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直以来实行的“精英民主”对目前的中国来说,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然而时过境迁,却不可行。作为待转型的后发民主国家,我们的优势是有全世界近一百多个国家的民主转型与发展的经验可供吸收、教训可供参考;劣势则是,我们却不知道从何迈步,是从230年前开始?让一部分精英们先民主起来,还是一步到位,实行目前通行于世界各地的全民普选的制度?
从对民主政治与中国国情的了解,我本人是倾向于“精英民主”的,别说中国这种发展水平,就是欧美、澳大利亚,都有相当数量的普通民众对政治毫无兴趣,几乎从来不想也不去投票。可问题在于这些不想也不去投票的草根实际上是拥有投票等民主权利的。你试一下剥夺他们的投票权,告诉他们现在由目前这些精英代表他们玩民主,他们肯定会暴动,会推翻这样的民主制度。
但两百年前的美国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民智没有完全开化,这两个原因造成了“精英民主”长期存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问题是,中国目前却没有这个条件了,我们也许在思想与智力上(由于种种客观与人为的原因)确实比西方落后了一些,但民智已开——而且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上,世界是平的,我们与美国人处在同一个时代,拥有了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媒体,还有微博等社交网络。目前你敢对拥有了这些技术的草根们说,你们稍安勿躁,让我们先“精英民主”一阵,精英们玩熟了,你们再上吧。
这当然不可行。正如我早就预言过,一旦真有人打出“党内民主”的牌子并开始实施,就是把党同人民(约13亿非党群众)公开对立起来。民众一定会问:你们是230年前美国那一小撮拥有财产的白种男人吗?
民主既然是个好东西,怎么能由权贵和精英率先享用呢?这完全不符合中国人朴素的想法。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唯一可以和民主沾边的“基层选举”开展这么多年却没有人去羡慕嫉妒恨,因为,基层民众除了那个选举,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精英们相提并论。
现实中国已经错过了实行“精英民主”的最好机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最佳时机,当时普通民众对执政者与社会精英还存有基本的信任,ICT也没有发达到在信息接受与智识上完全模糊了精英与屌丝的界限。那么,怎么办?
我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网络民主”代替“精英民主”。如果说美国的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站提升了美国的民主质量,那么,中国的互联网则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与作用:一个开放的言论平台,hold住社会道德底线,激起了民众对民主与自由的热情与追求,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西方走了上百年的启蒙之路……过去几年中国政府与网民在互联网上的互动,也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是否能够发扬这一特色,充分发掘与发挥互联网的在中国转型与民主化中更大的作用?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2012年11月26日美国大选日
)
上面我推荐的东西你们觉得不好,那么,我推荐下面这些吧,你们一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