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
“
芝麻匠通讯社"(微信ID:ZhimajiangNews)授权转载。
京城之大,无奇不有,美景胜地更是数不胜数。
可您知道,北京城里藏了一个“瀛洲仙境”吗?
皇帝曾为之流连忘返,变法领袖曾在此受它荫庇,连国务院北墙都为之让道……
这就是北海团城。
团城外景 京报网 张宁/摄
波光粼粼的北海上,南边的团城,与北边的琼岛遥遥相对,宛如错落在玉盘中的两颗明珠。
这布局其实大有讲究,北海象征着“太液池”,琼岛是“蓬莱”,团城就是“瀛洲”,都是传说中仙人的居住之所,寄托着历代皇帝渴求长生的梦想。
有人把团城称作“世界上最小的城池”,这种说法虽不大准确,却也不是无稽之谈。
团城个头十分“袖珍”,周长仅有276米,普通人绕城走上一圈,不过三四百步的距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团城的“配套设施”十分完善:东西两个城门,配建了城门楼;
城门与城楼 (京报网 张宁/摄)
青砖包砌的城墙,墙垣高耸,垛堞整齐。
城墙 (京报网 张宁/摄)
城内还有布局别致的亭台楼阁,堆砌奇巧的假山怪石、姿态苍劲的古树名木……
团城一角 (京报网 张宁/摄)
虽然团城个头小,年龄却大得很—— 足有800多岁了。
辽代,人们在此开挖湖泊,泥土堆成小岛,就是团城的雏形,时称“圆坻”,即小圆岛之意。
金朝建都北京,岛上也开始修建了宫殿,到了元代,这里正式成为了皇家禁苑,修建了更多殿宇,“圆坻”也改名叫“圆城”。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环岛砌起了砖墙,也重修了诸多殿宇,由于古人认为“圆属虚心,团为实心”,“圆城”便改称团城。如今我们看到的团城,正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建筑群。
团城虽是皇家园林,却有独特的防御效用,抵得过千人护卫。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就曾在此避难。
清帝下诏退位,清朝覆亡以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
当时,梁启超正担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部长,并筹建了进步党,与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对抗。
宋教仁 (新华社图)
1913年宋教仁遭暗杀身亡,外界纷纷猜测是袁世凯的手笔,梁启超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袁世凯怕有人加害梁启超,就派了上千名护卫来保护他。
梁启超54岁时留影(新华社图)
梁启超认为清者自清,不愿被这么多护卫围绕,就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从四合院搬进了团城去。
因为团城城台高出地面近5米,墙垣高耸,犹如一只巨大的木桶,有着天然的防御。
从琼岛上遥望,团城犹如一只木桶,殿宇森严,古木如盖。(北京日报图)
梁启超在此住了半年,直到局势稍缓才搬出团城。
梁启超曾在团城内的余清斋居住 (京报网 张宁/摄)
说来也巧,曾庇护过梁家的团城,后来也因梁家后人的奔走免遭厄运。
解放初期,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北海大桥附近一带的道路要拓宽,紧挨着大桥的团城正好成了“拦路虎”。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坚决反对拆掉团城,为此跑到中南海面见周恩来总理,疾声呼唤,恳请阻止拆除行动。
梁思成与林徽因考察古建筑 (北京日报 2017年2月16 日13版图片)
周总理亲自登上团城考察后,决定将团城边的中南海国务院院墙后移,马路向南扩建,这样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团城也保护下来了。
团城虽为弹丸之地,里头却藏了不少宝物,尤以玉佛、玉瓮和古树三样珍宝最为著名。
团城示意图(京报网杨盼/绘)
团城的承光殿内藏着头号宝贝,白玉佛。
承光殿是团城的中央建筑。明代,这座殿宇叫“广寒殿”,而且是圆形的规制;清康熙时才改成方形,称为“承光殿”。
(京报网 张宁/摄)
它的造型繁复精巧,号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与紫禁城的角楼一样玲珑多姿。
(京报网
张宁/摄)
殿内供奉的白玉佛,是由一整块白玉雕刻而成,通体莹润,洁白无瑕,是北京最大的一尊玉佛。
(京报网
张宁/摄)
可这件宝物,起初并不在承光殿内,而是供奉在西直门附近的一个小庙中。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一位与李莲英私交甚好的明宽和尚,打着“奉旨请佛”的名号下南洋游历,在缅甸募化到一尊精美的玉佛,不远万里运回北京,供奉自己的小庙中。
可“庙小容不下大佛”,玉佛引起了不少人的觊觎,明宽不得已求救于李莲英,此事便惊动了慈禧太后。她降旨收回玉佛,安置在承光殿内,并赏赐给明宽500两白银。
结果,玉佛供奉在团城不久,就遭遇了八国联军的洗劫。有一入侵者妄图砍下玉佛的左臂,虽未达到目的,玉佛左臂上仍留下了深深的刀痕。后虽经修复,伤痕犹在。
第二件秘宝,藏在承光殿正前方的石亭里。这是一个由墨玉雕刻而成的玉瓮。瓮身四周刻有云涛、蛟龙、海马,出没于波涛之中,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玉瓮
(京报网
张宁/摄)
它是元朝帝王忽必烈盛酒的酒器,名为“渎山大玉海”,重达3.5吨,可贮酒三十余石,相当于3600瓶一斤装的白酒。忽必烈大宴群臣或犒赏三军时,就用它盛酒,大有酒池肉林之感。
因朝代变迁,玉瓮也颠沛流离,饱经风霜。它曾流落于西华门外的真武庙里,道士不知玉瓮为何物,就当成做腌菜的大缸使用。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玉瓮才重新被发现,被乾隆下令搬到团城安放。
第三件秘宝,在团城内随处可见,这就是各种各样的名木古树。据统计,团城里树龄过百的古树有21棵,而树龄超过300岁的有17棵。
但最为出名的,是承光殿东侧一棵巨冠如伞的古松。
遮荫侯
(京报网 张宁/摄)
相传清乾隆年间,正值盛夏,乾隆登上团城游玩。因承光殿内又闷又热,酷暑难当,宫人们就摆案于殿外这棵古松的巨冠浓荫下。
遮荫侯的树冠下
(京报网 张宁/摄)
恰巧清风徐来,乾隆顿觉凉爽,十分高兴,就效仿秦始皇游泰山避雨而封“五大夫松”的传说,封这棵古松为“遮荫侯”,另外一株白皮松也获封“白袍将军”。
白袍将军
(京报网 张宁/摄)
团城外的牌坊
(京报网 张宁/摄)
在胜景如云的北京城里,团城是一个美丽而低调的地方。它或许不是最耀眼的一个,却有着不能错过的风景。如果您还没去过,不妨抽空去走走!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他是敦刻尔克道森船长的原型,原泰坦尼克号二副,两个儿子阵亡,一生都是传奇
出生在那个时代,莱托勒的一生,经历了比和平时代要多得多的波折、灾难、考验,可他也见识过人性之可畏,明白生命之可贵。
△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印度空军奇袭不成,巴基斯坦王牌飞行员30秒内击落4架敌机
在1965年的印巴战争中,一位名叫默罕默德·马哈茂德·阿拉姆的巴基斯坦飞行员,完成了比马尔塞尤更加厉害的超神一击——在30秒内连续击落4架敌机!
△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民航两次误入苏联领空惨遭击落,大韩航空为何接连两次遭此厄运?
大韩航空公司的客机飞行员们,是如何先后两次掉到同一个坑里的。
△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