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介绍宁夏法院工作,传递法治声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茶馆  ·  Unity又一次大规模裁员,员工凌晨5点收到通知 ·  9 小时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高级/资深游戏运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宁夏法院以司法之爱为少年的你保驾护航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公众号  ·  · 2024-05-30 11:31

正文

“法官妈妈,谢谢您能给一个犯了错的人讲这么多道理,我会好好改造,出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生活。”


2023年11月的一天,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法官赵薇玮顶着一身寒气刚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办公桌上一封来自看守所的信。


写信的女孩是赵薇玮刚宣判不久的一起抢劫案件的被告人小芳(化名),一名15岁的未成年人。


“孩子,看着被告席上你娇嫩的脸庞,我感到无限惋惜,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于怎样的家庭、遇到怎样的人,但可以选择做怎样的自己。我们始终在你身后,还有更多像我一样的法官叔叔阿姨在为你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脱下羽绒服,赵薇玮当即给小芳写起了回信。回信一气呵成,赵薇玮决定前往银川市看守所会见小芳。当看到赵薇玮法官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小芳惊讶地泪流满面。


会见结束走出看守所,想到自己的工作给这个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没有感受过任何家庭温暖和父母教育的孩子带去“重生”的希望和勇气,赵薇玮想,这就是少年家事审判工作的意义所在。

银川市兴庆区法院邀请银川市二十一小学生参观少年家事审判法庭。
以爱为营 织密少年审判司法“保护网”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赵薇玮所在的少年家事审判庭团队的团训和初心。


兴庆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成立于2009年,是宁夏首家独立建制的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指定管辖受理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的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及管辖范围内的家事案件。


少年审判,是以惩治和保护为主题的特殊审判活动,事关家庭福祉、社会稳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基于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区基层法院实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先后确立银川市兴庆区法院、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法院、吴忠市利通区法院、固原市原州区法院、中卫市沙坡头区法院为五市集中管辖法院,统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各集中管辖法院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积极构建具有司法审判、社会联动、教育预防“三位一体”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机制,从审判后端、治理中端、引导前端“三端”发力,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延伸拓宽司法职能,构建惩治、保护、预防、教育于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2018年至2023年,五家集中管辖法院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及侵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500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06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94件。


去年3月,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依法审理了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案件,8名被告人中5人系在校学生,法官宣读了前期对被告人日常生活、家庭环境、成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形成的社会调查报告,并当庭依次对被告人进行了严肃又不失温度的法庭教育。


“少年审判包含方方面面,既有未成年被告人,又有未成年被害人,还有婚姻家庭纠纷中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范秀利释明,坚持未成年人权益双向保护,既要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更要努力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不断深化涉未案件判后回访帮扶,以爱为营,织密少年审判司法“保护网”。


近5年,少年家事审判庭共受理涉未刑事案件892件,结案874件,结案率97.98%。其中侵害未成年人案件572件,占收案总数的66.13%;2023年共判处侵害未成年人罪犯249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77人,占比达30.92%。审理家事案件共计4077件,结案4048件,结案率达99.09%。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数据,也是一张满意的答卷。


走进少年家事审判庭,在这片用爱浇筑的未成年人保护营地里,圆桌法庭、专业调解室、心理咨询室、沙盘、体感沙发等设施一应俱全;精于刑事、民事审判的资深法官,还有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等,共同实现少年审判刚柔并济集中办理;家庭指导、心理辅导、帮扶教育、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体制机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专业化、柔性化、科学化的少年审判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充满爱的氛围,让孩子的害怕和家长的担忧都减轻了不少。”一位未成年被告人的母亲坦言。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们的保护伞,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他因为法治观念淡薄,不能分清是非曲直,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今年5月,银川市西夏区法院创新打造“夏小阳青少年法学院”法院文化品牌。在学院组织的“明法于心 守法于行”演讲比赛中,西夏区中关村小学8名学生代表围绕宪法法律及校园欺凌主题,讲述自己在学习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中的成长故事,展示当代青少年积极维护校园和谐的精神面貌。


“夏小阳青少年法学院”以青少年保护和法治教育公正为目标,通过整合西夏区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点、家事审判“圆桌法庭”等现有阵地资源,进一步拓展深化青少年保护和法治教育载体,全面形成青少年保护和法治教育前沿阵地。


“我们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搭建普法教育交流平台,以VR云展课堂、假期法治实践课堂、模拟法庭等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方式向青少年提供更加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法治知识,设立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宣讲团、‘五老’宣讲团,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组织院校师生及广大群众参与到青少年保护和法治教育工作中。”西夏区法院副院长朱晓霞表示,该举措有益于统筹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持续构建“法学院+N”青少年保护新格局,共同引导青少年群体参与法治实践。

自治区高级法院法官为银川市宁东学校学生讲解预防青少年犯罪、防止校园欺凌和网络诈骗等案例。

以爱为名 扩大少年审判“朋友圈”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强化监护意识,做好家庭教育,责令你做到以下几点:一、依法积极履行监护责任,做好家庭教育;二、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生理状况和情感需求……;三、教育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022年5月,一份《督促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


这是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法庭联合兴庆区检察院、永宁县公安局,共同发出的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


问题少年背后必然有个问题家庭。在少年家事审判法庭审理的一起非法拘禁罪案件中,有6名尚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参与该案。法官段琼在审理中发现,6名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均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和教育引导,未尽到相应监护责任。对这种监护失职的情况,段琼觉得必须要给予提醒和纠正,引起父母的重视。


永宁县法院闽宁法庭走进学校开展普法讲座。


“对于家庭教育指导令的履行情况,法院将定期走访和调查。如违反法定义务继续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不当履行监护职责,法院将依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予以处理。”段琼当庭向未成年人的家长宣读、送达,言辞坚决,不容置疑。


法庭同时邀请银川市阳光未成年人社会服务中心张梅老师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为监护人依法承担实施家庭教育职责提出专业的意见建议。


“感谢法院、公安机关和检察院这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我只知道责怪孩子不懂父母的辛苦,现在我明白了,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们对法院这一举措充满感激。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近年来,受经济社会发展和思想观念多元等因素影响,离婚率持续攀升,人民法院受理的离婚、抚养、继承等家事案件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持续上升。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构筑新时代妇女儿童维权司法防线,是党赋予人民法院的一项重大任务,”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求全区各级法院树牢全面、优先、延伸保护的司法理念,公正高效审理涉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积极参与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为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全区各级法院联合相


关职能部门建立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机构,扎实做好法律释明、心理疏导、专业辅导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改变不当教育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少年”。


2021年,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法庭成立“心向少年 爱驻家园”志愿服务队,以审判为依托,利用法院专业优势,深度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推进“未病”先防,开展以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婚姻家庭辅导和普法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项目,设立法官信箱,发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以及构建和谐家庭的辐射作用。


“我们在审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猥亵儿童案件占比高达21.2%,经过归纳总结,此类案件具有受害人低龄化、难发现、熟人作案等特点,受害儿童欠缺隐私保护及生理健康知识占主要因素,在农村或城郊地区更为凸显。”范秀利分析道。


为此,志愿服务队开设阳光法治课堂,聚焦农村未成年女性保护主题,通过科学设置课程为不同适龄女童讲解隐私保护、女性生理健康知识并提供分年龄段防侵害指南,及时回应适龄女童成长发育中的困惑与问题,成功开讲5场,受众超过1000人次。


截至目前,“心向少年 爱驻家园”志愿服务队通过书信、面对面交流、引入第三方机构等多种形式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婚姻家庭辅导工作近200次;依托家庭教育周,联合学校、社区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大讲堂3次,推动“依法带娃”成为家庭必修课;通过编制宣传手册、普法短剧、微电影等开展幼儿园至大学阶段的各类普法宣传百余次,受众近十万人次。


与此同时,全区各级法院239名法官在257所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他们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利用春秋开学季、六一儿童节、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传、模拟法庭、“未病”防治等工作,为“无讼校园”建设提供司法支撑。


2023年,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逾百场次,编发未成年保护典型案例宣传册、宣传页及相关书籍逾千册,覆盖学生数逾万人次,帮助未成年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

银川市兴庆区法院联合检察院、公安局等单位召开未成年人保护讨论式调查会议。
以爱为径 绘就少年审判最大“同心圆”


在银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2023年初,兴庆区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受理了一起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申请主体是银川市民政局。


故事要从2019年讲起。被告强某在与第一任妻子阿花婚姻存续期间收养了小芳(化名),后在2019年将小芳从老家转学至银川市某小学,与第二任妻子小凤及其子共同生活。


2019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学校发现小芳时常无故缺课、带伤上课、露宿街头,身体及精神状态差,甚至给校长写信透露自杀念头。学校了解得知,小芳需要在家承担打扫卫生、做饭等家务劳动,还要接送弟弟上学,小凤存在打骂小芳,不让她回家等情况。得知此事,银川市民政局、银川市妇联、丽景街派出所共同商议,决定将小芳送往银川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银川市民政局向兴庆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小强、阿花对小芳的监护人资格,并指定该局为小芳的监护人。


“小芳曾有轻生的想法。”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范秀利及时启动心理咨询介入机制,联合共建单位银川市心理协会为小芳提供心理辅导。“同时,我们也到强某家中多次沟通,寻求最有利于小芳成长的解决途径。”


最终,少年家事审判庭作出支持原告诉请的判决,依法撤销了强某和阿花的监护权。


“小芳进入福利院后,学习及身心健康方面都有了明显好转。”判决后,范秀利时常与民政局沟通了解小芳的生活近况,得知小芳已经重返校园开始新的生活,范秀利的心踏实了。


少年审判,不止于审判。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出现新的特点,全区法院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加强同公安、检察院、教育、民政、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协作配合,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大格局,扩大未成年人保护“朋友圈”,少年家事审判工作硕果累累。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法院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可以看到,紧紧依靠同级党委,建立涉少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家事案件委托调解工作机制,聘任129名特邀家事调解员,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资源利用、多手段处理家事纠纷。


可以看到,开辟妇女儿童维权诉讼“绿色通道”,常态化联系指导社区工作人员做好家庭暴力预防与纠纷化解工作,积极与公安、司法、民政、社区等部门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为家庭暴力受害妇女儿童构筑安全屏障成效显现。


可以看到,与银川市心理卫生协会开展共建合作,建立心理咨询师介入机制,50余名干警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共同参与涉未成年人案件调解、心理疏导工作,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社会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