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新一代“炸弹之母”:小且致命
远望智库 晓东
据美国防务新闻19日报道,下一代“炸弹之母”将变得更小、更精简、更轻,但威力将依然是致命的。这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的下一代武器概念。
“作为高级军械技术计划的一部分,炸弹结构是利用3D重建内部构造,而不是在外套上分布式外壳,”约翰•科利博士称,“核心技术能力领先美国军械科学”。
科利博士在五角大楼举办的“实验室日”活动称,“我们过去5-10年中一直在研究3D打印武器。”科利和他的同事们展示了一个有按原型七分之一微缩的炸弹,附有各种引信技术。
原型弹的关键技术之一是3D打印。“现在,你大部分的侵彻弹药箱壁有两英寸厚,这实际上衰减了爆炸威力和碎片的产生,”科利表示。
此外,该实验室研制的炸弹采用带分布式和嵌入式引信,重设炸弹的点火设置,提高炸弹在不同的地方的生存力,”科利说,“通过分离引信的做法,炸弹撞击目标的时机和方式将更灵活。”
未来高级炸弹的下一步将融入“可选择的效力,” 科利称,“对于同样的炸弹,我们现在可以控制爆炸效果。”
爆破高度决定损伤范围。比如,21600磅GPS制导GBU-43“炸弹之母”冲击波可穿透目标,目前很可能根据使用效果能得到控制。“我们的主力弹药是500磅和2000磅的炸弹,但我们现在希望100磅重的弹药能有500磅的炸弹一样的威力,”他说。
目前这种3D打印技术大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当今军用飞机变得更小,因此军火弹药也有必要适应这种趋势。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
:
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
: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预见未来
:
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
:
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
:
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
:
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
:
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
:
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
:
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