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陈雯洁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所引用的一句话,也是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的初衷。三十多年来,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一直致力于孩子们的民乐教育,从幼儿园中班的小娃娃到历经高考的毕业生,民乐精神扎根于在这里学习、成长的每一个孩子。
作为民乐团的创立者,现年65岁的曹建辉老师至今难忘最初组建民乐团的艰辛。1988年,曹建辉从川沙县少年宫调入杨浦区少年宫,成为一名扬琴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他想方设法招收了一批学生,成立了一支小乐队。之后,得益于当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王永德教授及其他专业教师的支持,曹建辉在杨浦区建立起民乐教育基地,让“工人的孩子们”也有了学习高雅艺术的机会。
短短几年间,民乐团有了长足进步,1991年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学生艺术团民乐二团。自那时起,民乐团便开始在国内乐坛崭露头角,获得广泛认可和欢迎。
如今,从教近40年的曹建辉不仅将爱徒们带上了市级民乐团的队伍,作为杨浦区民乐研究室的导师,他还肩负着对后辈音乐教师的指导带教工作。当年在民乐团学习、成长起来的陈雯洁和谢圆两人,都是曹老师的得意门生,她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回到民乐团工作,成为曹老师的左膀右臂。
谢圆担任乐团的常任指挥,陈雯洁总管乐团的各项事务,曹建辉则站在她们背后,点拨和指导。
曹建辉说,没有她们,就没有现在的少年宫民乐团;两位年轻教师说,没有曹老师,就没有领路人。
在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学习的孩子横跨各个年龄段,不论学业是否繁重、是否有着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们都会准时在每个周六来到这里学习和排练。
民乐团一直以来都采用“金字塔式”的滚动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及演奏水平分为ABCD四个层级
,处于塔尖的A团包含60位正式团员及80位预备团员,以初高中生为主,这支140人的队伍也是主要承担国内外比赛、出访等任务的生力军。
B团同样是综合乐队的编制,多为小学和初中生,排演的曲目以传统的民乐作品为主,在技术难度上比A团稍浅,而他们也是为A团输送人才的梯队“后备军”;C团则是一些单项型小乐队,包括吹管乐队、拉弦乐队、打击乐队等,这使得孩子从个人乐器学习到进入乐团合奏,有了一个过渡过程,逐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D团则以启蒙为主,将零基础的孩子领进民乐的大门。
D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
如今,在西洋乐器盛行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孩子对民乐产生兴趣,也是老师和家长们所关注的事情。
曹建辉老师说:
“每个乐器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每首乐曲中也都有着深厚的内涵,这些故事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爱听‘故事’,这便是民乐教育的优势。”
凭借这样的理念,曹建辉用音乐向孩子们诉说历史的故事、民族的精神。
每一年都有新的孩子来到这里开始自己的民乐之旅,每一年也都有高三的孩子离开民乐团去到更广阔的天地进行发展,但是传承中华文化,传承民乐精神的初衷和信念已经深深烙刻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也将一直带着中华文化的骄傲走下去。
回归乐团任教的陈雯洁和谢圆表示,少年宫就像是个家,曹老师是师长,更像是家长。14年的时间,她们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少年宫度过。对于曹老师,让她们最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就是:
学艺先学做人
。
“青少年的民乐教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孕育民族之情、人格之美的伟大工程。”
为此,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曹建辉老师始终将“自主、自立、自信、自律”这四“自”真言贯穿在在民乐教育的全过程中,鼓励孩子们主动思考、独立学习、相信自我、持之以恒。
民乐团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拥有成熟的演奏技巧,还有着完善的人格。对他们来说,民乐团就是他们成长起来的地方,他们陪伴着民乐团走遍世界各地,民乐团也见证着他们步步走来的蜕变。
在本周日的星广会上,民乐团的音乐顾问,唢呐演奏家左翼伟和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将登台与孩子们共同演奏,执教50年之久的二胡教育家王永德与爱徒段皑皑同台献演。民乐的精神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与发展,爱上民族乐器,爱上民族文化,是前辈们对孩子们最大的期望。
撰文:王心远、应玥
☞
相关星广会预告
☜
1月21日
公益票价:30/40/50元
丝弦华韵 —— 杨浦区少年宫民乐团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票已售罄。
演出当天可通过手机app”阿基米德“以及看看新闻live.kankanews.com收听收看音乐会高清音/视频直播,欢迎收听收看。
走进经典音乐,从星期广播音乐会开始
可添加小星的个人微信(ilovexgh)
在朋友圈看更多音乐会幕后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