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斌教授在题为“老城有机更新的社区营造与魅力再生产”的报告中,分析了旧城更新的五种模式。同时针对城市历史风貌(HUL)保护和修复问题,吕斌教授重点关注了老城区空间的文化经济学价值,特别指出对历史街区尤其不能忽视的就是“情感价值”或“魅力价值”、“归宿感价值”。在社区营造方面,应以实现“魅力再生产”为目标,策略上要注重文化记忆的魅力内涵、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社区的培育、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教授讲授“建城·筑市”
孙一民教授在题为“建城·筑市”的报告中,分析了传统和现代两种都市概念,指出城市设计应当关注公共空间,而最直接的是围合公共空间的界面。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规划可及性、多样性、尺度感、连贯性以及土地的高效利用等5方面内容。此外,孙一民教授还结合具体的体育场馆设计、广州琶洲西区城市设计等方案,讲述构思过程需要考虑的要点。
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阳建强教授讲授“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与更新”
阳建强教授在题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与更新”的报告中,从“保护价值与现实困惑”、“基于价值导向的保护”、“保护更新的实践探索”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历史建筑更新的要点。阳建强教授指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城市保护需要正视历史城市保护状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逐步从“风貌特征导向向价值尺度导向”转变,建立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关联,保持和激发历史城市的活力,走向活态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冯长春主持下半场课程
下半场的“深圳发展·基地解读”课程由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冯长春主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张宇星,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工黄卫东,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阴劼副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课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设计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张宇星讲授“城市榫卯:用双年展激活深圳”
张宇星委员在题为“城市榫卯:用双年展激活深圳”的演讲中,介绍了始于2005年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UABB),指出其定位为一个以城市/城市化为固定主题的综合性展览。2017年的“深双”正是设置在南头古城,其主题“城市共生”强调多重身份多重视角,体现对社会多元性的认同,对时间维度和空间多样性、不定性的认同。而南头古城作为深双主展场全光谱式地展示了城村演变历史的完整空间样本:中外共生,古今共荣。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工黄卫东讲授“公共价值导向的深圳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探索与实践”
黄卫东副院长在题为“公共价值导向的深圳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探索与实践”的演讲中,回顾了深圳城市更新萌芽期、发展期、加速期的发展历程,提出经过30年的探索,城市更新逐步由早期粗放的散点式改造向整体的专门化改造方向转变,由追逐个体利益向实现城市整体和谐发展转变。此外,黄卫东还介绍了福田村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前海的综合技术应用案例等具体项目。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阴劼副教授解析此次竞赛任务书
阴劼副教授则对此次“古街巷·城中村·新都市:深圳市南头古城地区城市更新设计”的竞赛任务书进行了详细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