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智合研究院 刘元坤
来源 | Law360 Pulse
到美国顶尖大学拿一个法律学位,曾被许多中国学生视作进入美国大型律所工作的门票。
时过境迁,随着美国律所持续缩减在华业务,想要进入美国律所成为律师的中国学生们,面临着愈发黯淡的前景和不确定的未来。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业愈发艰难。
虽然这受到美国H-1B签证数量和抽签的影响,但在过去,
即使没有获得签证,留学生也可以寻求美国律所在香港、北京或上海等亚洲办事处工作的机会。
(编者注:H-1B签证是美国的一种非移民工作签证,由于申请人数众多,通常需要通过抽签来决定哪些申请人能够获得签证。)
然而,最近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哀叹,随着美国律所的撤退,
到亚洲办事处工作的机会也正在减少。
2021年,凌云(音)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他感觉“风向正在转变”。
由于个人原因,凌云希望留在美国。尽管他积极努力,重点专攻亚洲资本市场业务,
但律所还是在他拿不到签证后让他离开。
“我觉得我们是‘最后一代’。”
凌云解释道,在美国学法的中国留学生一般会从事资本市场和兼并收购领域的工作,因为回国后这些领域的需求很旺盛。但是
随着国内市场的萎缩,这些道路已经行不通了。
经过漫长寻找,18个月后,凌云终于在一家生物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但那是因为他不久后可以获得美国的永久居留权,所以才可以继续留在美国,这在他寻找下一份工作时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余地。凌云也清楚,“如果一个人没有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条件,而且还得不到H-1B签证,那一定寸步难行。”
另一位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的徐迪明(音)面临着类似的窘境,
由于未能抽中H-1B签证,律所终止了与她的雇佣关系。
“签证结果出来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人力资源部的电话”徐迪明回忆道。“他们说真的很抱歉,但你必须离开,因为
无论是伦敦、香港还是新加坡,任何一个海外办事处今年都没有空缺。
”
这并不完全出乎意料,徐迪明早就注意到,她的工作量比早她一两年毕业的同龄人更少。
尽管试图通过CPT延长在美国的逗留时间,但她在美国找工作遇到了困难后还是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她面临着来自中国顶尖毕业生的激烈竞争,以及美国律所的裁员压力。
(编者注:CPT即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课程实践培训。这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的机会,可简单理解为给留学生的实习许可。)
最终,徐迪明在亚特兰大的一家中型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公司为她提供了额外的H-1B签证抽签机会赞助。尽管有雇主的支持,徐迪明还是没有在抽签中被选中,这让她不得不依赖CPT来维持就业状态。明年,她需要再次说服雇主为她提供赞助。
H-1B的不确定性给她造成很大压力,因为她需要证明自己值得被赞助。徐迪明说:“我实际上是在给公司增加开支成本,因此我也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有足够的价值,为公司赚更多的钱,这样他们才不会切断我的经济来源。”
去年年中以来,美国律所一直不断缩减在华规模,尽管这些律所重申会继续在市场上保持活跃,但是负责亚洲律师职位的肯尼(Kinney)指出,许多美国律所在中国的招聘停滞不前。肯尼介绍道,“对于那些在美国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回亚洲发展的中国学生来说,这种情况非常糟糕。”
肯尼分享了一个常春藤联盟法学院毕业生的故事。这位毕业生
接受了香港一家顶尖律所非律师职位的低薪offer
,结果
三个月后因为没有足够多的业务而被裁员。
幸运的是这位毕业生设法回到了她之前在纽约工作过的律所。但是这样的经历很容易影响她在Big Law的职业生涯。
“当前阶段,任何将职业轨迹转移到亚洲的行动,我们都非常谨慎。”Kinney 补充说,“美国市场的律师招聘活动仍然活跃。”
在凌云看来,即使在美国的就业市场,
那些想方设法留下来的中国学生仍然很难与更资深的律师竞争工作机会
,因为当他们的OPT到期时,他们通常只有一年或两年的工作经验。
(编者注:OPT是一项允许国际学生在美国从事与学习相关领域的临时工作的计划,通常为期12个月。拥有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学位的学生可以申请24个月的延期,即STEM OPT。)
徐迪明在美国的工作历程也历经坎坷。为了保住工作,她不得不多次调整自己的业务领域,
从一家大型律所的交易律师过渡到一家小型律所的出庭律师,现在她又到目前供职的律所干起了劳动和就业诉讼。
考虑到当前环境的挑战,凌云和徐迪明都建议留美的中国法学生保持开放心态,准备好适应不同的角色和领域。
“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也可以考虑非正式、非传统的求职方式。”徐迪明建议道,“要用开放的心态结识新的人,并且在发现新的职业机会时,随时准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职业情况。”
杜克大学法学院负责国际研究的副院长奥列格·科别列夫(Oleg Kobelev)和贾布里娜·罗宾逊(Jabrina Robinson)也注意到,美国雇主越来越不愿意将拿不到H-1B签证的留学生安置到海外办公室。
科别列夫和罗宾逊表示,尽管中国法律市场放缓,但中国留学生仍旧持续表现出在美国一流大学攻读法律的兴趣。这些学生认为获得跨境经验将使他们与众不同,尤其是在竞争激烈、机会有限的市场中。
科别列夫解释说:“过去10年里,中国律所在跨境业务方面变得更加成熟,这一趋势增加了他们对具有跨境经验律师的需求。”
考虑到法律市场的周期性,
罗宾逊建议法律专业的学生探索不同的兴趣领域,并保持灵活,而不是仅仅追求趋势或所谓的热门领域。
科别列夫说:“在法学院,没有什么课程能决定你是否有工作。”相反,他
建议学生要展示更广泛的法律知识和兴趣。
科比洛夫和罗宾逊还强调了建立专业网络和关系的重要性,这不仅对获得首份工作至关重要,也对长期职业成功和发展客户同样至关重要。
此外,他们鼓励对中国感兴趣的学生拓宽视野,
除了美国和中国的律所,还可以考虑其他地区的律所
,比如欧洲或南美,或者其他国际律所。
“我认为拥有美国法律学位还是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罗宾逊重申,“这份全球认可的证书肯定会帮助学生在市场上更加脱颖而出。”
▌
本文
编译自Law360 Pulse文章《年轻的中国律师在BigLaw求职中面临新的障碍》(Young Chinese Attys Face New Hurdles In BigLaw Job Chase),作者Xiumei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