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桃桃淘电影
一份影迷带给影迷的电影小杂志,来自微博 @桃桃淘电影 。每天分享各种最新的电影信息,推荐经典或冷门电影,院线电影推荐和评论,各种电影相关的趣事。以及电影的一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  ·  影讯|11月22日放映 ·  3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陈冲,经典之美|赏色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桃桃淘电影

范雨素和帕特森,都让我想到了这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桃桃淘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14 07:37

正文

三年前(2014年5月13日),瑞典导演Malik Bendjelloul突然过世,据称是因抑郁症而死于自杀,年仅三十六岁。这位被业内看好的青年导演仅留下了一部纪录片作品《寻找小糖人》。为拍摄这部纪录片,他几近破产,后因耗时过久、经费不足,最后的一些镜头都是用iphone拍的。但《寻找小糖人》也获得了2013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前段时间范雨素因其文章《我是范雨素》走红网络,人们赞誉其作品的同时,更多的是嘘唏其坎坷的身世与育儿嫂的身份。


这是一种对于社会底层的观望,继而是对生活与艺术的反思。一如在去年戛纳电影节上首映的备受好评的《帕特森》,里面讲述的公交车司机帕特森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过着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但他却有另一个身份——诗人。和范雨素一样,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或许略显卑微的工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这与《寻找小糖人》里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Sixto Rodriguez(西斯托·罗德里格兹)的专辑《cold fact》在上世纪70年代的南非是最火爆的专辑之一,里面的歌曲甚至成为南非所有参与反对种族隔离运动青年们的圣歌,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Beatles和Elvis Presley。但是与其他摇滚歌手不同,当时的人们对于罗德里格兹的了解却是一片空白,据传他在一次演出中自焚,成为摇滚史上最诡异的一次自杀。



当时的南非十分保守,处在严重的种族隔离状态。而罗德里格兹则传递给了南非青年们冲破体制的反叛精神,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代人,激励着他们去追求自由和理想。南非一家唱片行的老板Segman外号Sugar某次意外发现在南非人尽皆知的美国摇滚歌手罗德里格兹在美国却无人知晓,由此燃起了对于作者生平的好奇。


几经周转他们找到罗德里格兹第一张唱片的制作人,才知道,原来罗德里格兹还活着。他生活在底特律,是一名生活清贫的装修工人,对于在南非走红他一无所知。后来罗德里格兹被请去南非开演唱会,他和女儿们都不敢相信他在南非受欢迎的程度,而南非的人们也不敢相信他们能够看到罗德里格兹这样一个传奇出现在眼前。男女老少们都来到演唱会,万人空巷,人们对着他呼喊尖叫泪流满面,气氛一度推向高潮。而罗德里格兹对观众说:“谢谢你们让我活着。



罗德里格兹说他有两个人生,就像马车变成南瓜车一样,演唱会结束后他回到美国,还是继续他原来默默无闻的生活,辛苦工作,勉强维持生活。他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除了他自己。



导演将观众的视角定位在一个探寻真相的角色上,于是前半部分扑朔迷离的传说,就像希区柯克的麦格芬一样控制着众人的眼球,增添了不少悬疑色彩和戏剧性。而后对于罗德里格兹的深入了解,则更让人感动与备受鼓舞。


罗德里格兹是一个低调的人。当初音乐制片人找到他的时候,他在底特律街角酒吧的迷雾中,戴着墨镜背对着人群静静地弹唱。拥有着最在纪录片一举成名后,sugarman一度成为谷歌搜索热词,2013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本来也邀请了罗德里格兹参加,他却认为影片的成功是导演一个人的功劳而拒绝了邀请。


对待装修的工作,他也带着近乎虔诚的认真,甚至会穿着燕尾服干八九个小时脏乱的活。正如他的同事所说,他身上有着艺术家的特质,那种对于提升事物本质的追求超越世俗与平庸,即便音乐的梦想在他所处的社会没有实现,音乐的精神却一直都在。但尽管生活贫苦,罗德里格兹却坚持带自己的孩子去当时上层精英人士才会出入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艺术中心,给她们展现除却眼前苟且之外更丰富的世界。


这正是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身上独特的魅力。他创作出了备受赞誉的音乐,却做着最底层的工作。人们会想,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罗德里格兹所处的社会与时代,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底特律,受石油危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和海洛因、可卡因的大规模流入,底特律白人外迁,大量房屋被遗弃,犯罪率迅速上升,这座城市让人没法拥有太多梦想,它不让你去期待太多。同时种族歧视依然严重,黑人和白人的音乐泾渭分明,而墨西哥裔的罗德里格兹创作的却是白人专属的民谣摇滚。


另一方面,这样的生活说到底还是罗德里格兹自己做出的选择。纪录片提到罗德里格兹的专辑在美国只卖出六张的事实,但对于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发展却只字未提,或许是出于对叙事主题的考虑,但也有隐瞒事实而刻意煽情之嫌。将自己的音乐为更多的人所知晓与喜爱固然是每个音乐人的梦想,但对于其附属而的名利,罗德里格兹却并不在意。他对于音乐的热爱,不是像我们一样赋予了神坛光环的理想,而只是一种纯粹的热爱而已,它来源于对生活和艺术的积极追求,本质上,和他做建筑和装修的苦力一样。当被问到喜不喜欢这份工作时,他说喜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健康。如果说别人只是生存,他却真的在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多次出现的罗德里格兹走路的镜头,着墨最多的是在雪地里的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都很认真,就像他对待其他的一切一样认真,似乎所有的故事都已写进了雪地中深深浅浅的脚印里。



在吉姆贾木许的影片《帕特森》中,公交车司机帕特森身上,可贵的不是他创作出了多么惊为天人的诗集,而是那种对于诗意的执着,一种融入进骨髓上升到精神的热爱。帕特森的诗集可以被烧毁,罗德里格兹的音乐可以不被当时的美国接受,但艺术却汇入了日子的分分秒秒里,在帕特森的公交线路里,在罗德里格兹的苦力活当中,在这些平民艺术家的灵魂深处。


在《寻找小糖人》获得奥斯卡之后的第二年,被奥斯卡提名的另一部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让人不自觉地将这两部放到一起。两片的共同之处在于导演都以一种侦探式的探寻视角,来展现一位神秘的平民艺术家的真实形象。薇薇安·迈尔死后留下了无数照片的底片,冲洗出来后人们才发现她是如此杰出的一位摄影家,然而她生前的身份却是保姆,随着探访深入,她的怪异性格也越来越鲜明,我们看到一个内心阴暗甚至有些扭曲的普通保姆是如何捕捉生活的庸常琐碎中的艺术的。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美的另一种思考。



无论是罗德里格兹还是帕特森,无论是薇薇安·迈尔还是我们开头所提到的范雨素,他们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读着生活与艺术。而不管是崇尚阳春白雪还是偏爱下里巴人,艺术的本质总是以生活为核心,看完《寻找小糖人》早已热泪盈眶,为《sugarman》,更为罗德里格兹本身对于生活纯粹的热爱。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