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热点还是不少的,比如万科债券上午跌到停牌、下午又涨到停牌,比如半导体的小作文导致芯片板块今天又一度起飞,比如下午临近收盘交易所回购价格突然飙升到了7.77%,比如某地传出一份监管总局对某农商行买债的约谈通知书,等等。
我们后半部分简单聊下,先说个重要的报告,那就是下午刚刚披露的《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全文一共64页,但有一半都是理财子供稿的宣传稿,真正的营养不多,我帮大家总结个9条,看完就差不多了。
直接开始。
1、2024年末规模定格在29.95万亿。
之前咱们写过《29.99万亿的理财》,这个数据是一家卖方公众号里提的,我其实看完查了半天的数据源,都没找到这个29.99万亿,所以当时应该是线性外推的,准确数字是29.95万亿,离30万亿还差500亿。
而公募24年11月末规模是31.99万亿,两者差距大概在2万亿左右。但实际这个比较也没意义:
一方面,因为公募的31.99万亿,没算私募专户、没算社保和养老受托资金等,实际公募管理的规模,还是远超银行理财的;
另一方面,因为理财几乎没法面向机构客户(除了企业可以),规模几乎都是个人客户的,实际个人买理财的规模,还是远超公募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M3iataibdxAicHVpCEps9kjUibSBzKUO2lAolmudBT6NAgxIFK3udq4vhfqibQiapDKd0Kc1uBhZvvfvR4h6hYrwm1g/640?wx_fmt=png&from=appmsg)
2、增速很快,2024是理财大年。
上面这个29.95万亿,更重要的,是其对应的增速——2024年全年理财规模增幅是11.75%,所以2024,得益于债券牛市,算是理财的大年。
进一步看,不算那些银行母体发行的理财,30家左右的理财子公司的规模是26.31万亿,全年增速是17%,换句话说,应该有一半的理财子公司,全年规模增速在20%以上,成为债券市场最重要的买盘之一。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M3iataibdxAicHVpCEps9kjUibSBzKUO2lApIk4Wia8fUkwukgbDmtNq6ZJGtG6fDckOLEauePnB0v5dze10Qic7Dcg/640?wx_fmt=png&from=appmsg)
3、全靠固收理财撑起一片天。
到24年末,固收产品规模是29.15万亿,占比97.33%,较年初增加 0.99%;混合类产品规模0.73万亿,占比2.44%,较年初减少0.77%;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合计才700亿,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固收产品,也包括了一部分可以投20%以内权益的固收+理财,但大部分策略,还是纯债类的。
可以看到,虽然监管持续强调鼓励理财入(股)市,但理财的困境在于,不管是在渠道,还是在机构内部,含权理财的生存空间,都在被固收类理财压迫,导致规模持续下滑。
换句话说,从整体规模来看,理财不仅没法加大入市力度,其实还是权益市场的净卖出主体。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M3iataibdxAicHVpCEps9kjUibSBzKUO2lAKrgFxbZZ2IMg68YgZ2Cwib2kMP9Gfs2dp3f7CLLvWv6AINib5FrE47Og/640?wx_fmt=png&from=appmsg)
4、实际投资于股市的,估计不会超过1万亿。
下图,是30万亿理财的投向分布,投向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是2.6%,也就是合计7800亿左右。
而我们回去找2023年末的数据,当时银行理财投资权益类资产的占比是2.86%,规模在8300亿左右。
也就是,从比例来看,环比下行0.26%,从规模来看,下降500亿。
当然,这里比较混淆的是,权益类资产和公募基金的区分标准,不确定权益类公募放在哪一个科目。
但趋势基本还是反映在数据里面的,并且7800亿其实预计都是高估的,因为权益类资产,预计还包括了股权、reits、优先股等,特别是优先股,预计占了大头。实际投向二级市场股票或者权益基金的,应该还得打个折。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M3iataibdxAicHVpCEps9kjUibSBzKUO2lAkuOB5RFvkXRleWdQrwfXBRMzBibefoTBAcYYH18KV26rsF8JOnF1cnw/640?wx_fmt=png&from=appmsg)
我曾经在文章中看到过一个吹牛逼的案例,说某大行理财子的负责人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抽出2000亿,把自己母行的流通盘收拾起来(当然,前文的逻辑是,如果母行保持高分红,那么理财子买债券,不如买自家的股票,直接控盘,控制股价波动率,然后吃分红)...逻辑没错,但,这些数据真是吹牛不上税,任何一家理财子,即使把固收+理财的权益仓位打满,我也不认为凑得出2000亿的钱。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M3iataibdxAicHVpCEps9kjUibSBzKUO2lAiciaO1Y0gKFiafwibWplYI0p2KrNJn1KjM11cWOObtaWLbibfXJ8skPN0xw/640?wx_fmt=png&from=appmsg)
5、现金类理财大幅下滑,背后是动量营销的影子。
24年末,现金理财规模7.3万亿,占开放式理财的规模减少10.15%。
所谓的现金类理财,就是类似货币基金的,摊余成本法计价的宝宝类产品,披露的是7日年化收益率。
而24年,之所以比例大降,是因为摊余成本法计价的产品,随着资产票息的下降,7日年化会越来越低,而另一方面,市值法计价的短期理财,则由于利率下行,过去1个月、3个月、半年的业绩会显得很炸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管是理财子公司,还是渠道,都有很强的动力,主卖市值法理财,而降低摊余成本法的活期理财的销售。
这背后折射的,是动量营销的影子——也就是,越卖越涨,越涨越卖,其实透支的都是未来,遇到债市反转,风险也是积聚的。
6、理财降杠杆,背后是套息策略的失效。
24年末,理财产品杠杆率107.14%,较去年同期减少1.17%,一方面,因为理财继续增配公募债基,作为固收仓位,明面的杠杆率会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年末,全市场中高等级的债券收益率几乎都下降到2%附近或以内,而资金成本则保持在1.5%甚至更高的水平,杠杆套息,特别是信用债杠杆套息的策略越发失效,加杠杆没多大意义了。
7、24年,理财的平均收益率是2.65%。
8、外部代销重要性越发提高。
31家理财公司中, 2家仅由母行代销,其他全部打通外部代销。下图的红线,是母行代销占比,按月份的变化,可以看到我画了三个框框,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在债市的调整期,也就是去年的4月、10月,外部代销的量估计出现了大幅下降(业绩一旦下行,外部渠道就开始挑肥拣瘦了),导致母行代销比例提高——痛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娘好;
第二个特点,去年12月,母行占比大幅提高,这和24年底的开门红可能有很大关系,这波开门红,很多银行预计都重点帮扶了旗下的理财子。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tM3iataibdxAicHVpCEps9kjUibSBzKUO2lAIldCJ5PPcJeT9QBjXYHWCyduZcAeMLibRWDVfxotHejCSjHc91QbEHg/640?wx_fmt=png&from=appmsg)
9、理财最大的问题之一,信息披露,还是没有进展。
着力提升信息披露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着力提升理财行业信息披露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通过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申报《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推荐性金融行业标准,已完成前期起草、征求意见和审查投票,现已进入最终的报批阶段。2024 年 8 月至 9 月,按照金标委要求面向部分市场机构开展先行先试,并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下一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将按照金标委要求持续推进标准报批程序,力争早日发布。
......
简单聊下市场的热点哈,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