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投研资料点击进入知识星球
。
转
星球内每日更新内容超300条
发文章至朋友圈或微信群,即可免费获得一周调研纪要合辑
今天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获悉,这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的决议》。
财政部发布会要点摘录
1、
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
14.3万亿元
。
2、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
2万亿元。
3、
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
4万亿元。
4、
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
2万亿元
,
仍按原合同偿还。
5、
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
6、
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财政部)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7、
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包括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加上未来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再加上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也就是:
6+4+2=12万亿
未来的12万亿,再加上之前已经出的2万多亿,这一轮化债已经超过14万亿了,已经超过2015-2018年那一轮化债的12.2万亿。
之前发布会预告过
【
近年最大力度的一次化债】
,确实如此。
同时,财政部强调,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
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1 )为什么是6万亿。
当前存量隐性债务应当高于6万亿,但这次调增额度为6万亿,这是考虑到还有两三年时间,部分经济财政尚可的地方政府有能力通过盘活资产等形式化债,当然也可以合规转变为经营性债务。
2)6万亿怎么发。
符合之前判断,一定是地方的置换地方的,而中央的杠杆用来稳增长。按照2020年以来的经验,特殊再融资债基本只在四季度和一季度发。中间时间不怎么发。所以最快今年四季度,慢则明年一季度。
3)6万亿怎么分。
市场普遍认为的逻辑是“越着急的地方越分”。这当然是一个逻辑,但参考去年的情况,还有一个逻辑:产业基础还不错,这两年因为历史债务包袱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地区会倾斜,例如去年重庆涪陵区拿的很多,超过大家预期。
4)6万亿有何影响?
去年四季度密集发行,导致资金面明显收紧。如果今年也密集发行,可能有资金面扰动。核心原因是31个地方政府,几百个地级市,几千个区县都有上报置换债务的诉求,货币对冲协调的难度比较大。
5)如何看待财政政策逻辑?
依然强调本轮政策逻辑,是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压力-地方政府压力-财政政策出台。而不是简单的经济下行-财政逆周期调节的逻辑。化债“一箭双雕”,既可以缓释压力,理论上被缓释的空间,又是可以腾挪发展的空间。
超大规模化债直接利好现有地方政府相关债务的公司,而往后看,超大规模化债更关键的是再一次释放了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光利息就能节约每年1200亿左右,腾出的加杠杆空间、省下来的钱将投向新的领域,推升一轮“新经济”。用财政部的原话就是:“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
其次,除了化债,财政部还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总之“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下一阶段的财政政策仍会持续发力。
剔除近期某些外媒的乱预期,
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结果基本在预期之内,
并且表态持续积极,等待预期重新沉淀,转向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工作思路出了根本性变化的时候!数字,还那么重要吗?
更多投大咖观点、小作文、小道消息,移步知识星球
,每天只要
1块钱!
星球内每日更新内容超300条
【知识星球】
:第一时间分享市场、个股、行业动态,这将构成市场最新的预期差,星球让大家
无需自己消耗大量时间,就可以获得最有效、最及时的投研信息
。
星球已然成为
投研资料库
,超60000份投研资料供你随时搜索和
【下载】
知识星球目前覆盖内容有
PDF纪要、路演音频、行业数据库、
个股动态点评
、深度研报等。
星球每日更新内容超3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