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年味还未消散,在全国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大会议厅内早已是一派热闹景象,多地“新春第一会”密集登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谋划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新春第一会”尤其令人关注。那么,这些大会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又释放出哪些新的行动信号和新变化?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重点一:高质量发展仍是核心议题
开年即冲刺,力争实现“开门红”,不少地方仍将“高质量发展”放在了“新春第一会”的头等重要位置。北京、山东、广东、浙江等地更是直接将“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汇放在了“新春第一会”的会议名称中。
2月5日当天,北京市召开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北京市委书记指出,要积极作为、善作善成,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作为北方第一经济大省,山东今年将目光锁定改革创新,2月5日,召开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要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做好山东各项工作的“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月5日上午9时许,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如期而至。这是广东连续3年在春节假期后开工的第一天召开“新春第一会”,均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大会汇聚党委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等各方力量,共谋高质量发展。锚定目标、整装出发,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把广东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有奔头、更有劲头。
召开“新春第一会”,为全年发展定基调、划重点、指方向,也是浙江的“惯例”。今年,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迎来关键节点,到了交阶段性答卷的时候了。如何在前行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2月5日的浙江“新春第一会”把高质量发展列为了首要任务,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为主题,2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西的发展绘制蓝图,凝聚力量。
目光转向西部,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2月5日上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推进大会”召开。强调要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争创新地位。
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些部署彰显了各地抢抓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重点二: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各地召开“新春第一会”只是序章,更重要的是如何写好“实干”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的关键。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9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便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比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现,更加强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发展思路看,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多地也明确了科技创新这一重点工作方向,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过去相比,今年的浙江“新春第一会”,不提过往成绩,只讲新年目标,通过创新、开放、共享、文化、投资、消费、绿色7方面重点工作谋篇布局,强调要在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透露出了以“创新”牵引来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的信号。
北京、天津、安徽等地“新春第一会”对科技创新着墨较多,突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中攻克“卡脖子”技术。
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支撑城市更新,天津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在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塑造新优势。
安徽已连续4年召开“新春第一会”,与往年的改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主题不同,今年安徽“新春第一会”直接将主题聚焦到“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风向之变,凸显安徽与时俱进,落点仍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持续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
靠原始创新和前沿科技做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江苏的“新打法”。“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被写进2025年江苏“新春第一会”任务清单。
2月5日,山西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新春第一会”强调,要牢牢抓住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载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山东提出,要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点三:生态优先,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从快、从优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环保问题,成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以生态环境之“美”促进发展质量之“优”,各地“新春第一会”向外界传递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为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2月5日,湖北召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提出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梯次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
为确保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坚实稳固,重庆在“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域推进治水治气治废取得重大进展,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健全长江十年禁渔长效监管执法机制,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全市域整体大美风貌,全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体制新平台新机制,完善绿色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山西将继续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江苏“新春第一会”以“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为主题,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和工业领域“双碳”战略,强调要推动数字贸易合作,加强碳足迹管理、绿电绿证服务。
在助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奋勇争先,福建“新春第一会”提出,因地制宣谋划一批山海协作项目,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打造零碳园区、零碳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