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
信
公众
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20年10月27日,原标题为《瞭望|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
◆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是干部队伍最重要的素质
◆
专业能力是干事之基、成事之本,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既是着眼于解决一些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短板,也是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需要
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
文 | 张爱丰
“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明确培养年轻干部的正确途径,坚决克服干部培养中的形式主义,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他们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再到此次开班式上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方法路径更加明确,这是当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此次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
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一以贯之。
6月29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方面,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这是新时代衡量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入,党的领导制度不断健全,党执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和制度思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善于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从实践看,仍有少数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存在短板弱项,有的决策不科学,“一言堂”、拍脑袋决策现象仍存;有的制度意识、法治意识不强,破坏制度、违纪违法问题仍有发生;有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不高,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会应对、不会处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甚至或束手无策、或鲁莽行事,容易耽误工作、贻误事业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要与时俱进。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等基本法治观念,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决不在执行制度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对各种执行制度不力甚至破坏制度的行为,领导干部要敢于挺身而出、坚决斗争。
另一方面,提高干部队伍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的迫切要求。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各方面各领域工作制度越来越健全,每个领域都有非常明确具体的制度和规定。
既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统”的力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坚持立足本职岗位,严格执行制度,坚持照章办事,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有始有终;又要注重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发挥专业人才的技能,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组织培养和实践锻炼才能形成,
必须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这四方面丰富了干部教育培养的内涵、途径、方法,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不可或缺、不能偏废。
其中,思想淬炼是基础,关乎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等;政治历练是根本,关乎政治意识、政治立场和政治本色等;实践锻炼是途径,关乎贯彻落实能力、提升执政本领等;专业训练是保证,关乎能否干成事、推动高质量发展等。
思想淬炼是基础。
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来源于思想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坚持思想淬炼,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武装,将之作为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首要课程、必修课程,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政治历练要始终摆在首位。
政治素质是干部队伍最重要的素质,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
在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中加强政治历练。党员干部要在应对处理各种矛盾挑战的斗争中积累政治经验,积极向大事、难事、急事请战,自觉经受“多向锻造”,直到手上“磨出茧”,脚上“走出道”,使自己的斗争阅历和政治经验同步增长。
党性强是政治强的根本,政治上的纯洁要靠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增强党性,离不开严肃的有质量的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就像一座锤炼党性、淬化思想的熔炉,如果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就锻造不出钢铁般的党员干部队伍。因此,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
实践锻炼
,是要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检验和锤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要注重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放在艰苦地区、基层一线中锻炼成长,在经历重大斗争、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专业训练
,要着力全面提升干部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弥补知识短板、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促进干部结合实际、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可通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和国外考察等渠道,加强党员干部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只有将政治和业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经过长期历练、锻炼、训练和综合培养,才能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在一线长期实践锻炼中砥砺而成的。
专业能力是干事之基、成事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专业训练,提出
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2019年在秋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在上海考察时期间等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指出,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又进一步提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这一变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这一方面
是着眼于解决一些干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当下现实问题
,意在大力培养具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跟得上时代节拍、善决策懂治理的复合型干部人才和专家型领导干部。
另一方面
,是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需要,着眼未来十几年、几十年中国发展大势,统筹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建设具有战略思维和专业视角、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有效化解各种风险、赢得未来竞争主动、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各方面专业治理人才和执政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