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连推两举措稳市场:缩减IPO规模、启动减持修规
20:12分,证监会官方微博公布了本周核发IPO批文的企业名单。值得注意的是,7家公司筹资总额不到23亿元。这与5月第一周46亿、第二周62亿、第三周63亿相比,大幅缩减。
而就在下午刚刚举行的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言人邓舸宣布,证监会将修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引导上市公司有关股东减持行为规范有序进行。
缩减IPO规模、约束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无疑是针对近期市场信心不足的表现作出的针对性回应。
当前的IPO节奏将发生改变。5月26日,证监会核发7家企业IPO申请,筹资总额不超过23亿元。
对比上周,上证所主板5家、深交所中小板2家、创业板3家,可以看到本周获批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融资规模则大幅减少。
在低迷的市场中,除IPO供应过快之外,另一个饱受诟病的问题是大股东和董监高巨额减持。针对这一问题,证监会和交易所周五先后做出表态,将修订规则予以约束。
随后交易所也做出回应。上证所和深交所均称,今年以来,上交所集中组织力量,认真总结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手完善配套的减持业务规则。其中,着重对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部分股东“清仓式减持”、减持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从完善制度规则、加强一线监管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准备。
减持是让市场又爱又恨的行为,股东们爱,这是套现的最好方式;多数投资者恨,因为减持会影响一般投资者的持股信心,拉抬股价套现后,往往一地鸡毛,给股民造成巨大损失。
有投资者乐观地认为,这是不逊于降低印花税和暂停IPO的利好消息。对于某学者提出的“要防止孤注一掷套现冲击市场”,网友们的怒怼也是蛮专业的:大股东减持是要提前预告的,下周看谁敢预告减持?
这是第三个红包,细看过来
今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就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此举旨在为解决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
据了解,现行可转债、可交换债的发行采用资金申购方式,易产生较大规模冻结资金,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造成一定的扰动。2015年至今发行的可转债,发行期间平均冻结资金规模为发行规模的93倍,单只最大冻结资金量近5400亿元。本次改革将申购时预先缴款调整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
对于网下投资者,承销商今后不再按申购金额的比例收取保证金,基于管理承销风险的考虑,可向网下单一申购账户收取不超过50万元的申购保证金,并在发行公告中明确约定网下投资者违约时申购保证金处理方式。
重磅突发!6月,大利好惊天乍现!
正所谓久旱逢甘霖!就在市场饥渴难耐之际,央行表态将在6月上旬“供水”!
据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央行已经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存在的担忧情绪,拟在6月上旬开战MLF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操作!
在央行努力执行去杠杆的关口,货币政策已然收紧,那么为何在6月要为市场重新补充流动性呢?
这是因为,相较于前几个月,6月份有更多对流动性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
第一,6月份是继4、5月之后,又一个MLF到期高峰期。
据彭博统计,6月份MLF的到期规模仅此于4月份,是今年第二高峰的月份。
前三个月曾经出现过季节性自然"缩表",造成市场一定的紧张气氛。如果6月份不进行续作和加量操作,随着MLF大量到期,央行负债表可能又会出现一定程度缩减。为了避免,因为自然到期引发的市场恐慌,有必要增加一些MLF操作。
第二,6月份又面临到银行体系MPA大考。考虑到最近监管力度在迅速升温,尤其是银行体系的监管强度较大,所以6月份的MPA对于银行体系的严峻性绝对不同以往。
最近有一个数据,2017年3月末超储率从2016年的2%左右,迅速下滑至1.3%,为2011年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超储率的意思是,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通俗点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商业银行没有借出去的存款中,刨去央行规定的必须存在央行的那部分以外,商业银行可以相对自主的动用的“救命钱”。(在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往往会用到)
超储率降低到6年来的最低水平,说明商业银行在搜肠刮肚地,最大限度地释放可以动用的流动性。在商业银行的“努力”下,货币乘数(货币派生效应)从3月末的5.29上升到4月份的5.33,几乎已经快到极限值。
第三,6月美联储可能加息。3月以来,随着美元的走弱,人民币逐渐企稳,资本外流的压力逐渐减轻。外汇占款尽管依然在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已经收敛。3月之后人民币企稳的主要原因和美联储加息真空期有较大关系。
随着6月份,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加息的脚步逐渐临近,人民币可能又会面临到较大压力。外汇占款作为此前的一种基础货币的投放手段势必进一步受到影响。那么为了减轻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及其衍生的广义货币带来的负面作用,有必要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对冲。
另外,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带动,我国央行“顺势”跟随调整市场利率,那么如果没有增加MLF投放,就会产生流动性“加价不加量”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市场的流动性。因而,同样为了对冲“加价不加量”的负面作用,有必要“加价又加量”。
央行除了打算用MLF工具来呵护市场,给市场以喘息之机,继续走温和去杠杆的路线以外,还特别提到会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
择机启动28天期逆回购又是为何呢?
其实,在去年9月份以后,央行就曾经迅速增加过28天逆回购的比例。
当时的情况是:
1)为了抑制资产泡沫和投机现象,尤其是债市中出现的“以短搏长”情况,有意的“锁短放长”,提高短期利率。
2月17日,在央行公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流动性形势以及市场“以短搏长”现象较为普遍等情况,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先后增加了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品种,适当延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负债稳定性;
2)考虑到美联储准备在2016年年底加息,短期资本外流的压力较大,因此通过提高短期利率来缓解资本外流的压力。
随着,债市风险的释放,以及美联储加息出现真空期,“锁短放长”逐渐回归到“锁长放短”,28天期逆回购比例重新降低:
而如今,6月又面临到美联储加息,且近期以1年期Shibor为代表的中长期利率出现快速的抬升,甚至超过了贷款基础利率。
中长期利率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面粉贵过面包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很可能会自主的调整贷款利率。尽管我国1季度的经济增长非常亮眼,但在货币收紧、需求回落等因素下,接下来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稳。
因此,为了避免美联储加息再度引起资本外流的压力,有必要提高短期利率;为了缓解实体经济的借贷成本压力,为二季度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有必要降低中长期利率;两者结合在一起恰好就是“锁短放长”,即提高28天期逆回购的比例!
对于市场的影响:
1、对于人民币来说,增加流动性意味着必须通过更强的管控,减少流动性外溢给人民币造成的更大贬值压力。
恰好,最近我们看到商务部在《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主动进行人民币的预期管理;而央行又在昨天,提出调整人民币中间价的定价机制。两者应该说都是在综合考量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后通盘做出的选择。
2、对于股市来说,6月可能是会是介入的大好时机。一来是因为流动性即将得到缓解;二来A股会再度闯关MSCI,无论成功与否,情绪上都会是产生积极作用。本次进入MSCI的概率目前超过5成,因此乐观情绪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再有,温和去杠杆回归主流,也意味着监管上会保持适度的稳健,而非疾风骤雨是式,对于市场来说也是情绪缓和的大好时候。
3、对于楼市来说,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目前对于进入楼市的一些资金都在谨防死守之中,不会给楼市一点喘息的余地。在定向的紧盯方案下,即使有流动性填补到市场,也很难见缝插针进入楼市。
而且,总体上,流动性的填补和市场利率的提高可能是同步的,对于楼市来说,钱进不来,成本却仍然提高,只会越来越难受!(综合第一财经网、券商中国、投资者报)
复盘大师【fupan588】:资深分析师为你揭秘后市操作策略,次日热点早知道,让你提前布局,尽情在股市赚大钱。ps:定期抽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