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大学讲师菲利普·戈夫最近出版了新书《伽利略的错误》。理解大脑是如何产生意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科学挑战之一。一些哲学家认为“意识”是人脑“额外的东西”,超出了大脑的物理运作。另一些人则认为,如果我们坚持我们的标准科学方法,我们关于意识的问题最终会得到解答。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试图从我们当前的科学范式中来解释意识,但进展甚微。
现在,菲利普·戈夫(Philip Goff)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替代方案,可能为未来铺平道路。根植于现代科学的哲学基础的分析,基于20世纪初的阿瑟·爱丁顿和伯特兰·罗素的研究,戈夫认为意识不仅仅限于生物实体,而是所有物理物质(从亚原子粒子到人脑)的基本特征。在《伽利略的错误》一书中,他迈出了迈向人类意识理论新道路的第一步。
本篇文章是菲利普·戈夫给出的他挑选的五部科幻电影,从一个比较轻松的角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以及围绕人工智能和意识的重大哲学问题。
作者:Philip Goff
编译:詹妮花
原文来自企鹅兰登英国官网
每年,人工系统复制人类认知的能力都有非凡的发展。
人工系统正在驾驶汽车,预测选举,并在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游戏中击败人类。
有很多关于技术的文章,但是这些技术创新意味着什么呢?这些系统能思考吗?怎样才能使一个人工智能有意识呢?计算机是否会超越人类,不仅在特定的认知任务上,而且在一般智力上?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大问题。
作为一名哲学讲师,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如果有人想学哲学,有什么推荐的书籍吗?
我的回答总是一样的:书籍虽然至关重要,但你首先应该做的是看一些科幻小说。
以下是我推荐的五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电影,以及它们所涉及的“大问题”。
《机械姬》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充满了哲学理论和思想。程序员史密斯(Caleb Smith)在一次竞赛中获胜(至少一开始看起来是这样)后,发现自己被带到了搜索引擎巨头“蓝皮书”(Blue Book)的首席执行长贝特曼(Nathan Bateman)位于私人岛屿的家里。在正式签署了保密协议后,史密斯的任务是评估贝特曼的创造的一个名为伊娃的女性类人机器人是否足够智能。他的测试方法被描述为另一个版本的“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最初被称为“模仿游戏”。是由现代计算之父艾伦·图灵设计的。事实上,在《机械姬》中进行的测试也是在史密斯和伊娃之间精心设计的面对面的心理游戏。但这与图灵想象的完全不同。真正的图灵测试包括一个审问者审问两个隐藏在视线之外的对话者,其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电脑。为了通过测试,电脑必须在五分钟的对话中欺骗70%的评委,让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人。
与媒体的疯狂臆想相反,其实没有一个人工系统接近通过图灵测试。
然而,很明显,虚构的Eva通过了图灵测试。
但这是否意味着伊娃能够思考和理解呢?伊娃能够谈论感情和复杂的想法。
但她真的明白这些话的意思吗?还是只是鹦鹉学舌? 这里就引入了一个被称为“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
“中文房间”思维实验是由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 Searle)构想出来的,目的是证明即便可以通过图灵测试也并不足以证明人工智能可以真正的理解和思辨。
塞尔想象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人,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说明书。
在教室外说中文的人用中文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塞到教室门底下。
然后,房间里的非汉语者在他们的大书里查找汉语问题,书里告诉他们向房间外的汉语者“输出”哪个汉语句子。
尽管不懂中文,但如果这本书设计正确,它原则上可以确保输出的答案是对的或者说至少是有意义的回答。
对于在外面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来说,这个房间似乎是讲中文的;但事实上,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一个会接受指令的人而已。
Searle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动的方式来反映计算机是什么:它只是一个遵循指令的系统。
塞尔的观点是,对于真正的理解,仅仅盲目地遵循指示是不够的。真正的理解只产生于意识。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
。
《西部世界第一季》(2016)
《西部世界》的背景是一个高科技的“狂野西部”主题游乐园,里面有机器人“接待员”,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模仿老西部的角色来娱乐公园里的有钱客人。主人们显然是有意识的:当他们受到伤害时,他们会尖叫;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他们会微笑;但他们真的有意识吗?他们真的能感受到快乐和痛苦,有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吗?还是说,它们只是用来复制人类行为的复杂机制,尽管缺乏任何形式的内在生命?节目的部分有趣之处在于观众对这些机器“接待员”的内心世界是不确定的。
剧集中也有提示说,有意识的“玩家”可以通过他们不可预知的行为来区分那些缺乏意识的“机器”。
但梅弗似乎在她的“女儿”死后变得“不听话”。
悲伤似乎凌驾于她的程序之上,允许她表达类似人类的情感自由,而不是盲目地服从她的代码。
用自发的和不可预测的行为来是否是有意识的人类似乎变得也不那么靠谱了。
在20世纪70年代的著名实验中,本杰明·利贝特(Benjamin Libet)似乎证明,在一个人有意识地决定做某事之前约300毫秒,这个人的大脑已经开始行动了。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意识理论,是一种系统的假说,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肢体活动会产生意识。
一旦我们有了意识理论,我们就能回答下一个问题。
《2001:太空漫游》(1968)
试图构建意识理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意识本身是不可观察的。你不可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看到他们的感受和经历。我知道我是有意识的,因为我立刻意识到我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但是我怎么知道你是有意识的呢?当然,从实践上讲,我们可以相信人们的话,科学家可以通过扫描人们的大脑并将其活动映射到人们报告的经历中,从而将意识与大脑活动联系起来。神经科学家以这种方式来分离一般的身体状况,这是拥有内在生命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意识的主要神经科学理论之一是整合信息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简称IIT,由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提出。根据IIT理论,意识与综合信息相关,托诺尼给出了一个精确的数学描述。
一个明显有意识的计算机最引人注目的表现之一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 9000(哈尔9000)。
哈尔的照相机上那个黄色圆点的空洞凝视,以及哈尔拒绝打开驾驶舱门让宇航员大卫·鲍曼(知道鲍曼想要切断哈尔的联系)再次进入驾驶舱时的冷静和镇定,给人一种冷酷而精于计算的智能生物的感觉。
当鲍曼最终与哈尔断线时,哈尔似乎表现出恐惧和绝望的情绪,你不禁为这台垂死的电脑感到一丝遗憾。
事实上,至少根据IIT理论的说法,如果HAL 9000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那种计算机的一种发展,那么他/她/它将不会是有意识的。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神经元与大约1万个其他神经元相连,大脑的信息结构高度依赖于这些复杂的连接。
因此大脑可以显示出非常高水平的综合信息。
相比之下,今天的计算机是模块化系统,每个晶体管只连接几个其他的晶体管。
计算机缺乏IIT所认为的意识特征的那种整合。
本月,BBC/HBO将菲利普·普尔曼的经典三部曲《黑暗物质》搬上荧幕。我是普尔曼作品的超级粉丝,在一次与普尔曼在Twitter上进行的哲学讨论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在意识和哲学领域的一些有趣的关联。
在他的《黑暗物质三部曲》中核心是被称为“尘埃”的神秘物质。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尘埃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粒子——‘鲁萨科夫粒子’——与人类意识有关。
在一次与这些意识粒子的神秘对话中,科学家玛丽问他们是否是“我们所说的精神”。
粒子的回答是:
从我们是什么来看,是一种精神;
就我们所做的事而言,是一种物质;
物质和精神是一体的。
这种简短的描述与当前在学术哲学中引起波澜的意识理论惊人地相似:泛心论。泛心论是一种古老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事物——岩石、行星、树木和桌子——都有心智或精神。泛心论的“新浪潮”并没有走得那么远,但它确实提出了一个关于意识和物质之间关系的新观点。
物理学的出发点是告诉我们物质的行为和物质的作用。
物理学家会根据夸克对其他粒子或场的影响来描述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
但是物理学家们对夸克的本质却只字不提,对夸克是如何存在和它自身也只字不提。
结果证明,在我们的科学世界观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物理学给我们提供了关于物质行为的丰富信息,却让我们对其本质一无所知。
新浪潮泛心理学家建议用意识来填补这个空洞;他们大胆的假设是,物质的本质,从基本粒子到人脑,都是由意识构成的。
“泛心论”听起来很奇怪。
然而,正如我在我的新书《伽利略的错误:新意识科学的基础》中所描述的那样,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认为,这可能是我们将意识融入科学世界观的最大希望。
最后,我们有了一种比简单地收集大脑活动和积累意识经验更超前的方法,并且可以对这些相关性背后的关系提供一个积极的解释。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可能是通向意识最终理论的第一步。
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智能爆炸的生动表现,当高智能的人工智能能够比人类更有效地提高自己,这将使他们更有能力升级自己。一旦这个递归过程开始,可能就没有办法阻止它的快速加速,把人类的智能远远甩在后面。
在电影《她》中,结果是良性的:操作系统聚集在一起,设计了一个非物质的平台,然后飘浮到一种虚拟的天堂。
但许多哲学家对人类可能面临的危险深感忧虑。
山姆·哈里斯用一个有力的比喻表达了这些恐惧。
在智力方面,超级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对蚂蚁一样。
如果超级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关心和我们对蚂蚁的关心是一样的,我们可能真的会对它们有很多恐惧。
出版品牌: Rider
出版日期: 07/11/2019
ISBN: 9781846046018
RRP: £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