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趋势下的个人学习该怎么做?》
06月28日(本周五晚)20:00
👇
点击预约直播
有一次,一家重要客户的老板亲临我们公司进行商务洽谈。
尽管会议的正式开始时间定在上午九点半,但对方的行政人事却早在八点半之前就已抵达我们公司。
她一丝不苟地检查着会议室的布置,从座椅的摆放到桌签的摆放位置,再到音响设备的调试,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甚至,
连咖啡的温度是否符合老板的口味习惯都做了检查。
其细心周到得令人咋舌。
会议中途,这位老板提出要去厕所。
因为担心他对我们的办公环境不太熟悉,我立刻起身,出来给他指引了洗手间的方向。
然而,就在我转身准备回到会议室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老板的助理和他们的一位主管已经紧随了出来,一路“护送”着老板去洗手间。
这一幕让我深感震撼。
不是震惊于老板的官僚主义,而是震惊于:
这家客户的员工们,将应对官僚的形式主义竟能“表演”得如此炉火纯青。
那么,他们为何会选择形式主义的这种应对方式呢?
我思考了下,不外乎以下四种原因。
在官僚主义严重的企业里,你可能都感受过对领导过于取悦的氛围。
这种氛围的形成,与“权力崇拜”的心理现象密不可分。
权力崇拜,顾名思义,就是对权力的极端尊重和敬畏,它使得员工们往往将领导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中下层员工们可能会形成一种错觉:
取悦上级,跟脚踏实地做出工作成果相比,更能带来职场上的成功。
从而,更倾向于采取那些能够快速引起上级注意、获得认可的形式主义做法。
我就曾经看到过一个这样的团队。
每当老板从总部出差过来,他们所有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全员出动,围着老板转。
有人负责去机场接车,有人负责布置会议室,有人负责去餐厅订餐……
在他们看来,
将老板“服侍”得开心满意,比任何实际工作都要来得重要。
老板开心了,对他们的印象也就肯定更好了。
你可能会问,这样做真的能的达成目的吗?
如果你也处于那种权力崇拜的文化氛围下,可能你也会这么做。
因为大家都已经习惯了通过取悦上级来展示自己的价值,根本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不信的话,你回想下咱们看过的《鹿鼎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韦小宝对康熙的取悦、和珅对乾隆的取悦,可比我上面举的这个例子厉害多了。
身处官僚主义盛行的职场环境,中下层员工们时常会觉得自己如风中漂浮的羽毛,缺少一种踏实感。
为了避免自己的利益莫名受损,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策略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严格遵循形式上的规定和流程,就成为了他们自保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为只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去执行了,即使最后结果不尽如人意,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按照公司的规定来做的。”
这样一来,形式上的合规性就像是一面坚固的盾牌,为你挡住了来自各方的指责和压力。
我有个朋友,他在一家大型国企任职,就深谙这套做法。
他负责的项目只要出现任何计划外的小插曲,他就会选择一种十分繁琐的方式来处理——郑重其事地组织所有与这个项目有些关联的人员,一起坐下来开会。
不仅如此,他会正式地发出会议通知,确保每个人都收到了邀请。
在会议过程中,他会认真地按照议程进行,让每个人发表意见,最后再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做出决策。
会议结束后,他还会详细地做会议纪要,抄送给所有人,并正式记录存档。
这样做了后,原本一个人10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却需要十几个人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
虽然我觉得非常没必要,而且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但不得不说,这种形式主义,确实是我朋友的“护身符”,给了他很大的安全保障。
身处在官僚气息浓厚的职场环境里,中下层员工们所承受的压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繁重的工作任务,更源于上级领导不切实际的要求。
例如,有领导会晚上12点打电话给员工,要求早上6点前交一份PPT出来。
因此,为了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一丝喘息,员工们就会寻求一些形式上的应对策略。
简单来说,就是
多做那些能让领导看到的“努力”,但实际上可能并不直接提升工作效率的行为。
比如,频繁地进行工作汇报、制作内容详尽且外观精美的报告等。
我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个案例。
我大学实习时的一家公司很官僚,恨不得员工天天加班。
我所在的团队因此就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应对上级的压力。
他们每天早上都会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精心编写一份“工作日报”。
这份日报详细记录了前一天的所有工作内容,一些很微小的细节都不漏过。
尽管这些日报内容冗长,且很多时候充斥着并不那么重要的信息,但公司领导却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领导认为,这样的日报体现了团队的“勤奋”和“专业”,是团队努力工作的直接证据。
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形式主义反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为,它不仅占用了员工大量的工作时间,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真正核心的工作任务,还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工作的重点。
当形式主义悄然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它就会影响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成员。
新进员工,
尤其是那些希望快速融入环境、获得认可的个体,更容易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
他们会观察到周围人的行为模式,并很快学会这些形式主义的做法。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现象。
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保持独立性,没有被从众心理所影响。
因此,大多数人在组织环境中,为了获得认同和安全感,都会选择跟随主流行为,即使他们心底里是反对这些行为的。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我刚加入那个花2小时做日报的团队时,我对团队的这种做法很不屑。
觉得浪费上午精力最好的2小时来编日报,实在是浪费生命的做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竟然也开始不自觉地模仿这些行为,也会花上2小时事无巨细地写昨天做过了什么。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形式主义的行为模式,其实正是环境塑造的结果。
在团队中,当你看到每个人都这样做时,你很难有勇气去挑战这种“既定规则”。
这就是环境和群体行为对个人产生的巨大影响,也是从众心理在职场中的一种体现。
要破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首先
需要管理者先做改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