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
全国各地迎来降雨降雪的寒冷天气
气温断崖式下降
此时又到许多疾病的高发季
小伙伴们要做好防护
才能既保命又保住钱包
一天晚上3个小时内,“排着队来了7个脑出血患者,最年轻的才47岁........”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此前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据媒体报道,2017年12月17日晚上7点多钟,李某正在家中看电视,突然感到自己肢体无力,并伴有头痛头晕的症状。本以为多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想到,8点半左右,他竟然晕倒在了客厅。随后,家人急忙把李某送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经诊断,李某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导致的昏迷,随后紧急进行了脑室钻孔引流术,手术过程顺利。
据了解,
从这一天晚上8点半至11点半之间的短短3个小时内,该科室一共收治了7名脑出血患者,患者的年龄在
47岁至70岁之间
。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姚晓喜介绍,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黏稠度,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
"
短时间内颅内血管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就会出现血压波动,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诱因,如疲劳、情绪激动、喝酒等,很容易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 姚晓喜提醒,脑出血除了有季节的节律,还有昼夜节律。如在一天中,凌晨是脑出血发生的高峰时间。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吴剑钰介绍,预防脑卒中,不妨记个“120”。
-
“1”是早晚多喝1杯水。凌晨血流较慢,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早晚分别喝一杯温开水,能稀释血液。
-
“2”是冬季外出带上两件套:帽子和围巾。冬季气温过低时,血管会收缩,引起血液循环不畅,或者血压增高,增加脑卒中风险。
-
“0”是多吃圆形的果蔬。研究发现,每天吃一个苹果或者番茄,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的风险。 另外,高血压患者注意保持血压平稳,避免疲劳、情绪激动等
。
天气寒冷,呼吸道疾病高发。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丽敏在医院公众号中表示,
慢阻肺患者就诊率明显增加,尤以有长期吸烟史的老年男性为多见。
1. 日常注意做好防护、保暖,出门戴好口罩、帽子、围巾等,注意室内通风换气,饮食营养均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果。
3. 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等病史的老年人,还应注意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3~5年打一次肺炎疫苗
,以防疾病急性加重。
冬季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高发季节,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黄彦生提醒,
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
2.
不要在寒冷的清晨锻炼身体
,可选择中午前后较为暖和时锻炼。
3. 切勿暴饮暴食,勿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否则易引发心脏病,也容易导致高血脂。
4. 心脏病容易在夜里发病,如果发病,要第一时间用药缓解,短时间内无法缓解时
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20
,切勿硬撑。
5. 天气寒冷,许多高血压患者在原有用药基础上,
监测到血压依然波动、不平稳,要尽早到正规医院调整用药
,平稳血压。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丁松泽提醒,冬季也是消化道疾病相对多发的季节,比如急性肠胃炎,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多是因为食用生冷食品或暴饮暴食引起的。
严重的急性肠胃炎还会出现上吐下泻、发烧等症状,老年人还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等
,所以这类患者不可大意,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服药或前往医院治疗。
1.
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日常注意衣着保暖。
2.
不要暴饮暴食
,吃太多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3.
晚饭别吃太晚
,否则会导致胃肠道没时间消化,影响消化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关节与骨病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健介绍,冬季天气寒冷,关节受凉后,局部血管收缩,造成血液循环减缓,局部累积的一些炎症因子无法像夏天血液循环加快时候被清理的那样快,因此,
炎症因子累积的平衡就会失衡。造成局部炎症反应加重。
1.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
,避免关节扭伤。
2. 把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避免过度肥胖。
3.
避免长时间的站立,也不要长时间的下蹲,不要一口气背太重的东西
,这些都会加剧膝关节受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张兴儒提示,冬季由于寒冷刺激可通过影响植物神经,
使眼压大幅度波动、房水排出减慢诱发青光眼,并加重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
1. 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平时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