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 骨科主任医师 洪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和骨骼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它的主要表现是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髋部、脊柱和腕部。
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约99%的钙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钙会逐渐流失,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会加速。因此,补充足够的钙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钙的推荐摄入量:成年人(50岁以下)每天1000毫克;中老年人(50岁及以上)每天1200毫克。
补钙的方式:通过饮食摄入(如牛奶、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必要时通过钙补充剂。
尽管补钙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但一些研究和传闻表明,过量补钙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这让很多人对补钙感到担忧。
我们所说的结石,通常指胆道结石和肾结石。胆道结石形成和钙的关系没有联系,下面重点谈谈肾结石,因为它和钙剂有着相应的关系,大家也比较关注。
关于肾结石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指的是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在肾脏中形成的固体结晶。肾结石的主要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其中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
肾结石的高危因素:
-
饮水不足(尿液浓缩)
-
高草酸饮食(如菠菜、巧克力、坚果等)
-
高盐饮食(增加尿钙排泄)
-
遗传因素
-
某些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很多人认为,补钙会增加尿液中的钙含量,从而导致肾结石。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科学研究的结论应该是:
研究表明,通过饮食摄入钙(如牛奶、奶制品)的方式不仅不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反而可能降低风险
。这是因为饮食中的钙可以与食物中的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在肠道
中的吸收,从而降低尿液中草酸的浓度,减少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与饮食补钙不同,某些研究发现,通过钙补充剂(尤其是空腹服用)摄入过量钙可能会略微增加肾结石的风险。这是因为补充剂中的钙容易被快速吸收,导致尿液中钙浓度短时间内升高,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影响结石风险的其他因素
补钙只是众多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之一。实际上,以下因素对结石的影响更大:
因此,结石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由补钙引起。
中老年人如何科学补钙 避免结石风险
1.
饮食补钙:饮食补钙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
可以多摄入以下几种食品:
-
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低脂优先)
-
豆制品:如豆腐、豆浆
-
绿叶蔬菜:如西兰花、羽衣甘蓝
-
坚果:如杏仁
-
鱼类:如鲑鱼、沙丁鱼
注意事项:饮食补钙时,注意避免同时摄入大量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避免高盐饮食,因为盐会增加尿钙排泄
。
2.钙补充剂的使用:因人而异
如果通过饮食无法满足钙需求,可以考虑使用钙补充剂,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剂型:碳酸钙需要随餐服用,柠檬酸钙对胃刺激小,可空腹服用。
-
分次服用:一次摄入过多钙(>500毫克)会降低吸收率,建议分次服用。
-
避免过量:每天通过饮食和补充剂摄入的钙总量不超过2000毫克。
3.增加饮水量:
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至少2—2.5升),可以稀释尿液,减少矿物质沉淀,从而降低肾结石的风险。
4.控制草酸和盐的摄入:
-
减少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菠菜、甜菜、巧克力。
-
控制盐的摄入,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5.适量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但过量可能导致高尿钙,增加结石风险。建议每日补充800—1000IU维生素D,具体剂量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6.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尿液检查,了解骨骼健康和泌尿系统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