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等问题上,并没有男女的真实对立。对女性不公平的本质是社会不公平,无论男女,都是受害者
林语堂曾经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英国乡村的房子,用美国的水电煤气设备,聘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人。”这是百年前上层男性视角的“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但是,那个年代的社会共识,没人关心那是不是中国厨子、法国情人、日本太太的理想生活。
但这至少说明,从百年前开始,日本女性就被认为是做太太最合适的。直到今天,在东亚男性心目中,这种印象恐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给这个印象加上形容词的话,是美丽、优雅、温顺、勤劳,能持家。
我在日本看到和认识的日本女性,也的确符合这个形象。从电车上的上班族,到超市里采买的主妇,大都穿着优雅得体,妆容精致。走路的时候,时常会被骑自行车的妈妈超过,自行车常常是前后各坐一个孩子,车前面筐子里还放着买好的菜。我认识的日本职场女性和学者,能力、视野、敬业精神,也都让人敬佩。可以说日本女性充满了光彩。
但如果看数据,日本女性又是个“看不见”的群体。所以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日本观察的又一对矛盾——光彩照人的女性个体与暗淡无光的女性整体。
2024年4月,东京大学入学式的一个大新闻,就是女生比例终于达到了20%。对此报道,我听得五味杂陈,与东大教授开玩笑说,恭喜日本,超越了阿富汗!
我的一位日本女性朋友,2003年入学东大本科,她说那一年女性比例是18%。当时定下的目标是2020年要达到30%,20年过去了,这一比例只上升了两个百分点。微不足道的变化,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之下,和东大有可比性的世界名校,以理工科著称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女生比例已接近50%,清华大学也达到35%,都显著高于东京大学。
所以,我说日本高于阿富汗,并不只是开玩笑。事实是,只有极端原教旨主义制度性歧视女性的国家,公立大学里女性入学比例会比这个数字低;凡是世俗国家,包括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内,都没有这么夸张的男女不平衡。2023年世界性别平等指数,日本在146个参与排名的国家中排125位(韩国105,中国107),比2022还下降了9位,创历史新低。作为亚洲最发达的G7国家,这一事实令人费解。
全球性别平等排名显示,日本教育排名第47位——之所以没有低得离谱,是因为日本在基础教育阶段(高中之前),男女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相对均等。这个指标对一个发达国家来讲,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到了高等教育层次,日本女性开始遭遇显著的歧视。例如,尽管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就学率几乎无差别,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女性面临的入学难度却显著增加。
这一方面因为大学,特别是名校的招生政策明显偏向男生,另一方面是观念与现实使然,女生自己甘拜下风。
仅以东京大学为例。女生在选择高中的阶段,即使成绩优异,也往往不选择竞争激烈的顶尖高中,这直接影响了她们进入东大的机会。在高中阶段,即便是在有资格考入东大的女生中,选择尝试的比例也远低于男生;因为强大的社会文化因素,优秀的女生会被鼓励选择更接近家庭、看起来更“女性友好”的学科,而非更好的大学。
另一方面,一旦女生选择挑战东大,她们的学术表现一点也不比男生差,至少与男生相当,甚至更好。这凸显出东大女生比例低,问题的根源并非女生的能力,而是教育和社会文化导向。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订阅后可直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