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新人在阿克陶县白山湖公园合影留念。 □新疆日报记者约提克尔·尼加提摄
千盼万盼,喜庆的羊皮鼓声终于穿过了花厅。接亲的人们一路吹吹打打,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人群载歌载舞,越来越近。
“新郎迎亲咯!”葡萄架下响起欢快的喊声。人群涌入,院子里一下子变得格外热闹。羊皮鼓的鼓点也变得更加欢快密集,鼓声传入新娘李文娟耳中,仿佛敲在心上。
隔着薄薄的盖头,李文娟分辨着眼前晃动的身影。“我青梅竹马的郎君何云波,戴着花帽,跳着民族舞蹈来娶我了。”想到这儿,新娘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
5月4日,阿克陶县加马铁力克乡巴格拉村举办了一场民汉婚俗合璧集体婚礼。在几百位乡亲的见证下,阿克陶县9对内地招录优秀高校毕业生(简称内招生)在昆仑山下情定终身。
昆仑山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李文娟和何云波来自四川省。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每年招录一批内地大学毕业生到南疆乡镇工作。李文娟和何云波就是其中的两位。
2015年11月,李文娟来到加马铁力克乡。“她经常一个人入户走访,乡里老老少少都知道有一个能干的女大学生。”乡卫生院医生依丽努尔·阿不都克里木说。
说起这个好姐妹,有一件事让依丽努尔特别感动。
在李文娟包村的巴格拉村,村民古丽尼莎·依斯拉木10年前因为产后抑郁,情绪低落经常自言自语,医院诊断她患了神经方面的疾病,丈夫因此跟她离了婚。村民和亲戚都躲着她,古丽尼莎内心非常痛苦。
李文娟了解到古丽尼莎的情况,将她接到卫生院进行了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古丽尼莎患的其实是焦虑症,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治疗。在李文娟的帮助下,古丽尼莎精神状况越来越好,能跟人正常交流了。
通过这件事,李文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并且被善良热情的巴格拉村村民麦麦提明·阿西木大叔认作“女儿”。2016年7月20日,李文娟成为加马铁力克乡副乡长,分管医疗卫生和教育工作。当年,自治区启动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工程,在她的带领下,全乡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在内11450人的健康体检全部如期完成。
集体婚礼的最高潮,所有人都跳起了民族舞蹈。一位身着霞帔的新娘动作轻盈,旋转的优美身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位24岁的新娘马广梅是2016年的内招生,也是这次集体婚礼上唯一的新疆姑娘,她的家在吉木萨尔县,新郎是来自银川的小伙马福龙。
“我们是在火车上认识的。3年前,我去兰州走亲戚,在火车上提着一个大行李箱,他主动帮忙,当时觉得他很热情、心地好。”马广梅羞涩地说。
“在火车上我们越谈越投机,我就厚着脸皮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慢慢就成了男女朋友啦。”说起这段火车情缘,马福龙一脸幸福。
接下来的2年时间,马福龙多次来女朋友的家乡,了解新疆的情况。因为马广梅,这个宁夏小伙深深爱上了新疆。
2016年,马福龙从宁夏大学毕业,得知招录内招生,“当时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组织部得知我和马广梅的情况,很快补录她到县电信公司工作。感谢组织上对我们的厚爱,让我们有情人终成眷属。请组织放心,我们一定会在阿克陶县扎下根,努力工作。
内招生和村民的故事
当天的集体婚礼上,与其他8对新人不同,河南小伙杜臣莹的妻子赵亚明腹中已有了疆二代。
杜臣莹和赵亚明都是宁夏大学民族学硕士,2015年毕业后,夫妻俩一起来到新疆。2016年11月,两人领了结婚证。
“我是家中独子,当时要来新疆,而且要分配到偏远农村,母亲舍不得。”杜臣莹说。关键时刻,平时严厉的父亲一锤定音:“好男儿志在四方,祖国需要你,怎么能退缩?到了新疆,工作上不要挑肥拣瘦,组织上安排你到哪里,你就去哪里。”
“没来新疆之前,认为新疆荒无人烟。现在看来,其实是自己当时对新疆的了解太少了。来了之后发现昆仑山脚下生机勃勃,是一片开创事业的热土。”杜臣莹笑着说。
“基层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初来乍到,不能光凭一腔书生气干工作。首先要完成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向基层公务员,要把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实事作为宗旨。”谈到自己的工作,杜臣莹颇有体会。
今年3月的一天,他在巴仁乡的包户村民热伊汗古丽·阿不都热依木突发急性阑尾炎,高烧不退。她的丈夫在县城务工,大女儿在乌鲁木齐上学,家里只有15岁的儿子。“接到求助电话,我和村干部连夜把她送到县医院抢救,医生说如果再晚些送来,病人阑尾穿孔,会有生命危险。”
那天夜里12时才回到宿舍,妻子一直没睡,告诉丈夫一个喜讯:她有了一个月身孕。
“当时有种很微妙的感觉,我刚刚参与了一个生命的救援,家中就迎来了一个小生命,这种感觉特别美妙。王震将军曾说过一句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感谢阿克陶这片热土,让我现在两样都有了,我没有理由不留下来尽心工作。”杜臣莹说。
与其他新人的经历不同,29岁的韦明和妻子王敏是在阿克陶县相识、相爱并喜结连理的。他们都是宁夏大学毕业的硕士,“之前完全不认识,到了克州,我才知道学院也同来了一个女孩,是阿克陶县给了我们相遇的机会。”韦明说。
“刚来的时候,我还是个职场‘菜鸟’,是基层的磨练让我一步步成长成熟。”韦明如今是皮拉勒乡副乡长,分管畜牧业和兽医站,还承担了阿克提其村的包村工作。
皮拉勒乡是一个养殖大乡,全乡有117个牧业合作社,畜牧业是全乡的发展根本。
去年,宁夏大学校长何建国带队到皮拉勒乡看望内招生。
“校领导们鼓励我们在阿克陶县安下心、扎下根。母校就是毕业生的后盾,有什么困难只管提。我们也没客气,提出希望农学院能跟皮拉勒乡建立友好帮扶关系,校长当场就拍板同意了。“韦明说。
如今,宁夏大学已经与各合作社建立了业务指导联系,“学校在养殖技术培训、牲畜疾病防控、畜产品开发加工等方面跟乡里开展合作和帮扶。”韦明兴奋地告诉记者。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年轻大学生们为基层老百姓做出一桩桩、一件件实事,锤炼了能力和心境。他们干事业的激情,让集体婚礼的主婚人、克州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龙明姬十分欣慰。
“内招生们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远千里,从繁华地区来到偏远的边疆,到最基层的乡村工作,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大学生们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文化,南疆正需要这样一批批优秀的干部人才扎下根、干事业。“龙明姬说。
龙明姬告诉记者,为了让内招生安心工作,克州党委打出了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三张“牌”。首先从生活上解除内招生的后顾之忧:为其家属提供相应工作岗位,为他们安排单身宿舍,宿舍内家电水暖齐全。其次,针对内招生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等实际问题,安排内招生担任乡村副职,开展导师帮带,帮助他们迈好事业的第一步。同时,基层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勇于任用内招生,为他们搭建发挥作用、施展本领的平台。
克州党委还实行特殊人才特殊对待,多渠道拓宽内招生晋升晋职通道,不设天花板和顶棚,激发了内招大学生干事创业的激情。目前内招生中已有35人和6人分别被提拔到副科、正科级岗位上。
“三张‘王牌’,效果喜人。2015年至今,克州招录了3批共计370名内地大学生,内招生扎根率超过97%,实现了人才留疆。”龙明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