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匠心地理
诸位可爱的地理粉,匠心地理长期致力于图解真题,手绘地理,电子制图,原创PPT等实用地理资源的打造。走进匠心地理,我们一起学地理知识,练习地理板图板画,看趣味图解。让地理化抽象为具体,变朦胧为直观。期待您的到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雪学苑  ·  某cocos2djs游戏jsc以及资源文件解密 ·  昨天  
羊城晚报金羊网  ·  DeepSeek紧急声明 ·  昨天  
羊城晚报金羊网  ·  DeepSeek紧急声明 ·  昨天  
财联社AI daily  ·  DeepSeek爆火后,美国科技巨头面临灵魂拷问! ·  2 天前  
财联社AI daily  ·  DeepSeek爆火后,美国科技巨头面临灵魂拷问! ·  2 天前  
湖北生态环境  ·  “智慧手环”二十四小时守护一江清水东流 ·  3 天前  
湖北生态环境  ·  “智慧手环”二十四小时守护一江清水东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匠心地理

关于“雾”的知识,搞懂了吗?

匠心地理  · 公众号  ·  · 2025-02-03 21:51

正文

雾的形成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洋流等知识点,涉及面广,雾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雾的类型多样,逐渐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知识梳理】

一、雾的形成条件

(1)充足的水汽:①水汽输送(向岸风),②本地蒸发(蒸腾)(考虑气温、水域、植被等)。

(2)冷却:①上升冷却;②水平冷却;③辐射冷却

(3)有凝结核

二、雾的类型

(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面雾等。

(2)水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4)混合雾、城市雾。

三、雾的成因

(一)辐射雾: 夜间,尤其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接触冷地面和空气本身的辐射冷却,空气中水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的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气温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2、辐射雾的特点:①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早。②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盆地等;③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二)平流雾

1、概念: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海雾:(1)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2)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3)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


(三)蒸发雾

成因:冷空气流到暖水面上时,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由于暖水面蒸发而形成的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时可形成;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均可形成。

(四)上坡雾

成因: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五)锋面雾

成因: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


(六)城市雾:

成因:受局部地域 影响特别明显。例如都市雾、常常出现在大城市、工业中心及工厂附近,由于有大量的活跃性凝结核存在,对雾的形成特别有利。


(七)谷雾

形成过程: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八)混合雾

形成过程: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是“平流雾”和“锋面雾”交织形成的雨雾连连的景象。
有利于形成混合雾的条件:
①两个参与混合的气团温差要大于10℃,各自的相对湿度要大于95%,越大越有利。这类雾有时出现在海陆气温相差很大而风微弱时的海岸附近。
②降水是产生混合雾所需要的条件,对辐射雾、平流雾则起一定的消散作用。

(九)团雾

“团雾”又名坨坨雾。团雾外视线良好,团雾内一片朦胧。团雾的形成需要两个主要条件:一是低层水汽充沛、空气湿度大,二是昼夜温差大且风小。天气晴好时不易出现团雾。
高速公路上团雾容易出现的原因是:
1、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
更有利于团雾形成;
2、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
有利于形成团雾。
3、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处于低洼地段的路段更容易形成团雾。


四、世界三大雾区、我国沿海海雾成因

1、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雾区:日本北海道东部至阿留申群岛;北美圣劳伦斯至纽芬兰附近海面;挪威、西欧沿岸与冰岛之间海面。
2、世界海洋上主要雾区产生海雾的原因及季节
日本北海道东部至阿留申群岛常年多雾。这里是黑潮暖流与亲潮冷流的汇合处,夏季;
北美圣劳伦斯至纽芬兰附近海面终年多雾。这里是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冷流的交汇处,夏季;挪威、西欧沿岸与冰岛之间海面常年多雾。北大西洋暖流与冰岛冷流在这一带交汇,夏季频。
3、我国沿海产生海雾 原因:我国近海有两支海流,一支是著名的黑潮暖流(台湾暖流),另一支是沿岸流(寒流)。其中,沿岸流由春至夏,受大陆增温影响,逐渐变性北退。进入盛夏后,沿岸流的低温性质便隐而不见了。与此同时,黑潮暖流(台湾暖流)在由春至夏逐渐增强北上。从而,我国沿海这两支冷暖海流交汇海域也逐渐由南向北推移。以上这种海流分布状况,在适宜的风场配合下,为平流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下垫面,中国沿海有平流雾产生时,起冷却作用的是中国沿岸流。

【思维导图】


【经典高考试题】

【例1】(2015,四川文综)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下列各题。

1. 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 福建沿海
B. 黄海沿岸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2.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 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 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 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 1. D    2. D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年平均雾日福建沿海最多,A错。黄海沿岸雾日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

【2题详解】 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D对。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水汽不易凝结,A错。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雾,B错。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季节是夏季,C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我国平均雾日的分布特征及差异的原因,影响雾形成的 主要因素,读图分析能力。

【例2】(2013,全国2卷)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题。

3.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 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 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 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4.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5. 夏季,S市主要受

A. 季风影响
B.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高压控制

【答案】 3. D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雾的形成原因。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结合题干的提示: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夏季由于温度高,蒸发量大,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作用使空气中水汽凝结,所以多雾。故选D。

【4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雾的形成和消散的因素。风力大有利于雾的消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A、B、C三项所述均不利于雾的形成。故选C。

【5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及成因。该地位于北纬30°N—40°N大陆西岸,S市是美国的旧金山,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故选D。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洋流分布、雾的形成和消散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素养提升】

一、单选题

6.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km 2 。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每年6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 据此回答下题。


关于费尔南迪纳岛上“浓湿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南赤道暖流影响,水汽充足
B. “浓湿雾”从东北方向涌来
C. 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D. 雾的形成与大气透明度有关

【答案】 C

【解析】 结合雾的形成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静风、逆温等。费尔南迪纳岛位于赤道附近,热带洋面广阔,蒸发量大,水汽充足,A错误。该地位于东南信风带,受东南信风带影响,“浓湿雾”从东南方向涌来,B错误。该区域有秘鲁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水汽容易凝结成浓雾,C正确。雾的形成与大气透明度无关,D错误。故选C。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某地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 18—20时        B. 10—14时
C. 5—8时          D. 0-2时

8. 图中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根本原因是

A.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 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C. 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D. 临近河湖

【答案】 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夜间,地面辐射形成逆温形成,天亮前,地面不断降温,早晨近地面气温较低,形成逆温,水汽易凝结成雾,故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5—8 时,故选 C


【8题详解】 高速公路为柏油马路,升温快,降温也快,路面昼夜温差较大,夜晚降温快易形成逆温,形成团雾。与汽车尾气、沿线工业污染、临近河湖关系不大,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 B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下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 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 太阳辐射较弱 B. 气温较低
C. 暖湿水汽充足 D. 风力较弱

10. 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A. B.

C. D.

【答案】 9. D    10. C

【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山谷风,雾的形成条件。

【9题详解】

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雾形成的条件是在逆温、静风条件,空气稳定,风力较弱,D对。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水汽充足不是该地山谷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D。

【10题详解】

雾形成时,近地面降温快,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根据山谷风的原理,夜晚吹山风,白天吹谷风,A、D错。白天吹谷风,空气沿山坡向山上吹,谷底上空气流下沉,不易凝结,没有雾形成,B错。夜晚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近地面降温快,形成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C对。故选C。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图3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该地山麓地带冬半年月平均雾日多于夏半年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 空气中水汽含量
B. 植被状况
C. 大气的稳定性
D. 空气中的颗粒物

12. 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

A. 风力微弱
B. 相对湿度更大
C. 大气更稳定
D. 植被茂盛

13. 大雾天气多,其影响表现为

A. 天气多变,游客急剧减少
B. 空气质量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
C. 视线下降,影响缆车运行
D. 气温变化和缓,茶叶的品质优良

【答案】 11. C    12. B    13. 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及迁移能力,只要掌握雾形成条件及不同海拔的大气状况即可正确作答,难度一般,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11题详解】 山麓地带水汽含量,夏季大于冬季;植被状况和空气中的颗粒物冬夏没有太大区别;而冬季晴天多,易形成逆温现象,大气更稳定,雾日较多。故选 C。


【12题详解】 一般情况下,在山区,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山腰地带降水比山麓地区多,故山腰地带空气中水汽较多,相对湿度更大,易形成雾。故选 B。


【13题详解】 由于多雾,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大,白天气温下降,夜间多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夜间气温升高,从而使昼夜温差变小。大雾能削弱太阳辐射,利于喜阴植物茶树的生长,导致茶叶品质优良。故选 D。


下图为南半球海雾多发区分布示意。图中阴影区域经常被雾气笼罩,且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几十天。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图中阴影区域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带洋面广阔,气温高
B. 地处迎风海岸,地形抬升作用强
C. 有寒流通过,洋面温度较低
D. 常有大量、大体积的冰山漂浮

15. 图中阴影区域发生海雾最严重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1月

【答案】 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这里主要是沙漠气候,由于气温高,导致蒸发量大,沿海地区空气湿度大,尤其该地沿海有强大的寒流经过,洋面温度较低,于是,较低温度的洋面气流与陆地附近的湿润气流相遇,很容易相处海雾,据此分析选 C


【15题详解】 夏季空气湿度最大,与海面的温差也大,因此形成雾的频度高、雾气浓、持续时间长,该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 12 月、 1 月、 2 月是夏季,故选 A

【点睛】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海雾有多种,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平流雾,它包括两种:平流冷却雾,是指水汽充足的暖气流受海面冷却,其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平流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到暖海面上,使海水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下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索马里半岛周边经常发生大雾,这些大雾属于(  )

A. 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夏季
B. 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冬季
C. 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冬季
D. 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夏季

17. 海雾(  )

A. 多发的早晨,空气清新,湿度大,有利于晨练
B. 和雾霾一样,是一种大气污染,不利于身体健康
C. 对航海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已逐渐消失
D. 影响索马里半岛东部沿海渔场的捕捞作业

【答案】 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获取信息“索马里洋流,表层海水等温线等”,可知该地洋流性质为寒流,是夏季离岸西南风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结合海雾形成条件,该地地处低纬没有冷空气经过,遇冷洋面冷却,形成平流冷却雾。所以选项 A 正确。故选 A

【17题详解】

海雾多发早晨,空气条件差,凝结核有大量杂质,湿度大不利于晨练,选项 A 错误。雾与雾霾不同,雾霾是雾与霾的组合,雾是一种天气现象,而不是大气污染,所以选项 B 不正确。对航海危害随着技术的应用而不会消失,只能减轻,所以选项 C 错误。海雾对渔场渔业作业生产影响较大,不利于船只海上作业,所以选项 D 正确。故选 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索马里洋流形成的原因。索马里洋流属于季风洋流,受季风影响,夏季为寒流,冬季为暖流。


18. 海雾在春夏盛行,尤以夏季为最,其特点是雾浓,持续时间长,严重的大雾可持续1~2个月,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多由该地区海域中温度较低的海水平流运动导致。结合“某区域图”,图中E处为世界海雾的多发区,导致其海雾形成的洋流为(   )

A. 千岛寒流   B. 本格拉寒流
C. 日本暖流   D. 厄加勒斯暖流

【答案】 B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知,图中E处位于非洲大陆西南部,为世界海雾的多发区,导致其海雾形成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B正确;千岛寒流位于亚洲东北部沿海,A错;日本暖流位于亚洲东部中低纬度沿海,C错;厄加勒斯暖流位于非洲东南部沿海,D错。故选B。


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2013年3月19日,我国某省长江以北区域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平流雾过程。0时起,长江北岸开始起雾,雾区范围逐渐扩大,下图示意不同时刻的雾区北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平流雾发生之前,图示区域经历过一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 低压 B. 副高 C. 冷锋 D. 暖锋

20. 19日11时,该省长江以北区域平流雾大部分消散,推测原因可能为当地(   )

①近地面风向改变    ②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地面温度上升    ④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 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