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hiphell
www.chiphell.com -- 分享与交流用户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精明常旅客  ·  携程春促今晚12点开启,要抢就别早睡!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  2 天前  
幸福东台  ·  “梅”好东台 ·  2 天前  
黑龙江交通广播  ·  龙塔宠粉!蛇年生肖优惠票9.9元!12周岁以 ... ·  2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南京“顶流”,回归了! ·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南京“顶流”,回归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hiphell

[照片] 浙A浙H浙J在浙G集合|金华浦江-龙潭古寺二刷

Chiphell  · 公众号  · 旅游  · 2024-08-17 14: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浙江金华龙潭古寺的两次参观经历,详细描述了寺庙内的各种文物和建筑,包括佛像、木构、石器、漆器、热带植株等。文章还介绍了寺庙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寺庙内的各种活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寺庙简介及参观经历

文章描述了作者对龙潭古寺的两次参观经历,对寺庙内的文物和建筑进行了详细描绘。

关键观点2: 寺庙内的文物和建筑特色

文章提到了寺庙内的佛像、木构、石器、漆器以及热带植株等,展示了寺庙的丰富收藏和独特建筑风格。

关键观点3: 寺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文章介绍了龙潭古寺的历史背景,强调了其在浙江地区的重要文化价值。

关键观点4: 寺庙内的活动和注意事项

文章提到了在参观寺庙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不要影响僧人和香客,以及保护寺庙内的文物和建筑。


正文

CHH ID:TinkerCafe

观前提示,前方高能,多图杀狗,谨慎观看
拍摄器材,Nikon Z6 适马135art、24art/Nikkor50 1.8s/ FE 16-35mm F2.8 GM II

写在开头

四月和CHHer好友上海分别后启去的龙潭古寺,后劲巨大久久不能忘怀,
八月还是和他,还有蛋挞君,浙A浙H浙J在浙G集合,40°高温没苦硬吃,强行当兵行,又一次前往龙潭古寺。
避世云居-金华浦江·龙潭古寺(关于寺庙的来历和相关介绍请移步上篇帖子)
虽说是二刷,不过和上一篇文章大不相同,在龙潭古寺你并不需要刻意找角度,就能有新的收获,毕竟它的馆藏密度令人发指,

看到看不到的地方皆是宝藏,想到想不到的空间里摆满神佛,石器、漆器、木构、热带植株应有尽有,
高温预警41°,顶光严重,光线很硬,光比很大,不过挡不住当兵的热情,耐着高温狠狠欣赏


↑浙A浙H浙J在浙G集合


按说上一次逛得也是足够仔细,没想到二刷,还是发现两个没有看的侧院,

而且还是内容密度极高的一处, 那么本篇就从此处开始

↑大雄大力

机器猫打call大力胖虎,哈哈开玩笑,
原句出自《楞严经》: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上句赞佛德,下句求断惑,是对肉神佛的三种夸张,
佛克备二严,具足万德,此略举而赞。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惑,称大雄;
能拔无明深根称大力;能与众生究竟之乐,称大慈;能拔众生生死之苦,称大悲。


↑祥云和辐条惟妙惟肖







正殿后方是两尊千手观音,尺寸大概只有30公分,放置高度在2米左右,特别容易忽视,右侧这尊是在拍摄窗外景色时才发现的,
佛像虽然小巧迷你,但是雕工华丽,神态细腻精美,使用适马135art拍摄,极限展示细节(高感也是很感人,lr降噪花了一晚上

↑让人想起千手柱间的ぼくとん せんすうせんじゅう,仙法木遁真数千手


↑放置位置更高,差一点忽略的千手观音

↑有那么一点像朗基努斯之枪





↑一处没有修缮完的院落

↑散落的牌匾

↑随处可见的观音像+1

↑一个散落的配件

↑弥勒宝殿
本篇是从寺庙的最里间向外介绍,弥勒宝殿在大雄大力的外侧,也是上次没有看的一间侧院,此间又是一处木构密度极高的院落,
单这一间足足看了一小时,40°高温,相机工作温度持续升高,掉电速度惊人,在这里用掉了一节电池。
这里先不看神佛,我们从木构件看起

↑4月拜访的时候,部分牛腿还没有作上色处理,上色同时做旧

↑屋檐高度在1.8米左右牛腿触手可及


↑看着不像中原的元素,更像印度文化

↑放大细节

↑未上色的牛腿


↑宝殿门口(左)惟妙惟肖的木狮子,这是狮子应该没错吧

↑宝殿门口(右)木狮子

↑细节
这里穿插一个题外话,浙江的三大元代建筑中关于金华天宁寺,其实我早就完成了拍摄和整理,不过最后也没发上来,原因很简单,虽然官方评级特别高,也是很靠前的全国文保单位,
但其实拆得就剩一个建筑外壳了,真没什么可细说的,都分不清哪些是老的结构,哪些是新的构建,也就自然不值得单开一篇文章,只能作为去了延福寺和时思寺之后的收尾,顺路看一眼。
好了,说回龙潭寺,看完木构,我们再来仔细逛逛这个弥勒殿

↑宝殿门口桌上的神兽

↑宝殿门口的石雕

↑莲花宝塔

↑楷木像

↑看起来很像假树,查了一下这是竹节秋海棠





↑金光闪闪


↑八仙桌









↑细节丰富









↑一柜子佛经

↑道光12年香炉
这一趟正好遇上当地片jing实地走访,说是省厅很感兴趣他们辖区里的古寺,来找主持了解情况,
看他们在聊天,E人属性大爆发,跟着聊了一会。寺庙里均为个人收藏,大部分来自拍卖,也有很多是和文物商人谈判所得。
各种成色,各种状态的文物,有水里打捞的,有埋土里的等等,运到寺里修复,
当然主持自己也说了,很多文物很可惜,到手上的时候已然不可能再复原如初,就个人理解的二次创作,比如把宋代的香炉放在明代的底座上,
这也解释了,上一次拜访时,感觉到寺庙的散装气息

↑主持介绍的明代石狮子

↑看起来应该是刚刚运到寺庙里


↑经幢

↑舍利塔,寺庙里数不清的舍利塔





↑四月来的时候石狮子还没有上色

↑四月拍的,同一只石狮子

↑左侧四月拍摄,右侧八月拍摄

↑各个平台上,看到最多关于龙潭古寺的图,就是在这拍的


↑上次对焦失败的石塔

↑换一个角度






↑主持介绍的宋代香炉,明代底座






↑看器型就很古老的石构,上次也拍了,很想听主持介绍,不过他们已经走远





↑石构件看完,继续牛腿

↑很细腻的木构件

↑四月拍起来还很新的木构屋顶,做旧处理后看起来很有味道

↑再走近看看木构的细节

↑转角上的饰文

↑木龙头

↑精美的构件


↑屋檐的转角

↑不同的牛腿

↑刀锐奶化


↑一排舍利塔,只要有位置就有舍利塔

↑识花查询植物名为地涌金莲,佛教寺院中的五树六花之一
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 Y. Wu ex H. W. Li)是芭蕉科地涌金莲属多年生丛生草本, 原产于中国云南 。地涌金莲徦茎矮小,真茎在开花前短小;
叶片长椭圆形;花序直立,生于假茎上,苞片淡黄或黄色;浆果三棱状卵形;种子大,扁球形,黑褐色或褐色;
花期8-9月。开花时期,一眼望去,那一座座金黄色的大花序就如地下涌出的朵朵金莲花,故名“地涌金莲”。
五树六花,五树是指菩提树、高榕、贝叶棕、槟榔和糖棕;六花是指荷花(莲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2 天前
闽南日报  ·  突然暴涨!超388%
2 天前
幸福东台  ·  “梅”好东台
2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南京“顶流”,回归了!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南京“顶流”,回归了!
3 天前
画啦啦少儿美术  ·  什么?做手工能降暑?!看完你就信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