出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计划于2026年在南海启动首个万吨级产能示范基地建设,并同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技术合作对话,进一步推动可燃冰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3月13日,可燃冰板块逆势上涨,潜能恒信、海默科技等个股涨幅居前,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27亿元。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深海科技”,强调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为可燃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勘探、开采及相关设备制造领域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的布局。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可燃冰概念股及其核心业务亮点:
勘探与开采领域
1. 中海油服(601808)
作为亚洲最大的油田服务商,中海油服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套可燃冰保温保压取样器,并在南海可燃冰试采项目中承担了70%的钻井服务,展现了其在深海能源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2. 潜能恒信(300191)
潜能恒信具备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高端油气工程服务能力,能够精准定位可燃冰的分布及储量,为可燃冰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设备制造领域
1. 杰瑞股份(002353)
杰瑞股份在压裂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研发的可燃冰固态流化开采装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此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持续推动技术创新。
2. 海油工程(600583)
海油工程正在建造全球首艘可燃冰综合勘探船,作为海洋石油工程承包商,其在深海能源开发装备领域具备显著优势。
3. 中集集团(000039)
作为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中集集团在深水半潜式平台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其LNG运输罐技术可转化应用于甲烷储存,为可燃冰的运输和储存提供解决方案。
4. 石化机械(000852)
石化机械入选国家能源深水开发装备创新联合体,为可燃冰勘探和开采提供关键装备支持,助力深海能源开发的技术突破。
5. 海默科技(300084)
海默科技是国内唯一实现压裂泵液力端量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可燃冰勘探设备中标中石油12亿订单,并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深海可燃冰分离装置”,在设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其他相关企业
1. 中国石化(600028)
中国石化在可燃冰领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积极参与深海能源开发的科研与产业化进程。
2. 广州发展(600098)
广州发展在能源领域具备丰富的运营经验,正在探索可燃冰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商业化路径。
3. 泰山石油(000554)
泰山石油在传统油气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布局可燃冰等新兴能源领域,寻求业务多元化发展。
以上信息仅为客观整理,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