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
这个名字熟知度并不高,但如果说到
黄河源、年保玉则
或者
阿尼玛卿
,那你肯定知道是哪里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孕育了藏地高原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还有历经千年的传奇故事。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贯穿全境,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天神的后花园 | 年保玉则
年保玉则
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又称果洛山。不同于其他山脉主峰被众多雪山拱卫,它由高度相近的山峰簇拥在一起,像片片花瓣绽放开来,宛如一朵圣洁美丽的雪莲花。
众多冰川融水而成的湖泊围绕年保玉则,最迷人就是仙女湖和妖女湖。壮观的山体与湖泊为它披上了神密的面纱。
这里是果洛诸部落的发祥地,也是传说中格萨尔王驰骋的战场,因此成为受人尊崇的圣地。
当山川河流融进生命 | 阿尼玛卿
藏区四大神山之一阿尼玛卿
主峰海拔6282米,山势巍峨磅礴。周围17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远远望去,群峰耸立,十分壮观。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阿尼玛卿神山在安多藏区地位极高,甚至黄河也为之倾倒,围绕神山转了180度。
这也是新晋的徒步圣地,在这里像当地人一样去转山,面对着洁白的神山,你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长江黄河分水岭 |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
位于青海中部偏南,
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人烟稀少,只有藏民在此从事游牧。它
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域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
黄河源头 |
玛多
玛多
黄河流经的第一个县,藏语意为“黄河源头”。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那袒露无遗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之美。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法想像黄河之源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
海拔4000米以上,植被稀少,气候寒冷,正是这片广袤无垠的荒芜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在靠近黄河发源地的地方有一对姊妹湖
“扎陵湖”
和
“鄂陵湖”
。两湖一堤相隔,形如蝴蝶,水光潋滟,湖色瑰丽,时有飞鸟点缀其间。
星宿海
位于扎陵湖上游,它并不是一个湖,而是星星点点的沼泽,阳光照射下如繁星落地般,甚为壮观。黄河水源也在这里融汇了更多的溪流。
两湖之间的黄河源标志——
牛头碑
。
被誉为“文化运河” 的
唐蕃古道
,
流传着雪域草原种种史诗般壮美的传说和今日藏区草原新貌难以唱完的长歌。这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大道。
时至今日在古道经过的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遗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文化,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故事。
年保玉则所在的久治县,是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
,生态脆弱。在经历了多年的旅游开发、户外探险活动后,已面临冰川消融、草场退化和垃圾堆积等生态问题。
年保玉则景区也已经于2018年4月正式关闭,进入生态保护阶段。未曾见过它真容的人或许会留有遗憾,但相信大家都会理解——再美的山水也需要人们的爱惜。
果洛是安多藏区的核心地带,辛勤的藏民在此地游牧,并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安多没有卫藏那般遥远,也没有康巴藏区的高山阻隔,显得更平易近人。
安多藏区与卫藏、康巴藏区方言略有差异,不过他们都听着同样的故事长大,吃着糌粑、酥油茶,同样念颂“嗡嘛尼叭咪吽”,他们是藏传佛教忠实的信徒。对神山的崇拜,对生命的敬畏,根植在内心深处。
河曲马
是草原对安多人的馈赠
,与伊犁马、蒙古马,并称为中国三大马种。不仅对当地牧民生活极其重要,在世界上也享有美誉。
藏地宗教里有到远方拜佛的传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襁褓婴儿,都会踏上转山、转湖的路程。传统时代,藏地的交通非常困难,但越是困难兴致越大。
每一个藏族人天生都是探险家。
如今果洛交通相当便利,加入转山队伍的旅客也越来越多。年保玉则穿越、阿尼玛卿转山,成为近几年火热的户外徒步路线(年保玉则于2018年4月起禁止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