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匣中剑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说起电影史上的各国合拍片,最大名鼎鼎的几部都来自戛纳电影节攒的局。比如2002年的戛纳开幕片《十分钟年华老去》,集结了15位世界级导演对于时间的不同解读,须臾光影,道尽人情冷暖。
《十分钟年华老去》小号篇&大提琴篇
比如2007年戛纳六十大寿的献礼之作《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更是邀请了35位在世的知名导演,每人拍摄三分钟,以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倾注对电影的热爱。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还有2006年的《巴黎,我爱你》同样堪称影迷们心目中的经典合拍片,十段或轻盈、或深沉的爱情故事,足以勾起我们太多悲喜。
随后几年推出的《纽约,我爱你》以及《里约,我爱你》同样有不少追随的拥趸。遗憾的是,还有一部计划中的《上海,我爱你》一直杳无音讯。
巴黎、纽约、里约,三座城市《xx,我爱你》系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铭记的各国合拍片,比如1987年的《华丽的咏叹》、1995年的《卢米埃尔与四十大导》、2004年的《欧洲二十五面体》,以及2013年庆祝威尼斯70大寿的《重启未来》等等。
然而,这么多年来,我们依然无缘在国内大银幕上看到这种各国导演合拍的集锦之作,不得不说是个莫大的遗憾。终于,在第二届金砖国家电影节发布会上,影迷们等到了2017金砖国家电影合作计划“华丽之五”(Magnificent 5)。
这个计划邀请了来自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的五位导演,以“时间”为主题各拍一部短片,并汇成集锦长片,名为《时间去哪儿了》。
这个看似很官方的电影计划,却给予了创作者一定的艺术表达空间。无疑,贾樟柯监制并参与导演,是《时间去哪儿了》的最大噱头之一。
熟悉贾樟柯电影的影迷都知道,贾导的作品往往都逃不过时间的淬炼。比如他最著名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都是对故乡旧时光的探寻与追忆;比如他曾经囊获威尼斯金狮大奖的《三峡好人》,则是对即将逝去的历史时空的抢救式铭刻。
而三段式的《山河故人》同样如此,以怀恋往昔的疼痛的方式去触碰未来。赵涛作为贾导的御用,也跟随着经历了这场时间的淬炼。
《站台》
《三峡好人》
《山河故人》
而这一次,贾樟柯邀请了四位来自不同国家的重量级导演来共同演绎“时间”这个不朽命题,被影迷戏称为“史上最高配置的中国合拍片”。
除了熟悉的贾樟柯导演外,其他四位导演分别是,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印度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
或许,很多影迷对贾导邀请的这四位导演并不熟识,但其实他们已然在国际影坛上备受赞誉,也获得了不少褒奖。我们不妨来细探一下。
来自巴西的
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Salles)导演无疑是最具分量的一位。1998年,他曾凭借知名度极高的巴西电影《中央车站》获得柏林金熊奖等55个国际奖项,并提名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沃尔特·塞勒斯
2001年的《太阳背后》和2004年的《摩托日记》则分别享誉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后者还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并提名了最佳改编剧本奖。届时,在英国《卫报》所评选的“世界最优秀的40位导演”中,他同样榜上有名。
《中央车站》
《摩托日记》
值得一提的是,沃尔特·塞勒斯导演还是贾樟柯粉丝。重溯2014年,他亲自来到中国的山西汾阳,拍摄了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并邀请法国影评人让-米歇尔·傅东参与其中,追踪贾导在世界各地的艺术活动,还同时完成了一本关于贾樟柯电影研究专著,以葡、法、英三种语言出版。
沃尔特·塞勒斯与贾樟柯在汾阳
在《时间去哪儿了》中,沃尔特·塞勒斯导演拍摄的短片名为《颤抖的大地》,以巴西小镇的泥石流灾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小家庭故事。时间纵然有淹没回忆的毁灭力,也抵不过人心对未来的希冀。
正如沃尔特·塞勒斯所言:“这里的人并没有忘记所发生的一切,也不想忘记。随着时间的流走,这些都变成了友爱、欢笑和幽默,变成了对悲观的反抗……这也让我对我最钟爱的电影之一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生生长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贾樟柯导演自1998年以来,共执导过11部电影长片及大量短片,并于2015年荣获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在《时间去哪儿了》中,他拍摄的那部短片名为《逢春》,依然是赵涛主演,讲述了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的平遥古城的故事。
短片中,赵涛和梁景东饰演的中年夫妻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尽管面临着年龄、身体等多重限制,但按女主赵涛的话说:“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把时间拿走的东西一点点拿回来。”
再艰难的人生,也终究有梅开二度的机会。通过这对想生二胎的夫妻,贾樟柯真正想展现的,还是关于“人们如何恢复爱的激情,而不被日常的劳作、现实的问题所压抑”。这也是他以往电影作品中一直所展现的命题。
俄罗斯知名导演
阿历斯基·费朵奇科
(Aleksey Fedorchenko)拍摄的短片《呼吸》同样备受赞誉。短片中,那对隐居峡谷小屋的孤独的俄罗斯夫妻,经历了生命中难以承受的一场意外的苦痛。
时间是瞬间,也是永恒,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爱。“时间就在此时此刻的这里,其他哪里也去不了。那些爱情与憎恨、冷漠与同情、恐惧又与爱情循环相连……如同昆虫那般渺小又无助的人类终归会被淹没在土地、高墙和参天大树中,直到永恒。”
不得不说,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导演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足以触摸到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壁垒,而他的导演功力也早已沉淀多年。
阿历斯基·费朵奇科
他曾凭借《首次登月》获得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2010年再度以故事片《沉默的灵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摄影、国际影评人联盟奖费比西奖及天主教文化特别荣誉等大奖。
《沉默的灵魂》
印度导演
马德哈尔·班达卡
(Madhur Bhandarkar)或许大家不甚熟悉,他曾经以《第三页》及《交通信号》等影片获印度国家电影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等奖项,并多次入围宝莱坞印度电影观众奖,属于在艺术与商业领域都备受瞩目的新一代创作者。
马德哈尔·班达卡
他在《时间去哪儿了》中讲述了名为《孟买迷雾》的治愈故事,关于一个退休老人与流浪男孩之间的交流,以单纯的友谊赋予彼此难得的快乐。
这是导演对“时间”的理解,他的本意是“让短片展现印度人真实的情感和感受,但又能在不同文化中产生回响”。
南非导演
贾梅尔·奎比卡
(Jahmil X.T. Qubeka),则被誉为南非当代最受瞩目的黑人导演。早在2010年,他就以首部长片《一个叫血统的小镇》亮相世界影坛。三年后,他的第二部电影《良好声誉》再次载誉各大电影节,同样收获了不少掌声。
贾梅尔·奎比卡
这一次,他则赋予“时间”以科幻的奇妙构想,讲述了名为《重生》的创意故事。按他的话说,他拍摄这部短片的目的,便旨在探索非洲神话与民间传说的主题。
他还说,“我一直渴望创造忠于自我的主人公和故事,并且还能用一种跨越文化的语言展现真实且易懂的生活。”
作为金砖国家的首部合拍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将于10月19日在全国正式公映。五个时间故事,五场情感体验,以不同导演的视角,讲述不同的对于时间和情感的独特理解。五部短片,就像五面颜色各异的镜像,折射出我们在时间洪流中遭遇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这部备受期待的集锦片,目前已受邀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和金马影展的展映,还将会在第41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和第18届东京银座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亮相。
对影迷们而言,能够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看到《时间去哪儿了》,无疑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幸福洗礼。
近日,《时间去哪儿了》曝光了终极预告片,呈现了森林、雪原、城市、工厂等许多全新的场景,不同国籍的主人公逡巡其中,经历着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在影片正式上映前,我们不妨来抢鲜围观一下。
作者| 匣中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