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在北周当了所有人的姥爷,眼看要篡权夺位,当他的隋文帝了。
尉迟炯不答应,在河北闹事。
守城天神离间之王老奸巨猾的韦孝宽,代表杨坚带队去打尉迟炯,开局不利。
邺城几万公务员和百姓来看热闹。
韦孝宽那边宇文忻说:“情况紧迫,我来耍诈!”
嗖嗖嗖,乱箭射围观的人。
围观的一看妈呀,围观都犯法?!跑吧!!
跑的时候当然没啥规矩,阵型扰乱,声如雷霆,宇文忻赶紧让大家一起吼:“贼人败啦!”
韦孝宽这边一听,全军振作,趁乱揍;尉迟炯全军大败,撤了。
迥素习军旅,老犹被甲监陈。其麾下皆关中人,为之力战,孝宽等军不利而却。邺中士民观战者数万人,行军总管宇文忻曰:“事急矣!吾当以诡道破之。”乃先射观者,观者皆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复振,因其扰而乘之。迥军大败,走保邺城。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四》
这个打法听来,完全不合常理。自己要输了,射围观群众只会失民心,增敌忾,居然能赢?
然而宇文忻此行,道德上当然很不要脸,却是真懂用兵。
古代人列阵而战,传令靠旗帜,靠吼,靠层层传达。
——千把人的中学做个广播体操开个校会,都要靠进行曲和高音喇叭来指挥呢,何况古代没有高音喇叭,只能靠击鼓和鸣金?
都说冷兵器时代,伤亡到了10%,一军就溃;除了需要救护伤员外,还有一点:除了少数军纪严明不动如山的铁军,古往今来大多数士兵,其实还是见风转舵的;看着形势好就一往无前,看着形势差就腿肚子转筋。
普通士兵视野有限,万人以上部队对峙,普通一兵真是汪洋大海中一滴水,判断局势好坏,全看周遭。周遭一乱,风声鹤唳,苻坚几十万人,那也是会土崩瓦解的。
宇文忻射围观群众,是给敌人制造混乱,同时给己方伪造了一个胜利氛围。负责射群众的诸位当然是知道真相,但后排动摇不定的士兵并不知道。他们只是听见敌阵那边有撤退的雷震之声,觉得赢了,于是心气大盛;尉迟炯那边则是扰乱动摇,于是全军大溃。
有时对手溃不溃不重要,自己人觉得对手会溃很重要。
所以古来吹猛将,都说斩将夺旗。夺旗所以能与斩将并列,就在于夺敌军的气焰。曹刿论战说嘛,“望其旗靡,故逐之”。因为旗帜与将领都是普通士兵的标的物。只要旗帜在前移、鼓声还在响,敌人有撤退之相,士兵们就都有士气。
重大会战,提振士气,到后来,就是要给本方士兵们制造一种“我们能赢”的氛围,让对方士兵相信对方要完蛋了。哪怕是假象,也是有用的。
由这一点说开去。
冷兵器时代,将领亲冒矢石会被当做一种美德。按说将领最合理的位置该在后方好控制预备队,但将领是士兵信心的来源——绝大多数士兵是看不见整个战场的,只能依靠动静、声音、对方的士气、本方的姿态、将军的旗帜,以及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判断自己是该冲还是该怂。
高加米拉会战,马其顿并不算有优势,左翼还差点被击溃,但波斯人中路破绽出现,亚历山大率骑直冲中路,大流士后撤,中央崩溃,全军俱散。
征服者威廉定鼎英国王权的黑斯庭斯之战,一度马倒,全军夺气;威廉赶紧另外上匹马,并且在阵前奔驰,拉开面具,让所有士兵看得见自己。
因为冷兵器时代身处战场的士兵们,除了极少数铁军是真硬汉,其他大多数,说到底,都还是会贪生,会怕死,会想赢,会怕输,看见有机会就想去斩首级,看见情势不对会想逃跑的,有情绪起伏的普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