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
之所以将价格洼地与价值洼地混为一谈,其实是对机会成本概念的误解,也就是缺乏为机会买单的意识。
好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能预估到明显收益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必然是很多人追逐的,进而导致机会的入手成本的增加。
而无人问津的机会,入手成本必然相对更低,但是这种机会大概率没有前一种收益高。
少数大神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或者提前布局,让自己的机会成本比较低,但毕竟这样的人是少数。所以,大家都能看的出来的机会,它的成本一定是高企的。
就像今年的深圳湾,虽然依然能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但是在去年整体暴涨之后,入手成本急剧增加,这就是你要为机会付出的成本。
理解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就明白你多花的钱就是买了更高的收益概率。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理由。
你最关注的不应该只是价格,更关键的反而是价值。
价值被低估的原因
但是,现实中太多有价值的机会被低估了,
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一个片区的真实价值。
在建成区,表面破败的景象掩盖了其内在价值,人们的视觉惯性否定了这个片区的价值;在未建成区,未被缺乏想象力的大多数人发现和理解,认为其不如现有建成区有价值。
所谓没意识到的价值洼地,无非以上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容易被人忽视,后一种情况容易被人畏惧,畏惧成为鬼城和接盘侠。
另一种被低估的原因是缺乏对资讯的灵敏度。
很多利好讯息会提前从各种细节中体现出来,或者干脆就是有人可以提前知晓这种讯息,像学位变更、旧改立项或地铁规划等。但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提前发现这种利好讯息,导致机会就是这样像细沙从指尖一点点地流失了。
预期与落地
价值洼地与价格洼地关系图
由上图可以看到,市面上的机会有很多,但所有的机会都会最终纠缠于两点,
一个是前景的预期大小,一个是落地性是否足够。
如果单论预期大的的情况,旧改能让人一夜暴富,新区建设能让一个片区麻雀变凤凰。前者像大冲村(城中村旧改)造就了大批富豪, 华富村(旧住宅棚改)也让房价一夜跳涨接近一倍;后者像浦东新区,让一片荒芜变成了华东最著名的金融城。
再来看落地性,旧改的时间周期太长,新区极容易成为无人烟的鬼城。前者像大冲村,从94年立项到17-18年才开始拿到房子,苦等了14年,甚至深圳还有更多旧改项目一直搁浅;后者像著名的鄂尔多斯,还有我们附近的大亚湾,盲目的城市化造成了一片片无人接盘的鬼城。这些都是落地性不够导致的失败案例,我们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兼顾预期和落地性的标的物。
旧改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很难去预判,因此略过不谈。而预判新区是相对容易和有迹可循的,所以楼癫更愿意去研究这种可以抓的到摸得着的机会。
好的新区投资机会,就是在未来预期和现实不完善之间的一个折中点,即有未来前景,又能控制未来成为鬼城的风险。
这种地方会有什么特点呢?
比如,离市中心通勤时间上足够近,能足够地接受现有市中心产业和人流辐射,以确保风险。同时又具备大片的空白用地,供发展使用,政策支持也很到位,能让你看到未来的想象空间。
洼地手稿式操作图
市场是分化的,对于不同的标的物,也应该区别对待。
参照上面的操作图,
右边只属于价格洼地的部分,未来大概率还是洼地。
比如市中心的老破旧和非核心片区的次新盘,刚需上车还可以,但投资的前景会比较堪忧。以布吉的刚需盘桂芳园62平米的两房为例,两年前的价格是240,到现在价格大约270。这种买了两年没怎么涨的例子,在龙岗刚需盘中并不鲜见。
对于价值洼地和价格洼地的重合区,由于还比较前期,价格没有起来,不过也承担了比较大的风险,适合对自身比较有信心有实力走长线的投资客来提前布局。
而对于左边价格已经起来,但是比较明确的价值洼地,可以追高,但是也承担了泡沫炒作的风险。
毕竟是鱼尾巴,一定要考量自身的实力。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多是处在比较前期和明确预期之间的机会,只要锻炼自己的眼光,冷静审视,就能大概率把握这种机会。按照深圳的体量和土地的困境,关外核心大概率会吸纳关内外溢的人群和产业,最终发展成类似于东京的多中心多节点布局形式。所以,
关外的核心是兼顾投资前景和落地性强的最佳选项之一。
在深圳,价值洼地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 距离市中心通勤半小时左右(与市中心足够的区域联动,受市中心充分辐射)
2. 区域有空白建设面积3 平方公里以上(太小不足以形成规模,参照后海总部基地5平方公里)
3. 并且要兼具政策支持(规划的核心区域或者深圳18个重点建设片区)
所以,想想深圳到关内半小时内,空白用地,目前大片工地的地方,在哪里?
按未来五年来算,无非光明、大运、北站、前海、宝中、沙井这几个选择。
投资机会也是有阶梯的,在满足价值洼地的条件下,同时满足相对周边5公里范围内同档次楼盘价格低20%-30%的话,那么就是传说中的兼具价值洼地+价格洼地的第一投资机会了。
深圳经过15-17年的涨幅以后,想找到一个纯粹的低于片区均价的洼地是不存在的,只能找同档次定位的区域来对比价格,如果能比同档次楼盘价格低20%-30%,就属于价格洼地。
那么第一投资机会也就只有前海(高品质楼盘对标后海)和大运(对标城市主中心)。
而没有价格优势的价值洼地就是第二投资机会,也就是北站(价格媲美福田) 宝中(价格已经媲美南山) 和沙井(刚需盘对标西乡)。
光明由于开发周期超过5年,甚至8-10年,暂不评估。
很多人以为价格洼地就是价值洼地,其实价格洼地很多时候并不值得投资,但太多人常常因为价格便宜而蒙蔽了双眼,导致选筹的时候做了很多误判。
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人关注的只是结果,而不去思考底层逻辑,相反这种思考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
不过最有价值的思维,反而是经常被忽视的,也像极了价值洼地。懒得思考,永远都不懂,想通了,就真的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