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GHATALK EP271
当在愤怒的当口是不能去评论愤怒的,因为情绪的爆发会让人失去判断的能力。下半身的酣畅淋漓总会让人忘记上半身的深谋远虑。就算这种爆发的本意看起来是好的,就算这种愤怒的指向大体是正确的。
距南昌长寿寺事件已过去几日。相较于前几天的“全民式”关注,此事也不可避免的同往常那些无论再怎么火热的热点一样,逐渐冷淡下去。此事一出,很多人实实在在的愤怒了!被认为“极度温顺”的佛教徒开始在网络上通过愤怒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是一种转变,是对大众对佛教徒固有认知的一次提醒,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佛弟子的表现形态也随之变化着。这应是一次自由意志的体现,是被认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佛教徒的另一面时代式特征的展现。这种愤怒的表达在某些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开始逐渐摆脱了固有死板教条和观念的束缚,开始真正立足于当前社会,积极开展适宜的方法去关注自身的信仰,去维护佛教应有的权益。
但情绪是否仅仅燃烧在情绪?愤怒的情绪被引导往何方?愤怒是否会朝着愤怒开始时想要的模样进行,还是会走向相反的道路?这同样都值得我们思考。
有人说没必要想那么多,大所数人仅仅是一个看客,最多过过嘴瘾,事情热度过了也就散了。诚然有些人如此,但我们更相信,并且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去关注事件以及事件相关的联带,并切实行动实实在在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愿意去想、愿意去说那么多看似无用的话,哪怕有些时候是自说自话。
不能仅仅只是情绪的宣泄
很多时候敢愤怒是难得的,但我们的愤怒是否仅仅只停留在愤怒?我们的愤怒是否一次又一次的被无辜的消耗?没有上半身理性的引导,我们可能仅仅只是依靠最原始的情感宣泄我们的不满而已,而这种情感式的诉求大多数情况下就像没有秩序的呓语,没有人能真正听得清嘈杂的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而如果掌握话语权的人,也仅仅停留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上,那只不过是一场没有秩序的骚乱而已,只会在众人的情绪宣泄完之后,一切又烟消云散。没有了情绪也就没有了行进的力量,一切又回归到平静,众人仍然过着群氓般的生活,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趴在地上继续活着,等待着下一次情绪的鼓动。
不能斥之于无理性的暴力
有时候,愤怒被引向极致——暴力。关于此次事件,更多的虽然只是停留在网络上的诅咒,但仍有人呐喊要“大开杀戒”,要斥之暴力的手段,并用经典来为自己的行动塑造理论的正确性。我们并不无意、也不愿让佛教徒成为“软柿子”,但暴力很多时候只是情绪失控时宣泄的一个出口而已,它只会让事情失控,让暴力的人群遭到更多本应避免的麻烦。暴力从来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暴力总会被更大的暴力压制。
那么可能有人会说了,那我们就成为终极的暴力。如果这样的话,佛教与它教相比最可贵的气质就因此而遗憾的丢失了,并且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纯粹的、没有理性的群暴只会引发更大的暴力。在这里并不是说完全放弃武力的捍卫,只是当暴力仅仅是暴力,为了暴力而暴力,当一群人开始暴力的不允许别人的异议甚至沉默,那这种暴力本身就是最大的恶。
不能只是漫谈而不行动
有时候,愤怒是否应该被暂时控制住?我们的愤怒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他们知道事件的存在,知道不公的存在,知道一群人的存在。当存在成为已知,那么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应有的诉求则是重要的。
可喜的是在此次事件中,很多人已经开始引导和呼吁大众积极应对,开始关注事件背后的内容,开始关注乡村小庙,开始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小庙的生存是较艰难的,他们不仅要与不作为甚至腐败的某些权力机关周旋,也还要跟周围的流氓、恶霸斗争。
当很多人说小庙的师父没修行的时候,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一个寺院、一个僧人需要在人间存活这一事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要求作为教法弘扬者的出家人宗教素养和道德素养高超的时候,却对同样作为一个世间人的出家人的生活方面鲜有问津。我们可以反省一下自己,如今我们在这里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正义感,但是烧香拜佛时是否还是想不远千里去大寺院呢?听经闻法还是要找那些“有名气”、“有头衔”的法师呢?
大家的愤怒不应该是在网上的恶语诅咒和斥之暴力的野蛮;大家的正义感更不应仅是键盘上的护法安僧,我们更应该把情绪转化为对事情的关注。开始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护持那些鲜有人问津的道场,开始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加强对不公事件的关注,加强对应有权益的维护;开始为维护自己的信仰、维护佛教在这个时代的权益而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
我们应当有情绪,但我们不应该仅仅只有情绪;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但绝不能通过释放荷尔蒙冲动的暴力。我们应当坚韧而持续的为三宝事努力奋斗,而不是三分钟的热度;我们应当坚定而有信心的为我们的底线和信仰而坚守,而不是成为狂乱的恶魔。
图片来自网络
- 近 期 回 顾 -
还俗的方丈
天朝发生的一件奇闻
呔,请出示你的蝶姐!
不寄托虚拟,好好面对现实
找不二
-
投投稿
-
字太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